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小學時,老師問了我們一個問題“世上先有男的還是女的?”“男的!男的是先生”。呵,好不服氣。
圖片發自簡書App
生下來的那一刻就注定我們和世界不一樣,這沒什么,討厭的是世界不歡迎我們,女孩,有多少家長以為是女孩兒打胎,在古代,女性默默地承受著男尊女卑,相夫教子,兒夫不賢,子不孝這可怎么辦呢?先生,是這個世上有學問有見識的人,也可以僅僅老公,不管怎樣,他們是家里的頂梁柱,是世上的領軍人物,或是處在金字塔的最頂層,可是,作為小小的女性,沒有你們強悍的體魄,趕不上你們海拔,比不上你們的力氣,就應該服侍你們嗎?而在封建時期,這樣不足為怪,只能默默的承受。
轉眼間,幾百年過去,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只想掙回我們應有的自尊,不要在二胎開放的時期,給我們更大的壓力:找工作受人歧視,做事情讓人小看,回家還得伺候這些大的小的。生氣時說了兩句就認為是在無理取鬧,罵人把我們女性當成例子,慘不可忍,很可笑。
爸爸就是被媽媽慣壞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脾氣很臭,我也不敢干涉,媽媽在最困難的時候都沒人申訴,因為我們是女人,不想多說。怕人嫌棄,忍受著這種不公平,最后,甚至漸漸感到女的就不行,就此男人笨,低賤,廉價,無能……是該怨誰呢?!
先生,請不要再這樣叫我們了。一件衣服穿在身上都是身份的象征,不可隨意揮霍踐踏,更何況妻子照顧衣食住行,噓寒問暖,更需要愛護,更不能隨意吆喝指責。說聲謝謝,尊稱太太,夫人,既是一種親昵,又是一種對她們付出的感謝,也樣,就已足夠。
先生,你在食物鏈的頂端,給我們一些關懷,在為孩子的時候,也有一份自己的事業和理想,我們不懶惰,不想過得很單調。
先生,你有見識有文化,能否給我們寫一段詩,我們連接著生命和生活,讓我們感到有意義吧!
請要那樣叫我,不要這樣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