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前些天上映了一部電影《敦刻爾克》,想了很久,最后還是決定不去看了。因為除了我不太喜歡看戰爭片,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其實很怕看到那片海,那片悲傷的海。這種悲傷源于一部八十年代的法國電影《白色婚禮》。
這部電影里沒有絢爛激烈的大紅色,畫風出奇地清冷,故事也是娓娓道來,也許對于師生戀的題材,這種色調剛剛好,但是那種炙熱的感情卻沒有一絲衰減。故事的結尾,女孩在愛情中存活了兩個月離去,留下弗朗索瓦獨自面對敦刻爾克那片孤寂而悲傷的海。
曾幾何時,我覺得那就是愛情,那種奮不顧身的沖動,轟轟烈烈地原始本能,也就是弗洛伊德認為的性本能,可是后來想想,也許只是一種生本能吧。就像溺水的人,垂死掙扎,如果這時有一根繩子哪怕是樹上垂下的一條毒蛇,他也會好不猶豫地抓住。
兩個同樣絕望的人抱團取暖,最后一個因為希望破滅,選擇讓自己凍死在這個世界中,擁抱絕望,而另一個選擇擁抱現實,麻木地生活下去,獨自面對敦刻爾克的海。一海之隔,生死相望。也許沒有經歷過絕望,真的很難體會那種求助無門卻又無可奈何的折磨。“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當有人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依舊熱愛它。我覺得這話在悲劇面前真的有些不堪一擊。并非所有的人都有勇氣面對自己面對所有的困難。在面對世界前,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先善待自己寬容,好好和自己相處,畢竟我們只是人,我們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堅強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
最后我覺得,瑪蒂達笑起來真的非常好看,而弗朗索瓦憂郁的眼神也深深吸引到我了,那種感覺讓我想起第一次看《傲慢與偏見》時,艾倫里克曼的眼睛,憂郁卻深情。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