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寫完上一本書《人類簡史》的讀書筆記后,為讀《運營之光》預留了還算比較多的時間的;可打參加3E培訓后,感覺前所未有的忙,時間過得飛快太不夠用了:上課、整理課堂筆記、完成課后作業(yè)、讀書、寫讀書筆記,還要進貨、守店、帶娃、料理家務……恨不得一天有48小時,能分完整的24小時來一個人安安靜靜的保質保量的完成3E的所有任務!雖然現(xiàn)在都已是深夜1點過了,但我知道這只是自己做的“白日夢”!所以如此精彩必需細細品讀的一本方法論好書,又被自己草草瀏覽而過。等3E畢業(yè)后,一定第一時間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和《運營之光》好好回個鍋!
在沒看這本書之前,“運營”,對我這種一向只知道簡單專注埋頭做事的二愣子來說,似乎是天外來詞兒;但越往后看,越覺得這本書太有趣且太實用了!運營本身可能是高大上的事兒,因為它要動用的知識、能力、經(jīng)驗、思維模式很多很廣;但運營的事情卻包含了很多方面,很多時候,我們太忙于做事,而忘了總結規(guī)律,有了這些規(guī)律,可以免除很多不必要的冗長雜事,更容易抓住事物的要害,事半功倍。這恰恰是我最最欠缺的思維模式。
很遺憾由于深入閱讀的時間不夠,加上暫時無法把自己的項目和“運營”聯(lián)系起來,下面只能簡單摘錄一點書中的重點和核心內容了,笨一點就多花一些時間來領會吧,想必對將來創(chuàng)業(yè)和想把事情做大做好是一定有幫助的!
1、三種運營意識
(1)、目標導向意識
運營工作,按照不同屬性、側重點,通常可以分為純職能支持類、目標導向類;其中純職能支持類的工作,例如客戶支持,用戶溝通等,基本屬于純粹依靠銷售勞動力和時間的工作方式,長期來看,不怎么有利于價值提升和個人成長;這時候,就需要注意培養(yǎng)目標感,強化目標導向意識,可以提高工作產(chǎn)出和價值,同時也提升了個人競爭力。
(2)、效率意識
在前面基礎上,具有效率意識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因為“效率”貫穿于運營工作的始終,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例如,從自我總結的角度,在每周結束的時候,自己可以做個思考,過去的這一周做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情產(chǎn)出效率較高,值得更多投入,相反地,哪些事情產(chǎn)出不明顯,可以忽略?
(3)、回報后置意識
具體可以分為這3點:
〖〗基于自己的理解把事情做到極致,先不論可以得到什么回報
〖〗優(yōu)先給用戶創(chuàng)造出令他們驚喜的價值,把用戶當作朋友
〖〗給用戶創(chuàng)造的價值足夠多了之后,才去消耗一點
2、四個關鍵的運營思維
(1)流程化思維,把一個大目標拆分成具體可執(zhí)行的步驟,每一個步驟分解成要完成什么小的目標。讓目標大化小具有可執(zhí)行性。
(2)精細化思維,把問題系統(tǒng)性拆解成可以執(zhí)行的具體方案。
(3)杠桿化思維,運營要有層次感,把有限的資源集中起來去撬動更多的事情和成果發(fā)生。
(4)生態(tài)化思維,構建一個所有角色在其中都可以互為價值、和諧共存、共同驅動的大環(huán)境。
3、三個底層方法:
(1)讓自己擁有對于新鮮事物的高度敏感
(2)讓自己擁有對用戶的洞察
(3)學會更有打動力和說服力的表達
這些雖然不是具體的工作方法,但卻是從入門到高級運營必須要掌握的內涵。簡單說,運營就是有能力將用戶價值挖掘放大到極致。每個看似繁瑣碎片式的行為環(huán)節(jié),努力做到有心和細致,扎實的口碑,踏實穩(wěn)定的信用才真的架得起用戶的助力。那些樸素無華的道理和心得才真的寶貴。用心做,誰都了不起!
1、運營的工作為產(chǎn)品賦予了靈魂,將產(chǎn)品的核心價值傳遞給用戶。
2、如今的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里,很多產(chǎn)品的體驗和業(yè)務流程,可能都胡變得越來越同質化,越來越差異不大。于是,決定一個產(chǎn)品是否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可能就會越來越變成了:運營。
? ? ? ? 3、所謂運營,其實就是為了幫助產(chǎn)品與用戶之間更好地建立起來關系,我們所需要使用的一切敢于手段
4、市場所做的一切,都應該瞄準著擴大品牌、產(chǎn)品的用戶認知和提升產(chǎn)品的無形價值。
5、運營所做的一切,都應該瞄準著具體的用戶使用場景或轉化場景,所做的一切,也更多都是引導和鋪墊,最終目的也往往是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用戶轉化,提升具體的產(chǎn)品數(shù)據(jù)。
6、一旦產(chǎn)品的長期價值已經(jīng)特別明確和具體了,這時候運營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通過包裝、策劃、營銷等一系列手段去面向用戶把合格價值傳遞出去。
7、唯有你創(chuàng)造的用戶價值足夠多了之后,你才有資格去消耗它一點點。
8、很多時候運營在做的事,就像是攢一個“局”。即,設計或假想出來一個最終可以拉動N多人一起參與一起玩一起high的事情,并一步步去讓這個事情從假想變得落地。
9、假如你是需要短時間內獲得對方的注意力,那你可能需要先拋出一個可以讓對方大吃一驚瞠目結舌或十分好奇的觀點和結論,瞬間擊中對方,然后再去逐一論證你的觀點是否可以成立。
10、運營,往往就是通過很多看似瑣碎無趣的事情,最終賦予了一個產(chǎn)品閃耀的光芒。
11、“內容運營”要做的事,其實就是持續(xù)關注內容從生產(chǎn)到消費再到流通和傳播的全過程,并通過自己撰寫、編輯、組織加工、外部渠道傳播等一系列手段去更好地促進這個過程的發(fā)生。
12、做內容,永遠都需要關注長短兩條線。短線,盡一切努力初級內容的被消費。長線,則是以一系列長期、持續(xù)的內容為載體,面向用戶建立起一種識別度和信任感。為了做好后者,你必須要明確你的內容邊界,并給你的內容打上某種風格化的標簽。這個事,就叫做定位和調性。
13、調性是什么?一是,你必須要給自己的內容調性找到顯著的不同和差異。二是,調性即便真的找準了,你要落地到實處找到具體的發(fā)力點,也很不容易。例如作者的“三節(jié)課”,是一個只關注產(chǎn)品與運營的、有溫度的微信公眾號。
14、結合定位和調性,從你的內容背后提煉出一些棱角分明的標簽,再用一系列具體、切實的行為動作去支撐起這些標簽。
15、在長期內容規(guī)劃上,常見策略:常規(guī)內容保底,爆款內容重點突破。
16、提升短文案轉化率的兩個原則:
第一,傍大款。有意識地跟某些明顯勢能更高、影響力更強的人或事物形成關聯(lián)。
第二,顛覆認知。有意識地拋出某些可能會顛覆用戶常識性認知,甚至有點不可思議的觀點或言論,從而引發(fā)用戶好奇,借此撬動用戶的點擊訪問意愿。
17、當我?guī)е@種更接近于我真實性格的特質來做我的內容完成我的表達時,用戶是更容易認可和喜歡我的。
18、要相信內容的價值和力量,不要只把內容當做一種工具和手段。以“讓我做的內容能得到用戶認同”為導向,而不是博眼球。
19、弗洛伊德:一個人有三大硬性需求:求生本能、性沖動和渴望偉大。
20、競爭和比拼,永遠是人的天性。你只要為它創(chuàng)造一個空間,這種天性就會被激發(fā)出來。
21、想要讓用戶基于自己的社交媒體形成傳播,“炫耀+獵奇”永遠是不變的真理。
22、只有在你的產(chǎn)品已經(jīng)擁有了很扎實的口碑后,你才能把“增長”作為你的目標來看待。
23、絕大部分產(chǎn)品的運營工作如何規(guī)劃,都可以從三個維度分別來評估,最后再把三個維度下分別評估得出的結論匯總到一起。三個維度分別是:商業(yè)邏輯、典型用戶行為頻次、用戶與其他用戶間是否會通過你的產(chǎn)品而形成某種關系。
24、運營工作有兩個導向,一是拉新,二是用戶維系。
25、個人要想快速成長,不外呼兩種方式,一是承受壓力,二是背負風險,并能夠試著在高風險或大壓力的情況下去試著解決問題產(chǎn)出成果,除此外無他。
寫了這些,突然感覺徐奕老師講的《如何在新媒體時代做品牌推廣》的內容很多都與此書的觀點和方法一致。
正所謂“授之與魚,不如授之以漁”!相信這本書干貨滿滿的講解,以及思維引導會對每一位行走在路上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大有裨益!并像一束永不熄滅的強光照亮真正想做事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