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交流】親子閱讀最常見的九個疑問

(一)繪本只是用來讀和看的嗎?


并不是。

小月齡的孩子初初接觸繪本時,并沒有閱讀的概念。拿到一本繪本,他們除了無目的地翻一翻,更多的是摸、咬、撕。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書更像是一種玩具。

但是,并不要因為這樣就放棄了讓孩子接觸繪本,反而要鼓勵孩子多接觸繪本,為后邊閱讀興趣的培養做一個鋪墊。家長們可以選擇特殊材質的繪本,比如線書、觸摸書、布書、翻翻書、洞洞書。這類書材質結實,經得住孩子的“辣手摧花”。

我女兒1歲前,買過一套噼里啪啦系列。這套是翻翻書,共7冊,里面很多小機關,孩子對那些機關特別感興趣。

這套書里面孩子最喜歡的就是《草莓點心》了,因為孩子很喜歡吃草莓。里面的小冰箱,門可以打開。現實中孩子也很喜歡去開冰箱門,這個設計非常貼近生活。

另一本《我喜歡游泳》,里面一個場景就是會轉的水池,我為寶寶演示了一次之后,寶寶就主動去摸那個圈圈,想弄明白為什么會轉轉轉。終于在幾次好奇的探索之后,圈圈光榮犧牲(淚)。

其實小孩子看書,撕壞頁面是很正常的,特別是這種有小機關的翻翻書,更加脆弱。

為了節省開支,延長繪本的使用壽命,我把書里的小機關全部用透明膠紙加固了一次。


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書,都是“傷痕累累”

圖:《游泳》我用訂書機釘和透明膠紙重新加固了。

在孩子兩歲的時候,我買了一套《各種各樣系列》,這套書很多大v都推薦過,價格有點貴,猶豫了很久才入手。

收到書后我覺得性價比還是挺高的,里面各種機關。對于兩歲孩子來說,書里的內容還有些深,更看重的是它的趣味性。

女兒最喜歡是這朵花。打開之前是花苞,展開后是一朵盛開的花。


動眼動手動耳朵,調動的感官越多,閱讀效果越好。

(二)孩子看繪本喜歡跳著看,這樣好嗎?


大一些的孩子,開始對書中的內容有所了解,也開始聽得進故事情節了。不過有些家長發現,孩子看書不是從頭到尾看,而是跳著看。

其實這并不是奇怪的事情,家長無需擔心。對孩子來說,一本書中有許多細節,他自然會選擇其中最感興趣的部分,就像是在一堆玩具中選擇最喜歡的那個。當孩子把自己感興趣的細節琢磨透之后,家長再適當加以引導,補充前后情節,就能水到渠成。

比如我給女兒讀《抱抱》這本繪本,一開始,女兒對前面小猩猩看其他動物抱抱的情節是無感的,但看到大猩猩找到小猩猩并跑過來擁抱的情節時,她眼睛明顯亮了起來。于是那幾天我不斷給女兒重復講這個場景,女兒也很快學會了“抱抱”這個詞。后來女兒就主動要求我從頭開始講這個繪本,直到把整本書都讀透。


不管多忙,請不要忘記給孩子一個擁抱。

《抱抱》是一本很好的書。在親子共讀過這個故事后,抱抱這個動作就多了一個儀式感。我每次下班回到家都會抱一下女兒,有時候到家后忙其他事情沒有抱抱,女兒總會來一句:“媽媽~你下班回來還沒有抱過我~~”配上她奶聲奶氣的聲音,把我的心都融化了。

(三)繪本的字越多越好嗎?


有次帶孩子去書店,旁邊一家長讓導購給推薦一歲多孩子看的書,導購特別熱情地拿了幾本故事書,我一看,全彩的頁面上,大片大片的字,密密麻麻的。真的適合小孩子嗎?導購巴拉巴拉地說這幾本故事比較多,價格也實惠,很多家長都買了……

也許從性價比的角度,有些家長認為就應該選字多的故事多的,因為這是實實在在看得到數得到的。只是孩子能照單全收嗎?

孩子一歲多的時候,我更喜歡選少字書或者無字書。對于未識字的孩子來說,圖像和聲音是他認識這世界最直觀的方式。一開始,我會一邊講,一邊指著對應的圖像給孩子看,幫助孩子發掘其中的細節。當孩子對故事比較熟悉后,臨睡前的時間,我關燈后再給孩子重復故事里的細節,這樣孩子能根據故事的描述在腦海回憶相應的畫面,有助于發揮孩子的記憶力和想像力。

對于年紀小的孩子,字數多的書,往往還沒念完,注意力已經轉移去別處了,所以我不推薦。

(四)這本書已經讀了N次了,怎么還要讀?


很多家長親子共讀時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年幼的孩子讀到喜歡的繪本,總要求一遍又一遍地重讀。這樣的重復有必要嗎?

有必要,而且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當孩子意猶未盡地說:“再講一次!”的時候,家長應該心里竊喜,因為這意味著孩子進入了一個學習的高效率階段,是孩子吸收能力最強的時候。對故事情節的多次循環,能夠幫助孩子對知識的鞏固。

對于細節多的繪本來說,每重復一次,孩子就更容易發現更多的細節,這也是閱讀的樂趣所在。就像我給孩子讀《11只貓跑馬拉松》,這是一本畫卷書,全部拉開有3米長,視覺效果非常震撼。因為沒有文字,家長可以自由發揮。書中到處都是貓,各種伏筆,各種細節,故事的場景比較復雜,我剛給孩子講這故事的時候,節奏放的很慢,按照情節指出相應的細節,不然孩子會跟不上。

當孩子讀的次數多了,她的理解也更透徹,甚至有時候能發現我都沒看出來的細節,每次我都會夸張地大喊:“媽媽都沒發現呢,寶寶好厲害!”閱讀的樂趣正是隱藏在這樣的瞬間。

(五)電子媒介是不是洪水猛獸?


我至今都記得,小時候和媽媽躺在床上,她用溫柔的聲音給我講故事的情景。

至今說起來,我媽媽都要笑:你小時候可愛聽故事了,經常媽媽困的都不行了,打瞌睡了,你把媽媽搖醒繼續講。

親子閱讀就像一個親情傳承,現在的我在復制兒時的記憶,把這份溫暖送給我的女兒。

我是不推薦故事機的,總覺得那是冷冰冰的機器。而且我始終相信,孩子對父母親的聲音是最敏感的。聽父母講的故事,孩子的悟性更好。

但是,作為一個職場媽媽總有精力透支的時候。特別是一天的忙碌工作之后,回到家中,整個人都累癱了。這時候孩子用充滿期盼的眼神,可憐巴巴地讓你講故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親娘,是該奔向沙發溫暖的懷抱,還是打一支雞血,聲情并茂地講一堆故事呢……

懶媽如我,會露出蜜汁微笑,端出手機,點開錄音,把之前的給孩子講故事的錄音點播一下。然后孩子會翻著書興致勃勃地聽昨天的故事錄音,我則在一旁悠閑地葛優躺,順便揉揉肩膀。

此時會有小惡魔在耳邊獰笑:你作為親媽的良心不會痛嗎?

老天原諒,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在職媽媽,不是超人,不是24小時都狀態生猛。我也想撫慰一下自己被肩周炎摧殘的小肩膀,舒緩一下稿子被老板斃了二十八次終于第二十九次才pass而備受折磨的小心臟……老實說,在累到臨界點的時候,親媽的良心確實不會痛,因為已經麻木了。

有一句話我是贊同的,媽媽的狀態好了,才能更好地照顧寶寶。所以,不要勉強自己,不要強行堅持,一個心情愉悅、身心放松的媽媽,能給寶寶更好的關愛和教育氛圍。放錄音雖然是偷懶,但相應地,媽媽能夠得到休息,能在滿血復活后以充沛的精神狀態繼續照顧寶寶,我認為是值得的。

(六)爸爸也要講故事嗎?


身邊的家庭里,一般都是媽媽給孩子講故事。大眾印象中,母親溫柔的聲音似乎更適合講故事。那爸爸呢?

我是很愛給孩子講故事的。孩子看的繪本,我親自挑選,聲情并茂與孩子共讀,不負所望地培養了一個小故事迷出來。孩子爸爸工作忙,陪玩的時間有限。但是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參與進來,要給孩子講故事。

一開始,已習慣“媽媽模式”的孩子很抗拒,總是說:“爸爸走開,媽媽講。”

慶幸的是,我有一個負責任的老公,他沒有當甩手掌柜,也沒有因為孩子的這一句拒絕乘機撇開責任,名正言順地去旁邊玩手機。他會溫柔地給孩子撓癢癢,與孩子笑成一團,等孩子困了,再給孩子輕輕拍背,用爸爸特有的磁性低沉的聲音講故事。

不得不承認,老公講故事有他的一套。我講的故事,都是繪本里現成的,而老公講的故事都是天馬行空,就算是對著書講,他也能把情節瞎編一通,講出一個完全不同的版本。各種夸張,各種腦洞,沒有固定的套路,孩子卻愛聽。

更重要的是,爸爸的聲音真的很催眠。通常娃沒睡,我已睡著……隊友,接下來就靠你了。

(七)怎樣給孩子挑選繪本?


想讓孩子愛上繪本,首先要了解他的興趣所在。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要根據他的年齡階段和性格特點選擇不同的繪本。

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對于該買哪種繪本完全沒有概念。只能搜索各種書單,看到比較順眼的就買回來,這是海選。

買回來之后,再針對孩子比較偏愛的故事,去搜尋同類型或者同作者的繪本。比如我女兒很喜歡林明子的《阿秋和阿狐》,自己也喜歡林明子的畫風,后邊就再買了林明子的系列。每本孩子都讀了幾十遍以上。

《阿秋和阿狐》是一個小女孩和她的玩偶小狐貍的故事,后來我又買了《小熊可可》,也是類似的題材,女兒也很喜歡。

也不是所有的書孩子都接受。有一些書,孩子翻翻就放一邊了。作為家長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要強迫孩子看。千萬不要覺得書買回來孩子不看就是浪費了自己的心血和金錢。

孩子的心理是很奇怪的,有的書現在不喜歡,過一段時間拿出來又喜歡了。

我女兒小時候對恐龍很害怕,很多書單里推薦的《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就是恐龍做主角。那套書買回來女兒一直都不看。

后來看小豬佩奇的時候,因為喬治最喜歡的玩具是恐龍,女兒也漸漸的減輕了對恐龍的害怕情緒。再把這類繪本拿出來的時候,她雖然還有點怕,但沒有之前抗拒了。

《波西與皮普》系列是女兒很喜歡的一套書,里面的《尿褲子》、《最心愛的玩具》的臺詞,女兒經常會說。有時候她不小心尿褲子,就自言自語說:“每個人都會犯小錯誤的。皮普也會這樣的。”逗的我們特別歡樂。


希望每個孩子在犯小錯誤的時候都能被溫柔以待。

不過這個系列有本《大怪獸》,這本書至今一次都沒讀完。因為每次翻到皮普扮怪獸的那一頁,女兒就說:“媽媽,我怕!”所以這本書被我打入冷宮,等女兒大一些的時候再說吧。

閱讀應該是讓孩子感到開心的一件事情,這樣才能幫助從被動式的輸入轉變到主動的獲取,把閱讀內化成為孩子的習慣。

(八)家長看還是孩子看?

家長給孩子選繪本,其實是帶著自己的偏好色彩的。就像我喜歡比較可愛的畫風,買的書也大都是這個類型。

有一次賣家給我發錯貨了,發了一本《we are going to a bear hunt》,老實說,我覺得這本書沒什么情節呀。沒想到,女兒居然特別喜歡,第一次聽就嘎嘎笑,尤其是大熊追趕爸爸和孩子的那幾個場景,我重復講了幾十次。其實孩子的笑點真是猜不透啊,這些經典繪本之所以成為經典,還是有它的厲害之處。偶爾要轉換角度,嘗試不同風格的繪本。

對,就是這一頁,我給女兒講了一百遍啊一百遍。

(九)不要把讀繪本當成任務


不要強制孩子每天必須讀多長時間,每天必須讀多少本。親子閱讀是一個引導的過程,歸根到底,閱讀是很私人的,強制性的閱讀會讓孩子反感。只有當孩子發自內心地愛上閱讀時,不用大人催,他也會主動找書看。

另外,也不要帶著功利性讓孩子閱讀,有的爸爸媽媽喜歡講完故事就問孩子:“學到什么東西了?”哈哈,我覺得這跟讀書時做閱讀理解差不多。如果非要強調讀一本書就能學到多少字,會背多少句子,會不會是一種揠苗助長的行為呢?

親子閱讀不應該是刻意的。而應該是放松的、溫馨的,就像一個溫暖的擁抱,帶給孩子想象的自由和成長的力量。

其實,在我的童年記憶中,印象最深的并不是讀到了哪個有趣的故事。而是母親躺在身邊,用她溫柔的嗓音講故事的樣子。

幼小孩童在乎的,是最親之人的陪伴。

希望你和你的孩子都能愛上親子閱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親子日記第1天 4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開始寫親子日記,記錄孩子成長的點滴,希望自己可以堅持下去,每天至少一...
    月兒貝貝閱讀 7,639評論 2 22
  • 1.《我爸爸》:對爸爸的描述,孩子很有共鳴 (英)安東尼·布朗著、余治瑩譯,河北教育出版社 這本書的圖大而夸張,文...
    幼兒園胡老師閱讀 2,459評論 0 12
  • 有一天我刷朋友圈時,發現有一位1歲多寶寶的媽媽(也是我中學同學)在朋友圈里曬出了新買的《寶寶的量子物理學》系列繪本...
    心皿閱讀 11,481評論 2 12
  • 文/夢蘇夢 今天,我主要結合自己在進行親子閱讀的實踐過程中, 跟大家分享一下,繪本給孩子帶來哪些好處?如何挑選繪本...
    夢蘇夢閱讀 6,773評論 4 28
  • 之前我寫的文章已經向大家詳細介紹了什么是用戶、什么是用戶畫像、什么是用戶標簽、如何豐富用戶畫像,這些都有寫到過呦!...
    51運營閱讀 24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