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大時代》目錄
上一篇《小球大時代》連載-第十三篇 好為人師與好為人徒
文/“北京套爺”文經風
日本人會把一件很小的事情一再細分下去,做到近乎極致,上升到“道”的境界,于是有了茶道、花道,有了松下和索尼。
乒乓球是一項很細的體育項目,主要技術有十幾種,每一項技術又由若干個小動作來支持。僅僅是正手弧旋球這一個動作,公認的動作是腰和手為最主要的發力部位,腰以下又細分為胯、大腿、小腿、腳掌、腳趾等肌肉群。腰上面分為腹部、后背、肩部、大臂、小臂、手指,五個手指每個手指的作用也不徑相同。
分單項練習的目的,是把每一個細小的動作和身體的每一個部分的肌肉都提出來一項項練習,然后再練習合理的協調,把這些力量運送到手上,再通過球拍在觸球的一剎那瞬間發力,這樣發出來的合力能使一個只有幾克重的球以很高的速度和旋轉飛向對方的球臺。有的專家計算過,運動員在拉弧旋球時,如果人體的各個部位都發出最大的力量,理論上打過去的球能把對方的球臺打穿,這個計算多少帶點調侃的味道。但在河南少林寺,我親眼看見功夫高深的少林武憎運足全身力氣,能使一根針穿透玻璃,我用手摸了摸那塊玻璃是真的,握了握那位功底深厚的武僧的手,他的手很軟很厚像是一塊海綿。
這就是細分和組合的力量。這就像今天的數碼照相機,像素越高圖像也就越清晰。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去美國的時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社會分工很細,每一個細小的專業都有專門的人士在做,就像一個大醫院,各個科室分得很細,有外科、內科、皮膚科、神經科,然后這些學科再細分下去又產生了很多“亞學科”,隨著這些學科的無限細分人類對自身的疾病也在逐漸走向深入。
有位哲人說西方文化的精髓就是細分,把細分下來的東西再細分下去,任何一個被細分下來的切片都可以繁衍成一門龐大的學科,這可能和西方認識世界的角度有關,他們認為物質是無限可分的,分子下邊有原子,原子下邊有原子核,原子核里有質子,于是有了計算機,有了洋槍洋炮,有了宇宙飛船。
在自然科學上,細分的程度決定這門科學的水平,一個社會細分下來的專業化的程度也是這個社會發達與否的標志。凡是去過日本的人都有這樣一種強烈的感受,他們能把很小的事情再細分下去,細分到讓你覺得他們是不是有點變態,可他們還在那里傻乎乎地細分著,但正是這種近乎變態的細分中,日本的產品風靡全世界。
那是一個從產品到城市都精細的讓人落淚的地方。
在東京我看到過一次日本人搬家感觸很深,在北京像四通這樣正規的搬家公司,在車上鋪幾塊破毛毯,還有一輛拉重家具用的小推車,幾個小伙子穿著統一的工裝,你覺得他們已經很專業了。可日本人搬家是怎么細分的呢?他們先在電梯里和樓道間用硬紙板把四壁包好,以防把墻壁弄臟,把家具和電梯碰壞,這種硬紙板是專門公司制作的,可以靈活拆卸多次使用,上面印有各種廣告。鋪完后這幾個人就走了,一問才知道這是專門為搬家公司鋪防碰膜的公司,他們只管鋪不管搬,然后是負責搬家具的公司到了,搬家中他們用的那種小拖車、千斤頂不僅專業省力而且還很人性。日本有專門生產這種搬家小型工具的公司,搬家中細節設計者們都考慮到了。把東西裝上車之后,搬家公司的人就不再回來了,又有專門的公司來替你揭去防碰膜和處理不要的舊家具,最后負責打掃電梯和樓道里的衛生,一次普普通通的搬家,日本人把它細分為三個公司來做,所以日本搬家公司和業主很少發生糾紛,更不會把電梯和樓道里的墻碰的像花瓜一樣。有一次我看到我們對門辦公室搬家,興師動眾按程序走完一遍之后,只搬走了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我覺得挺滑稽,他們覺得很正常。
日本文化的精髓是把一件小事情一再細分下去,做到近乎極致,上升到一種“道”的境界,比如茶道、花道,在我們看來不就是喝杯茶插盆花嗎,都是生活中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事情,但日本人卻能把這樣看似簡單的事情做得精益求精,做到了“道”的高度。他們對待自己的產品更是到了一種聚精會神的境界,他們把生產產品的流水線細分再細分,到了讓人感到討厭和變態的程度,于是就有了日立、松下、豐田這樣世界人民心目中響當當的品牌,正像電視中的廣告語說的那樣“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
有分必有合,擅長細分的日本人比誰都清楚,任何細分如果不用來組合都是廢品,只有在組合中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所以日本人抱團齊心,也是世界上出了名的。今天的溫州人有點日本君的意思了,他們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早懂得細分的群體,也是中國人中最齊心的部落。
中國社會是經過漫長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社會,一戶人家自己種地織布,自己打井吃水,不需要和別人合作也能過得挺好,最多就是拿自己家養的豬或雞拿到集市上賣一賣換點鹽,沒有經過歐洲幾百年的工業洗禮,沒有從細分中得到財富,所以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缺少工業文明的細分的思想底色。
由于我們沒有經過幾百年像歐美那樣工業革命的洗禮,多少年來一直是在農業文明中封閉著,大一統的理念,皇權至上的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線中國文化講的是精氣神、是頓悟、是大而化之,他們看不起甚至有點鄙視這種無限分割的思想。但東方文化最神奇的力量可以繞過那些細小的分工,直接到一種大象無形、大音唏噓的境界,比如我們的中醫,我們中國功夫,中國文化的精髓就是在這些看得見的物質之外還有一種神秘東西在佐佑物質世界的發展,這種看不見但能感覺到的東西我們稱之為“禪”或是“道”。這對講究細分的西方文化來說是望塵莫及的。
三十年多年來改革開放的道路走到了今天,已經富起來的中國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深刻地認識到細分的力量了,我們也開始逐漸進入一個細分的社會,分工使我們漸漸懂得了合作,人心越來越齊了,產業鏈越分越細,小微企業開始受到社會的重視,因細分而產生的許多小眾化工作室也一天比一天多了起來。但比起中國乒乓球隊和發達的商品社會我們細分的理念還略顯粗糙,像作家營地等許多細小的領域至今無人問津。《藍海戰略》、《長尾理論》的書籍和觀點也剛剛被譯成中文不久,所以在分工與合作的路上我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