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我參加了@向右奔跑 老師的【爬蟲小分隊】計劃。因為最近在換工作,作業也落下了。今天開始慢慢補作業,我姓蔡就把我的作業系列取名:小白菜學爬蟲。
大學讀經管與計算機交叉的專業,以往我們系很少有真正的從事開發的。大學比較自由開放,期間跟朋友搗鼓過一個小的web項目,算是最初與計算機結上了緣。畢業因各種變故,隨大流去找了份銀行的工作。后面兜兜轉轉遇到各種坑,從運營到開發打雜。最近厚著臉皮狂投簡歷,大抵走上了python方向。
關于python學習,大致是從去年4月份開始的。最早我看的是《笨方法學Python》,照著書中的代碼敲了一遍。但后半段大型項目,發現還是很難理解。接著看的是《簡明Python教程》這本書講的還蠻簡介明了的。后面認真的看了廖雪峰《Python教程》,vamei《Python快速教程》,《核心編程》。簡單的語法一看就懂,但是稍顯復雜的概念,如裝飾器、閉包、生成器、協程、多線程等概念都很難啃。
準備面試的時候自己也沒有底,然后就找了很多筆記去看,看著看著發現回過頭看好多書中之前難以理解的內容就莫名其妙的懂了。學習大概就是一種螺旋上升的過程,只要自己堅持不懈的去死磕每一個知識點,然后不知不覺好多知識都會聯系起來。脫離自己的舒適區,日拱一卒,前進雖然很慢,但是回望你會發現自己遠比當年那個奮力在原地打轉糾結的自己要強大很多。
之前雖然跟IT相關,但是都是機械打雜,提升很有限。后面根據職位要求去學習了解Django, Linux, mysql, 爬蟲,網絡協議等等。行動起來之后,發現自己焦慮的時間變少了。我搭建了自己的博客,開始用github,開了簡書寫文章,到segementfault上去答題。通過分享和行動讓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雖然自己還是沒有經驗,但最近面試的時候心態好了很多。自己抱著學習的態度來,面試也是我學習行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哪怕最后沒有獲得offer,也能知道企業python崗位都注重那些知識與技能。
另外一方面,實踐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細小問題會加深我們對知識點的理解。記得之前的面試,問我HTTP的header有哪些字段,我原打算努力回憶起我背的那些名詞,但是一聯想到爬蟲的時候,我們很多信息其實都跟header有關,比方說user-agent,status-code,內容編碼等等。
因此,這次參加【爬蟲小分隊】也是出于這樣的目的,希望自己能夠系統的學習,充分的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鞏固自己的知識并獲得成就感。
之前參加跑團有一個很深刻的體會,只要是充分的參與其中的成員最后跑步訓練效果都不會太差。那些小伙伴在跑團里面有很強的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他們的出勤率跟訓練的認真程度都超過一般人。我想技術也是一樣,需要自己足夠的投入。【爬蟲小分隊】算是我行動的第一步。慢一點沒關系,認認真真的完成好每一項任務,相信有付出一定有回報的,希望能和小伙伴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