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
3305359_125757084042_2.jpg
- 在經濟與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異常便捷,山川和海洋已不再是中西方交流的障礙,世界在不斷變化,地球村已然形成。在這樣的背景下,西方飲食文化跨越了山川和海洋,開始與中國飲食文化發生碰撞,繼而交融。
一、中西飲食文化的碰撞
(一)、中西飲食理念的不同
- 相比西方飲食的單調,中國的飲食則應該用豐富多彩來形容。中國的飲食強調色、香、味俱全,更有甚的,有時為了追求色彩的絢麗而忽略食物的營養價值,從這一點上講,中國的飲食像是藝術品。而西方不同,他們更加注重飲食的營養價值,而忽略色、香、味的要求。
(二)、中西飲食結構的不同
- 一直以來,中國人都是以谷物為主食,輔以肉類和蔬菜,菜只是為了下飯。西方人則是以肉類和奶為主食,而將谷物作為輔食。因為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中西方的飲食結構具有這樣明顯的差別。
(三)、中西飲食烹制的不同
- 偉大的中國廚師們讓中國的飲食異常豐富。廣闊的中華大地上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菜系,每一個菜系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共同成就著中國飲食的豐富。每個菜系都以自己的特色成為本地的一張名片,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西方卻沒有中國這樣豐富的飲食,因為在他們過分追求食物的營養時,已經與豐富多彩的飲食失之交臂。
(四)、中西飲食習慣的不同
- 眾所周知,中國的筷子和西方的刀叉是兩種各具特色的餐具,也是中西飲食文化不同的一種體現。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筷子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筷子中體現的杠桿原理讓食物的夾取變得簡單。除此之外,受中國傳統“和”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喜歡聚在一起吃飯,這讓中國人的餐桌變得很熱鬧。在中國,西方人無法理解為什么一桌人夾取同一盤菜,因為在西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餐盤,食物都是放在自己的餐盤里吃。因為文化的不同,在餐桌禮儀方面,中西方自然是不同的。在中國,用餐過程中,不可以只顧自己,不要把多余的飯放回鍋里,不能專占著食物,不能在盤子里挑挑揀揀。而在西方的宴席上,主人一般只給客人夾一次菜,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若客人不要,也不會硬要人家再吃,更不會頻頻勸酒、夾菜。
二、中西飲食文化的交融
隨著中西方交流的便捷,西方飲食傳入中國。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認同并推崇西方飲食。在城市,西餐廳已數見不鮮。西餐廳因其環境的優雅、靜謐,成為奢華和高貴的象征。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喜歡將面包和牛奶作為自己的早餐。現在,許多的酒店與平民已經在推崇圓桌,中國傳統的八仙桌已經漸漸被冷淡。
今天,中西飲食文化的碰撞與交融并不鮮見,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有更多的融合。作為中國人,我們有責任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飲食文化,同時,也積極吸收西方飲食文化中的中國飲食文化所沒有的精華,更加注重事物的營養價值。而且,學習西方的飲食文化,了解中西飲食文化的不同,將有助于我們與西方的交流,做到有禮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