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委10.5日置頂微博,各地殺醫案判決出來。
“內蒙古包鋼殺醫案”兇犯李興龍,依法判處死刑。
“天津殺醫案”兇犯王英生,依法判處死刑。
“溫嶺殺醫案”兇犯連恩青,依法判處死刑。
“徐州殺醫案”兇犯田春生,依法判處死刑。
“衡陽殺醫案”兇犯王運生,依法判處死刑。
“東莞殺醫案”兇犯盧德坤,依法判處死刑。
“綿陽殺醫案”兇犯謝朝暉,依法判處死刑。
“安徽殺醫案”兇案彩春風,依法判處死刑。
對于殺醫案的死刑判決大快人心,卻也因為醫患關系這樣敏感的話題讓人不得不深思。記得第一次認識到醫患關系是在電視劇《心術》中,處處都因為醫患關系的緊張,醫生們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當特大事故發生時,醫院里手忙腳亂地搶救病人,疏漏了讓病人家屬簽署手術協議書讓一名優秀善良的醫生從此脫離醫生行業;因為對于家人看病結果的不理解就可以對醫生大打出手,導致小護士重傷;醫院里醫術最好的醫生因為害怕醫患關系,盡可能只接熟人的手術,不再輕易為人開刀。讓醫生人人自危,最后你生病了又讓誰來救你?
從來都說人生而平等,百姓的命是命,醫生的命就不是命嗎?將醫生與百姓分離開來,形成對立面,何嘗不是對醫生的一種歧視?!在心理學有一種現象,人們心里都有個強勢弱勢的自然傾向性。警察與被捉的百姓之間,警察是強勢,老百姓是弱勢。醫生與病患之間,醫生是強勢,病患是弱勢。城管與小販之間,城管是強勢,小販是弱勢。弱勢聲討強勢是權利,若強勢膽敢辯駁,那叫屎殼郎進廁所,找死。
而大量的媒體報道,對于治好的病患視而不見,對于醫鬧卻配合表演,塑造無良醫生的形象,將醫鬧推進極端。對于強者的自然歧視,本身就是對于人生而平等的蔑視。
如果每一個人都可以過來打砸搶,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醫院鬧上一鬧,那其他病人的權利誰來保障,醫生的權利誰來維護?如果醫生的每一個決定都可以被質疑、被否定,如果在醫患糾紛中每一次醫院都退讓,那醫院的公信力何在?多少人會因為害怕診斷失誤而延誤就醫?又有多少因為心理敏感而導致的醫患糾紛?
人和人就是這樣對立起來的,即使知道90%的患者是善良的,但醫生判斷不出誰會是制造事端的10%。為了自保,為了防患于未然,當所有患者都被假定為鬧事患者時,一切都變得復雜。其他醫院的片子不敢相信;昨天剛做過的指標,我不敢用;我們只認我們醫院的設備檢測出來的結果,我們要說最壞的結果避免給患者太高的期望。
人的心理使然,即使知道90%的醫生都是好的,當我們不知道誰會是那10%的害群之馬,醫生的判斷要問過幾家醫院才敢相信;一點點小小的疏忽會引發最敏感的神經;醫生的疲憊可能被理解為冷漠。殺醫案是最激烈的醫患糾紛的呈現,是大眾對于醫生不信任到極點的表現。每一個需要冒上生命危險的職業,都需要被尊敬。不否認每一個行業都有害群之馬,但請不要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好粥。
家里有個做護士的阿姨,年輕時在醫院急診室做了兩年時間,每天起早摸黑,遇上特大事故時忙的腳不沾地,后來一聽到救護車的鈴聲身體自然反應就往醫院門口走。即使后來調離急診室,一次阿姨看著電視中的醫鬧沉重的說:“后來的幾年里有時做夢都是救護車的警笛聲,一輩子也忘不了。”
殺醫案本身就是殺人案,對于生命的殺戮本就應該受到重罰。可是減緩醫患關系緊張、同時保護病人和醫生確實刻不容緩。在醫生面前保持冷靜,醫生也才能在病人面前保持冷靜,也許這是理想國,但希望有一天它實現。
寫的不好請多多指教!
喜歡請喜歡,打賞,關注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