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這也是我常常問自己的一個問題。
我并不是對新生事物嗅覺敏銳的人,或者說得更直白一點,在經歷了職業倦怠期之后,我似乎已缺少了當初的勤奮與熱情去堅持做一件事情。
我認識一個高中校友,畢業于老家一所二本學校。
她把寫作當成一種愛好,最初在QQ空間寫,大概寫了幾百篇,大多應該都是流水賬記事;后來又轉戰簡書,積累了大量原始粉;再后來就是,2015年底,她徹底辭職,專心做一名微信公號的自媒體人。現在,據說擁有幾十萬粉絲量,廣告業務風生水起。
還有很多自媒體號,他們趕上了風口期,即使早期的文章水平并不一定多高超,但他們都享受了自媒體潮的紅利。不是有句話,站在風口,豬都能上天。
這些都是什么人呢?
我想,一類就是傳統媒體人,親身經歷紙媒的衰落,人要吃飯,怎么辦?很多迫不得已轉向自媒體,這類人有傳統寫作打下的功底。
還有一類就是,寫作愛好者,這類人的文章水平有高有低,但值得佩服的,是他們的“堅持”。早期要增加粉絲黏性,維持日更很重要。只有試過才知道,每天都有文章可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想說的問題就是,紅利期已經過去,我們為什么還要堅持寫作?
前幾天,我加入了一個公號交流群,一百多人,公號基本都已拿到了原創標。大家的寫作熱情也很高漲。我相信,對于寫作這件事,他們都是熱愛的。
當然,沒有堅持的所謂熱愛,都是假的。因為僅僅想著寫幾筆就成名成家,而沒有長年累月的堅持,成功基本是一句空話。寫作這件事,來不得半點虛的。就像知名自媒體人黃佟佟所說,“這行業,全是手上功夫”。
寫作也不應該是功利的。因為即使你有一個終極目標,你想通過寫作達到什么目的,你還是要一筆一筆、一個字一個字地寫。記得大學一個老師跟我說過,他建議我開一個公號,只是說,“寫點自己想寫的”。
我想,對于為什么寫作這件事,首先,人都有傾訴的欲望,寫作是一個很好的減壓和梳理思緒的方式。你即使不是專門的寫字從業者,寫作也會增強你的思維邏輯性和條理性,這自然對工作大有裨益。
還有一點,你怎么知道,你就不會因為寫作而被人認可?
我是學編輯出版和新聞的,我始終覺得,這些都是百無一用的學科,遠不如那些學醫、法律、機械、電子、軟件、橋梁、經濟這些技術工種。大媒體單位招人,都是新聞專業外的選手優先。
不過,我現在想想,是自己學得不夠精,才以為這專業百無一用。
說回寫公號這件事。我自認為自己并不是一個好的寫作者,情緒不夠,或者不夠打動自己,我寫出的東西味如嚼蠟,自己都不忍卒讀。 所以寫起來,也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前段日子,重新拾起來之后,我寫了兩個娛樂人物:演員趙立新和脫口秀演員李誕。效果還不錯。
以前,在簡書平臺寫作的時候,文章很難上首頁,這兩篇都很快被專題收入、還被編輯推薦上了首頁。后來某天,我一打開,文章竟還被多個專題收入,也收到很多朋友的留言。
其中某篇文章我發到朋友圈之后,還引起某系統單位小伙伴的關注。
業余時間,他也在做公眾號。與我不同的,我只是寫著玩玩,他想邊做內容邊變現,做社群經濟。他熱情地邀我加入。雖然他們剛起步,但收到這份認可,我感到很開心。
我想說的是,想要回報一定要付出。都說內容為王,在新媒體當道的大潮里,好內容是能夠被看到的。
我也看到不少公眾大號,開的并不早,甚至2017年初開的。但憑著好內容,他們同樣脫穎而出。
退一萬步,不抱著功利的態度去寫作,至少可以把它當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來養成,試試自己還能不能堅持做好一件事情?
也跟我說說你們堅持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