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倉 10 年是個很好的思路,選股時就該這么想。但我不知道我會不會持有蘋果 10 年或以上。實際上我買股票時還真沒有想過要拿多少年。我一般會給我買的股票定個大概的價錢,比如買 GE 時我就認為 GE 至少值 20 塊,但我確實沒想過要多少年才會到。
蘋果所處的行業確實是個變化很快的行業。雖然我認為蘋果在競爭中已經處于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但我還是會很關切哪些變化有可能會改變蘋果的地位。如果非要我給蘋果定個價的話,我大概認為蘋果也許某天會到 600 塊。
理由是:以我的理解,蘋果的盈利在兩到三年內大概就可以達到每股 40-50 塊 / 年 ( 現在的盈利能力大概在每股 25-6 塊 / 年 ) ,也就是說蘋果的盈利能力會在兩三年內接近 double 一下,再加上那時每股現金 100 多塊 ( 現在大概每股 60 多 ) ,給他個 600 的價錢應該不算太過分吧 ? 當然,蘋果也是有可能掉回到 100 多塊的,反正到時大家就知道了。
今年的第一個投資的大決策就是在一月二十一號買進了蘋果,把去年賺的錢都放進去了。從很久以前就開始或多或少地關心蘋果,但就是沒認真分析過,大概是因為自己老是滿倉的緣故。1.21 由于股權到期日,要釋放了不少資金出來,在壓力下突然想明白了。
圖二:蘋果公司工作環境
買蘋果的靈感其實是來自博友的提問。
記得前段時間我在這用蘋果舉過一個什么股價叫便宜的例子:如果你覺得蘋果值 5000 億的話,那 3000 億就是便宜,雖然他曾經只有 50 億的市值。其實我個人認為,蘋果有可能會是地球上第一家年利潤過 500 億美金利潤的公司 ( 過多少不敢說 ) 。也許蘋果會是第一家市值過萬億美金的公司 ( 這個取決于市場會有多瘋狂 ) 。
說說我喜歡蘋果的一些理由。這不是論文,想到就說,沒有重點和先后秩序。
蘋果的產品確實把用戶體驗或消費者導向做到極致了,對手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難以超越甚至接近 ( 對喜歡的用戶而言 ) 。2 蘋果的平臺建立起來了,或者說生意模式或者說護城河已經形成了 ( 光軟件一年都幾十億的收入了 ) 。3 蘋果單一產品的模式實際上是我們這個行業里的最高境界,以前我大概只見到任天堂做到過 ( sony 的游戲產品類似 ) 。
單一產品的模式有非常多的好處:
a. 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將產品做得更好。比較一下 iphone 系列和諾基亞系列 ( 今年要推出 40 個品種 ) 。蘋果產品的
單位開發成本是非常低的,但單個產品的開發費卻是最高的。
b. 材料成本低且質量好 , 大規模帶來的效益。蘋果的成本控制也是做到極致的,同樣功能的硬件恐怕沒人能達到蘋果的成本。
c. 渠道成本低。呵呵,不是同行的不一定能明白這話到底有什么分量 ( 同行也未必明白 ) ,我是 20 年前從任天堂那里學會的。那時很多做游戲機的都喜歡做很多品種,最后下場都不太好。
蘋果的營銷也是做到極致了,連廣告費都比同行低很多,賣的價錢卻往往很好。5 蘋果的產品處在一個巨大并還有巨大成長的市場里。
a. 智能手機市場有多大 ? 你懂的 !
b. pad 市場有多大 ? 你也會懂的。
總而言之,我認為蘋果現在其實還處在其成長的早期,應該還有很大的空間。扣掉現金的話,蘋果的今年的未來 pe 只有 12-13 倍啊,明年可能要到 10 以下了。當然,以上我說的這些點中的任何一點的改變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改變蘋果,如果有蘋果的股票的話,就要留心這些變化了。我想的只有一個東西,就是未來自由現金流 ( 的折現 ) 。不過,要認為蘋果能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我自己也很遺憾為什么以前一直沒花功夫去想一想。
圖三:唯美的休閑庭院
我認為 Jobs 如果真請長假的話,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對蘋果的業務不會有大影響。長期而言,沒有 jobs 的蘋果可能會慢慢變成和別的同行一樣的公司。但蘋果的平臺已經搭好,就像當年 3 大戰役已經打完一樣,jobs 在不在影響都不大了。
apple 還有不少特別厲害的地方,比如:品種單一,所以效率高,質量一致性好,成本低,庫存好管理等等。我從做小霸王是就追求品種單一,特別知道單一的好處和難度,這個行業里明白這一點并有意識去做的不多,我們現在也根本做不到這一點。比較一下諾基亞,你就馬上能明白品種單一的好處和難度了。諾基亞需要用很多品種才能做到消費者導向,而蘋果用一個品種就做到了,這里面功夫差很多啊。
做產品和市場,往往喜歡很多品種,好處用于不同細分市場,用于上下夾攻對手的品種。壞處搞一大堆庫存,品質不好控制。單一品種需要很好的功力 --- 把產品做到極致。難啊。因為難,大部分人喜歡多品種。就跟投資一樣,價值投資簡單,但很不容易。做波動,往往很吸引人。
蘋果現在手里有 600 億現金,去年 4 季度的盈利已經過 60 億了。如果蘋果達到 500 億以上的年利潤,5000 億以上的市值是非常合理的。一萬億只是一個說法,要看蘋果后續的發展情況。
我決定買蘋果以前主要想的是他們是不是還有可能成長,有多大的空間可以成長,威脅都可能來自什么地方,等等。我不去想他現在的股價和過去的股價,盡量用平常心去看這家企業。以我的觀點看,蘋果年利潤有一天達到 800 億或更多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覺得我買的價錢還很便宜。
蘋果的上升空間當然遠不如當年的網易,可當年的網易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現在就算碰上了,對我的幫助也不大。蘋果這樣的公司難道還要去公司看 ? 那能看到什么 ? 我只是 somehow 突然想起來要認真看看蘋果,以前老覺得 Jobs 個人太厲害了,是個報時人,后來突然想明白其實現在他已經沒有那么重要了,至少在未來幾年里。畢竟我們是同行,雖然差距還比較大,但有些東西容易搞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