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6的畢業生,學的是會計專業,高考畢業選專業時,長輩們都說女娃娃學會計好啊,越老越吃香,坐辦公室的,又舒服又體面,將來找對象也拿的出手啊……我是從小到大都比較聽話的小孩,對社會也不了解,想著家長有經驗,他們說的不會錯,就學了會計。
轉眼我就畢業了,但是我在實習的半年里深深地覺得我不適合做會計,對著永遠錄不完的數據,常常會焦躁不安,怕出錯又怕速度慢了總是加班,加上當時的公司內部關系比較復雜,我有時無意間得罪了人都不知道,領導有時會找我談話,我才驚覺我在別人眼中是這樣或那樣的,跟我想表現的完全不一樣。
原本我算是團隊里的傾聽者角色,但是我們這個部門的基本與集團高管沾親帶故,經常會八卦到領導頭上,我當時真的不知道怎么才能表現我與她們是“一幫的”,通常只是聽過就算,反正我知道自己不是會翻嘴告狀的人,但領導卻找我談話說其他員工反應我不能融入公司文化,要我做個自我反省,我當時是一下子懵了!我真的想不到我怎么會給別人這種印象,甚至有點委屈的,我突然不知道怎么面對那些平時我認為玩的很好的同事了,我更加害怕融入不了她們。
最后一直到了第二年5月,臨近畢業季,我下定決心辭了職,看著同學們都簽了合同直接工作了,我心里不是不羨慕的,但是我也想著不開心的工作勉強做著也沒有意義,人生只有一次,開頭要找準方向,不能一開始就將就吧。
我沒有立刻投入參加招聘會的大軍,而是花時間出去走走,想要想明白我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
說實話,我一度認為自己很失敗,因為在學校,我年年都是專業前10,本班的第一名,身邊的人,家人,朋友都不會相信我的工作不好找,難道真的應了有些人說的,學習好的出來工作都不會太好,我極度不愿意相信這個理論,一直斥為謬論,我相信我不差的!
痛定思痛,我找出我身上的3點問題 : ? ? ? ? ? ? 1:沒有認真對待校園招聘會 ? ? ? ? ? ? ? ? ? ? ? ? 2:依賴家人,沒有認真自己做決定 ? ? ? ? ? ? ? 3:忽視自己,沒有準確評估自己
面臨畢業,家人都叫我做會計,想給我找個好工作,最后,一個舅舅托老戰友的關系讓我在一個集團里實習,對的,我也算是關系戶,工作早早定下,又是親舅舅,媽媽也逢人就說:“我家丫頭成績好,還沒畢業工作就找到了”,那段時間,我真的有點飄飄然,校招會安排在期末考試期間,我就沒認真參加。現在想來,真的只能怪自己,關于我踏入社會的第一步,沒有任何一個環節是自己做主的,我仍然是4年前剛剛高中畢業的我,聽話的我,甚至是沒有主見的我,那我這4年還是沒有長大,還是一直依賴父母,因為我從來沒有評估自己看我到底適合什么樣的工作!
所以,當我重新找工作時,每一次投簡歷,面試,都是我自己做決定,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試,我還年輕,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通過不斷的應聘,面試,查資料,我終于對這個社會有了些許了解,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我真的覺得面試官對你的評價很重要,因為這或許是對你最客觀最真實的評價了。我就是通過應聘,面試,3個月前后換了4個工作,最終決定留在現在這家公司的。
有人可能會說我是承受不了壓力,實在選不到好的,才留在現在的公司的,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不是的!
因為每一次面試,事后我都會請教面試官對我的看法,問他這個行業的發展狀況,問他您覺得我適合什么樣的工作,有哪些需要改進的……相信我,只要你有禮貌,會提問,面試官一般都愿意告訴你一些很有意義的道理,有些就是他們多年積累的經驗,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啊!你只要稍加運用,說不定就能在下次面試中脫穎而出。
我把別人對我的評價認真記錄下來,總結面試經驗,在一次招聘會上積極表現,從第一個展位走到最后一個,走了2輪,每一家都認真咨詢,大膽提問,盡量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例如:工作內容、出差頻率、工資報酬、福利等情況,我真的發現很多人不好意思問這些,工資就問的更少了,很多人不停張望,隨意拿點公司的招聘彩頁,留下聯系方式就走了,這樣不是浪費了招聘會這樣一個大好的平臺了嗎,而且工作明明就是為了賺錢,這并沒有什么值得不好意思的!
你只需要讓老板覺得發你這份工資不虧就行了!
我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樣,畢業時稀里糊涂就工作了,沒有認真考慮過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工作,最后工作的不開心,整日抱怨,卻又不敢放棄手里的工作,怕再找還不如現在這個,如此循環往復,最后痛苦的還是自己,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啊,不妨試試我這樣,停下腳步,認真考慮自己適合什么,找對了方向,才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啊。
寫在最后:我想把我的經歷整理記錄下來,為以后的人生做警醒,也希望能給還在迷茫中的朋友們一點點見意。
愿我們都被歲月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