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伊路風凡
小時候,我生活在一個猶若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總記得大人們跟我說,我們這個家族原本是屬于那里的一個大村落,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老婆婆帶著他的7個子女扎根在這個被松樹林包圍的小處所,就這樣7個子女在這里生活繁衍著子孫后代,到我們這輩那時已經是第四代了,從小我們的玩伴就只是叔叔伯伯家里的同齡孩子,差不多10個手指頭足以數的綽綽有余,哪怕上學了多了同學但因為我們村跟他們離的也比較遠,跟同學的相處也基本在學校范圍附近。
? ? 那時,父輩們一半留在村里的生活基本停留在男耕女織的農耕狀態,而一半為了養家糊口出去打工,只有農忙跟春節才會回家,大人們村里的生活就是這么簡單。
? 而小孩子的我們,像我這種90后的孩子也基本沒有玩具,更別說什么電子產品了。總記得,7/8/9歲的我們,玩樂也是一半摻雜在幫爸媽干干農活,一半純粹的就地取材的游戲玩耍。
? ? ? 對于干農活來說,我的印象最深的是跟著媽媽屁股后面去田地里,那時我也不知道我去干嘛,就覺得跟著媽媽后面也是一種玩耍,媽媽看田地里的莊稼,而我看田地里的花蟲鳥獸,別提那時有多愛了。當然農忙時節,還是有實打實的去幫忙干活的。而另外就是跟著玩伴一起去耙松樹葉(我們那邊用落下的松樹葉當柴禾做飯),盛夏的時候,哪里會怕熱,怕曬了,小小的我們竟然可以在樹林里勞作一下午。每次大家一起找一塊平整的大空地,一人占一坑,把自己一筐筐的松樹葉倒在自己的坑里,然后天黑時等著父母來給我們擔回去,手機在我們那偏僻的村落還是稀有物件的時代時,回頭想想父母們又是如何每次都能知道我們的根據地在那呢?現在我也記不清了,總覺得那時一切也就那么自然的發生咯!
? 而就地取材的玩耍,我相信過家家這種游戲,不論城里還是村里的娃娃應該都玩過,只不過,對于我們來說一把泥巴,幾根木棍,一把樹葉可能就是一桌豐盛的午餐。那時對于世界萬物的認知,還未上學的小孩一半就是通過這泥巴木棍樹葉去感知的。那個時候,我們村里的小孩都有幾樣最珍惜的玩具,一把石子,一袋彈珠,一捆樹棍。石子我們拿來玩抓石子游戲,一攤一拋一抓一接,就是這么一氣呵成,初學者可能夠嗆,我倒是挺厲害的!彈珠這個應該比較普遍,很多人應該都有玩過,這也是唯一一個需要花錢購置的裝備了,一般男孩子玩的比較多,而我那時不知道哪里弄來好多!樹棍我們拿來挑,將一把樹棍隨機攤開,然后一個個取,取的時候不能讓其他樹棍動,很有趣的一個小游戲,而這個裝備頂級的應該是用竹棍為好!
? 那時候,我們不懂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我們只會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專注的自娛自樂,沒有太多的選擇,卻有著一輩子都記憶的心頭好!
? ? 現在,原來稱為家的小村落現在稱為家鄉,大多的人們都已遷離了。慢慢的我們長大了,我們走出了小村落,來到了繁華的都市,我們也通過學習獲得了更多認知這個世界的能力。?
? ? ? 而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也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渠道和工具去消遣閑暇時間。就拿我來說,手機當然成了我最不可或缺的玩伴跟裝備了,各種辦公、娛樂、休閑的app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找不到的。每次找到一個心儀的app就立馬下載,總以為接下來的日子我會用它將生活變的更美好,殊不知,沒過幾日你就不再去點動它了,你再也不會像兒時總是那么專注的去看花蟲鳥獸一樣去專注的使用它。這年代手機絕對是每個人的心頭好,可它好像更多的只是個工具,并是個讓你有很多選擇的工具,卻無法變成你記憶里的心頭好!
? ? 回頭想想,小時候那些笨拙的心頭好為什么會深存記憶里呢?我想還是因為這些都是自己發掘出來的,哪怕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玩樂方式,但在沒有太多選擇的年代,那些都是傾注了你整個童年的記憶的。而現如今,信息更迭快速的時代,就拿手機來說,太多的選擇分散了你的記憶力,你的情感都在一個個新奇的事物力打散,這樣試想哪里會讓你記住什么。
? ? ? 沒有選擇的時代,我們勢必專注于幾件不可或缺的事物上,又或者用自己的喜好創造幾件事物讓自己專注。而在太多選擇的時代,很多事物都為我們準備好了,而此時我們更需要專注,用自己獲得的認知世界的能力讓自己專注到幾件值得自己專注的事物上。讓自己每個人生階段都有值得回味的幾樣心頭好!
(就如“簡書”,我看過很多普通人因在簡書里的書寫,找到了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我想“簡書”也就便成了他/她記憶里的心頭好。所以我也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