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最近無論是從工作還是生活上,可以說都是處在一種近乎崩潰的狀態,近一周的時間在進行調節,慢慢的也在逐步走上正規。本書對自己也算有所改變,針對本書自己一些自己比較認同的,在做一個記錄的同時,也算是與大家進行一個分享。本書的作者更多是站在一個過來人的角度來向你講述自己的經歷,沒有什么腦科學,生理知識作為依據闡明什么深層次的原理。雖然說說服力不夠強,但是反倒給予我們的幫助卻不一定會低于那些字字句句,有理有據的書籍。
在此之前,自己也對了一些思維,意識區分的書籍,比如《當下的力量》讓我們時時刻刻關注自己的內心,區分開思維和意識,不要讓思維成為脫韁之馬,而要求我們站在意識的高度,來駕馭我們的思維。而本書則是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講述了這么一件事情,同時將這最本質的觀點進行了更上層的應用擴散。如果說之前的是,本書更像是這些原理在生活中應用有那些,如何把這些原理更好的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
人生是一個練習的過程
吳軍的人生馬拉松說,到《刻意練習》,再到《一萬小時法則》這無不在說明了這件事情,我們的一生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練習,把它從陌生到逐漸熟悉的過程,熟悉了一個,我們會去探索新的,或者在熟悉的程度上繼續挖掘到更神的程度。是一種永無止境的優化自己各種欣慰的努力。而本書是要我們學習將某些新事物從任務變成一種沒有壓力的愉悅和平和的體驗。
在這個練習的過程,我們目睹到一個個掉隊的人,拋去一些社會外界因素,大都是以為沒有一個良好的練習心態而在練習的角逐中敗陣下來。因此在這個練習的過程,控制好自己的心態,是至關重要的。如何在不感到失敗和焦慮的前提下,去努力實現我們的目標,正是本書所要講述的。
預期為我們帶來的困惑
對于任何事情,我們不過是在通過過往和自己對未來的預期,對當下的事情進行評估,而這一個則是思維,而不是真正的自我。也就是說這是主觀的,而非是客觀的。主觀的東西產生難免會影響我們的情緒。
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便會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對于一件事情產生了興趣,然后下定決心的去做,這個過程可能是我們看到了某一個方面的高手大秀一把技能,或者某個能夠有效地幫助我們增強社會連接,提升社會地位的物質或者技能,這個時候,我們往往會給自己樹立一個很高的目標,內心對著這個目標,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達到這種水平。但是我們往往到最后,會偏離自己最初的目標,此外,我們還會產生一種覺得自己失望了的不安的感覺,于是,我們又回到了原點,去搜索下一件事情,來填補我們的內心。對于任何一個新的東西,我們大多數都是有著這樣的一個過程。
我們會在沒有實現結果預期的每一秒都感到失敗,同時每當犯錯誤的時候也會感受到焦慮。而對于能否實現預期,則是來自于我們的判斷,判斷會重新引導并浪費我們的精力。判斷給我們帶來一種或對或錯的感覺。我們生活中體驗到的焦慮,源于一種感覺,就是我們做的事情都有一個完美的重點。我們總是在有意無意的觀察著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將它和我們覺得理想的事情對比,然后判斷距離完美還有多少距離。
練習的心態
- 關注當下,享受當下
練習的時候,只關注當下,完全沉浸在當下的練習之中,我們不難發現,對于當下的沉浸,放慢腳步,效率反而是最高的,導致我們的浪費時間的,不是我們工作時的效率高一點或者速度快一點,而是我們能夠做到持續練習。
我們都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制定結果目標,也就是 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對這件事情存有一個預期,我們做的過程不斷的緊盯這目標,還是多少差距,是否已經偏離了路線,而完全忘記了享受當下時刻。
- 聚焦于過程
當我們聚焦于過程的時候,我們期望的結果會很輕松,很自然的出現,但是當我們聚焦于結果的時候,我們就會陷入到糾結之中,對過程感到厭倦,不安,失敗和不耐煩。原因是在當我們的目標只是專注于現在在做的事情的時候,只要我們在做,我們就可以進步,而當我們關注我們的結果的時候,我們當下在做的一點對于整體結果沒有那么大的改變。
- 克服理想完美心態
真正的理想狀態是無限的,不受約束的,而且總是在拓展的。當我們意識到我們當前的態度會讓自己渴望某系并不能夠輕松獲得東西,我們便會自然而然的產生毅力。我們對理想和完美的概念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自己認為好的或者壞的也都是在變化的。不要認為我們一定要達成什么樣的標準,好是沒有標準的,我們的人生應該是擴散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去控制,這樣是好的,這樣是壞的。任何事情的好,是沒有一個固定的水平線的,因此,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取追求什么好了。
營銷媒體通過無法達到的理想,讓我們生活在幻想之中,有了車子,一家人就歡聲笑語等等,穿了名牌的衣服看起來就是帥氣了,用了品牌的化妝品就更加漂亮了,等等。
- 練習的產物-習慣
我們的習慣都是我們長期練習產生的,當我們的一個不好的習慣出現的時候,我們可以將其進行截斷,這個截斷的過程,可以通過自己的一小小的暗示,這個暗示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提前進入狀態。然后告訴自己,這不過是一個習慣,我們完全可以用另一種習慣來替代它。同時讓情緒產生之前就來控制住自己。比如一些乒乓球運動員,發球前都會有些小動作,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就能夠給到身體一個很好的暗示作用,讓身體迅速進入練習狀態。這應該是最好的自控方式了。
- 耐心和平靜
培養耐心,不耐煩其實也是一種情緒,我們的第一步就是意識到自己這種情緒的產生,而能高效的意識到這一點,也是需要我們能夠休息好,然后保持意識的清醒。任何事情都不會完美的,是在不停的演變的。
件事情發生,我就會幸福,這種感覺除了會給我們帶來不滿足,再不能夠帶給我們的什么了。我們要放下這種徒勞的想法。平靜來自客觀,
主觀判斷需要一個評估的過程和一個對比的過程,這需要一個相對的點,即理想狀況。與我們內心的觀察者保持一致的時候,我們的主觀判斷就會減少。觀察者是客觀的,在當前的這一刻,它就在這里,它不會把任何事情判斷為好或者壞,它只是把各種局面或者行為看成存在。那個局面就是這樣。別人批評,不尊重我們了,對啊,他就是在不尊重我,就是在否認我的能力,就是在欺騙我,這就是這么一件事,如何?
- 如何做?
做,觀察,糾正,我們做事情的心態和過程,整個過程沒有任何的情緒。不要把任何事情當成一個目標,也不要有個完美的形象放在哪里,沒有什么完美,那些構想出來的能夠到達某一個節點就會開心幸福的事情,也不過是虛幻的,我們每天要做的就是享受當下的每一個時刻,開心的過當下的每一個時刻,帶著耐心,去平靜的做,然后觀察這件事情,比如彈吉他,觀察自己是否把彈準了,如果沒有,那么就糾正它,然后繼續循環。
進步是對做任何事情保持專注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