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結束了,原本是習以為常的事情??稍诰W絡上看到很多同學再說:“第三篇出自經濟學人!”。
呵呵,出自哪沒關系,關鍵是你會不會做。如果會做的話,就不會這么激動了。
我的觀點是:不是江蘇閱讀C篇太難,而是你的理解方式太慢。為什么這么說呢?那就看看慢到哪里吧。
一、先背單詞后開始練習閱讀
毋庸置疑,單詞量大確實很夠把文章讀得更通順一些,但是,確確實實讀明白了嗎。你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句子里面每個單詞都認識,但是偏偏讀不懂句子。想過沒,這是為什么。
甚至,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想通,就繼續背單詞,分析長難句??傄詾橛蟹e累就有收獲。但是,方法不對,努力白費?;蛟S你有收獲,但你想過沒,你投入了多少,而得到了多少。
即便你分析了很多長難句,也熟練于心,然而,考場上你看到的句子,幾乎是你沒有見過的。加上考試時間有限,你不可能像平時一樣,就分析句子的成分。
因此,單詞和長難句是幫助你閱讀文章錦上添花的要素,而并不是你閱讀的基本功。
二、忽略文章整體框架
你讀完文章之后,可能已經忘了讀過什么。也許你也知道,要從題目入手。但是,能不能從題目中找到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呢?
具體而言,拿2017年江蘇閱讀C篇來說。
通過62問(What does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Paragraph 3 indicate?)和63問(By paying attention to firms' data assets, antitrust regulators could),你能得出來一個什么樣的結論?或是兩個問題之間又有什么關聯?
不可否認,很多問題時上下連貫的,并且可以通過問題來把整個文章的框架給評估出來。你也許會問,什么叫評估?你看,無論這篇文章有多么長,只且僅僅出那么幾個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處,全部都是文章最重要的地方。否則,出題人怎么考察你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因此,學會評估文章框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文章的寫作方式,無非就那么幾種。學好了評估框架這個基本功,你可以通過設置的問答,就能得知作者是怎么寫這篇文章的。進一步通過題目中的“敏感詞”來反推出答案。
只要你學會“評估框架”這一招,就能在沒看文章之前,僅僅通過只看題目,輕而易舉的做出來幾道題。
仍然拿2017年江蘇閱讀C篇來說。
首先,文章一共有七段,只有四個問題。
61題問,為什么要解除巨人?
為什么我要這樣翻譯呢,而不是翻譯的很專業?因為你或許不知道什么叫做“break up”,如果翻譯的太專業,那么就缺乏了實戰的意味在里面。break你總該認識吧,有“打斷、折斷”的含義在里面。如果break和up連起來你不明白什么意思的話,那就忽略掉up,直接翻譯成“折斷巨人”。
61題的翻譯到此還沒有結束。你要去思考,好好的為什么要“折斷巨人”?
62題問,第三段中的技術創新暗示了什么?很明顯,“技術創新”在第三段只是一個例子。那么,作者為什么要寫這個例子呢?很簡單,就要是證明一個論點。對于“評估框架”而言,這種題目可直接忽略掉。
63題問,為了公司的數據資產,反壟斷的監管人員會怎么樣。看到這里,就能把第一題做出來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什么叫做antitrust。沒關系,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叵?1題,好好的為什么要“折斷巨人”?
如果你夠有悟性,突然就會明白,“巨人”一定和“數據資產”有關系:巨人以前掌握數據資產,而現在呢,antitrust regulators開始不讓巨人掌握數據資產了!
因此,61題選A,62題當之無愧的選擇C。
以上,就是僅僅通過使用“評估框架”這一招,選出答案的過程。更多細節和深入的東西,隨后再探討。從上面的講解你就能看出來,只要思路對,選對答案就變得非常簡單。在這個基礎上,你有了自信,再背背單詞,學學長難句,是不是效果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