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來自于Scott H.Young 關于他完成MIT計算機課程挑戰博文下的一個視頻更新。
Scott H.Young 是世界有名的快速學習者,他在2012年嘗試挑戰41周自學完成MIT的計算機科學課程并通過最后的考試,最后挑戰成功!他認為人們過分強調了記憶在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學校倡導的閉卷考試。他認為完美的記憶并不是成為一個快速學習者所必需的,因此提出兩點主要的建議:
Really deeply understanding ideas. (真正深入地理解概念)?
深入的學習是特別有相關性的。因為如果你對一個概念有深刻的有代表性的的理解,那么喚起你的記憶將會很容易。因此如果你一開始就真正理解了一個概念,即使六個月過去了,并且你從來沒有實踐過這個概念,但是你去上一節課它就會再次出現。如果你第一次就真正理解了它,你再次學會它就會很容易。然而大多數學生卻在討論遭受記憶的問題,因為他們從來沒有一開始就真正理解了概念。他們只是記住了它。他們的記憶很膚淺因此當他們再次遇到這個概念的時候,沒有什么困難。因為沒有連接性的代表只有死記硬背或者某種為了通過考試而掌握的沒有理性的學習技巧。深刻理解一個想法可以促進記憶甚至超越記憶。因為即使你的記憶失敗了,即使你忘記了那個概念,深刻的理解可以形成一個更好的后援。
Learning aggressively. (有進取心地學習)
在我(指作者)看來,成為一個有進取心的學習者比成為一個完美主義的學習者更好。如今學校傾向于獎勵完美主義的學習者。他們會說這10個話題接下來會考試,好好看一下。但是真實的世界不是這樣的。真實的世界不是只需要你知道10個話題的封閉性課程,而是有無限的話題你需要知道。因此存在一些想法的機會成本,那些想法你從來沒有接觸過,那些想法你從來沒有去探索學習,那些想法你不知道的但卻可能對你有幫助。因此對于自我教育,同樣也對于學校教育,我的哲學是有進取心地學習,并且比完美記憶的學習方式學得稍微快一點。我的方法是70%法則。當我學習一個對自身有利、對自己專業發展、對自己個人發展有利的話題,在我轉移到下一個想法之前我會試著理解70%。這可能看起來很浪費。因為當然如果你沒有完全理解概念,你一開始想不起來它。當你再次回到這個概念,當你走的更遠并且學習越來越多的新概念,你最終會再次遇到那個概念。你將會意識到和那個你沒有記住,一開始沒有完全理解的概念很相近,因此你返回這個概念再學習一遍,那些你學習過的概念會得到鞏固。這種嘗試學習大量的新概念并且盡可能快的進取風格的學習方式非常有益,在校園內或者校園外都會使你受益匪淺。但是當你處在職業路線上,當你處在你的職業生活中,當你為你個人發展嘗試學習的時候,有一顆進取心的指導思想比完美主義的指導思想好太多了。次于完美地知道很多概念比你完美地知道一兩個概念要好。因為沒有人會期待完美的知識尤其是當你能夠追溯信息,你可以稍晚再去學,或者你能夠谷歌搜索一下找到關于這個話題的更多信息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