《赤伶》背后的故事:是民族大義是愛國情深是寧折不彎
赤伶:赤,在中國人的意識里,是無,白,孑然一身的意思。伶,指的是唱戲的人。在古代,伶的意思就是樂官,屬于創作音樂的人。隨著朝代的更替,樂官也被稱為伶官,名伶就是著名伶官,也就是在古代出名的、有代表音樂作品的人。隨著時代的發展,“名伶”一詞逐漸演變為對戲曲行業著名演員的稱呼。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首古風歌曲——《赤伶》,此曲在各大音樂平臺以及諸多短視頻和網紅競相傳唱的熱歌。
悠揚的古聲加上動情的節奏,使人能夠感同身受,了解到那種主人公的感殤。
經過了解,這背后的故事更加令人動容。那種愛國情操、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大無畏精神值得我輩敬佩和褒揚。
具體真偽,無法考究,但我相信,絕非空穴來風。即便沒有其人,在歷史的某個時期也一定有與其原型一樣的一群人。
百度資料: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夜,隨著日軍槍聲響起,全國陷入一片水深火熱之中,此時尚未受到戰火波及的安遠縣城(江西某地)內一片祥和,戲院的戲臺上仍咿咿呀呀的唱著悲歡離合《桃花扇》,你方唱罷我登場,只是不知這戲里戲外唱的是誰的悲歡誰的離合。
裴晏之,便是這戲院的“角兒”,方寸戲臺上,只見他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在一眾叫好聲中,生生演活了那敢愛敢恨、不惜血染桃花的李香君。然家國破碎,山河飄零,孰能幸免。不久,戰火便綿延到此,日本人包圍住縣城,并來到戲院要求給他們單獨演一場,以慰問所有日本士兵,并指名裴晏之出場,若是膽敢拒絕,便燒了整個戲院乃至縣城,所有人亦難逃一死。
裴晏之笑了笑,沒有拒絕,答應了。
是夜,小縣城內一片寂靜,映襯著戲院里燈火通明,日本人都坐在戲臺下,喝著酒吃著肉,放肆談笑。鑼鼓敲響,戲幕拉開,好戲開場。臺上唱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臺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惡鬼當道。隨著鼓聲急切,唱腔愈發悲憤,臺下那些豺狼竟似也怔住了,就在此刻,臺上“李香君”大喝一聲“點火。”
直到敵人發覺,火勢早已蔓延,想逃出去卻發現已經絕路。臺上的戲還在唱著,正唱道:“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樓塌了,戲卻未終。
位卑未敢忘憂國,都道戲子無情,怎知戲子也有心。
?我們常常講“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洞庭花”,指的是那些戲子無情,不知亡國的悲哀凄涼,即便國破家亡也不耽誤其賣唱賣藝。但是,實際上也分人。都說戲子無情,婊子無義,這是一個泛指,但是具體沒有科學考究,是對某個行業的標簽。但是,在國仇家恨上,諸多民間藝人有自己的氣節!
像《大宅門》里的京劇名人尚筱菊,為了不跟日本人演出,從此不再唱戲!歷史上可能并沒有裴晏之這個人,但可以把他看成是當時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而為保家衛國做出自己貢獻的文藝工作者的代表。
歌詞里面有一句【位卑未敢忘憂國】,這是出自宋代陸游的《病起書懷》的一句,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官位卑微,我也不敢忘記為國為民擔憂。而陸游正是愛國愛民的著名詩人典范,當我的國家,民族遭受磨難的時候,我一定是寢食難安的。這就是情懷,這就是愛國,先有國后有家。所以,這也是我本人選擇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獻身部隊,保家衛國服役的理想動力。
好了,說了那么多,接下來,請大家欣賞這首歌的歌詞:
戲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歡唱離合無關我
扇開合鑼鼓響又默
戲中情戲外人憑誰說
慣將喜怒哀樂都融入粉墨
陳詞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
亂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憂國哪怕無人知我
臺下人走過不見舊顏色
臺上人唱著心碎離別歌
情字難落墨她唱須以血來和
戲幕起戲幕落誰是客
戲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歡唱離合無關我
扇開合鑼鼓響又默
戲中情戲外人憑誰說
慣將喜怒哀樂都融入粉墨
陳詞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
亂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憂國哪怕無人知我
臺下人走過不見舊顏色
臺上人唱著心碎離別歌
情字難落墨她唱須以血來和
戲幕起戲幕落誰是客
你方唱罷我登場
莫嘲風月戲莫笑人荒唐
也曾問青黃也曾鏗鏘唱興亡
道無情道有情怎思量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如若有難,何以旁焉,
如有召,我輩必回!
森林——2021年9月22日星期三 晚上22:44?于北京市大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