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少也
穩定的生活到底為什么這么重要呢?
我時常聽父母在耳邊嘮叨:早點穩定下來吧,我們就放心了。
我的回應通常是這樣:我不喜歡穩定,我就熱愛自由。
你看,我把穩定和自由就這么對立起來,我覺得穩定下來就是一種束縛和捆綁。
所以,我一直都主動地讓自己處在不穩定之中。
經歷過許多折騰和漂泊之后,我幡然醒悟,自己對“穩定”的理解都有差錯,真正的穩定意味著“有意義的生活”。
抱歉最近我寫下來的東西都不是很積極,這有點像是一場狂歡之后突然的冷靜和茫然。
在我辭職之前,我的心早已經飛到了打工度假之地,并充滿憧憬和幻想,過得非常有激情。
辭職以后,打工度假的期間都在心心念念怎么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怎么安排玩,怎么去下一個城市,有打擊也有驚喜,用“瀟灑”來形容那段時光。
回歸工作,我又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
我是習慣了一份工作做一兩個月就走,換個城市住在青旅里隨時出發。當決定來北京時,沒仔細考慮這是一個相對長久的工作,所以拉著20寸行李箱,帶了幾件夏裝就來了。
生活,需要一點一滴去構建,然后才能慢慢享受到里面的溫情和美好。
我一直都在構建生活最基本的模樣,歸零,再繼續構建,一直到達不了享受的那個地步。
拿起行李滿天下跑的故事真的特別有吸引力,聽起來很帶勁。但是在輾轉奔波的時候,似乎目的性不明確,停下來的時候不知道意義在哪里,只能繼續折騰起來。
我不止一次的提到過,自己其實憧憬有個穩定的住所,三五個閨蜜好友,第二年能把柜子里的衣服拿出來再穿一遍,這樣穩步地生活著。生活不僅是基本的架構,它還需要有血有肉,有記憶點,有日常的點滴,有情緒。
穩定與自由不是一個對立的關系。
在一個安全感的生活空間里,自由是自己給的。而長期處于不安定的狀態里,自由是表面的自由,內心卻因需求安全感而被束縛。
幾乎每個寶媽都說過,為母則強,生了孩子之后自己才真正長大了,變成了強悍的主婦,甚至找到了終身的事業。
其實,是孩子為生活帶來了“意義”。為了撫育孩子,把精力都放在了陪伴孩子、賺錢養家和自我提升給孩子作榜樣上,不會再失去方向的隨意飄蕩。
穩定的生活,不是一件壞事,我們也不會因此就變得平庸。平庸與否,不是看你經歷過多少,而是看你成就了多少。
少年,總是把闖蕩江湖當做很酷很重要的事,可悲的是,兜了一大圈,發現自己連江湖都沒有入過。
人生的意義不是折騰出來的,而是在尋常生活中,一點點咀嚼出來的。
我給自己承諾,再折騰這么最后一次,就去構建自己憧憬的穩定生活。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