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話題困難癥-
上周和朋友M在微信上聊天,我跟M說工作變動,我被調(diào)來了D區(qū)這里。M也在D區(qū),隨即他便邀請我這周末過去他的住處玩兒,和M也有好久不見了,我也正有小聚的想法,但我知道M是和他朋友合租的,感覺不好意思打擾,便反過來邀請他周末出去外面聚,最后又難卻M的盛情,于是應(yīng)邀。
周末的時候,拎了一些在家里帶過來的特產(chǎn),打著車就過去了,M在指定的地點接我。
老朋友見面倒也自在,互相吐槽幾句,笑著逗著就進了屋。M的三個室友也在,大概聽M說過有朋友過來,倒也沒什么詫異的神情,大家互相禮貌性的點頭示好,然后M簡單的介紹了一下。
坐下兩分鐘不到,M起身說今晚家里吃,他去露兩手給我們瞧瞧,我一副不可思議的神情說你居然還會做飯了,M的室友笑道說別看M一幅暗黑料理界一把手的樣子,認真炒起菜來還是有模有樣的。
M嘚瑟了一下,便走進了廚房,隨即我也站起來,想說進去搭把手,M大概猜到了,伸了個頭出來讓我在客廳里坐著喝茶就好,然后讓坐在我旁邊的一個室友進去幫忙了。
外頭三個干坐著的人,氣氛有點尷尬,我不是一個很能接受尷尬的人,總會覺得不自在,于是想插點什么話題,打破這有點冷清的氣氛。
但我卻找不到話題了,腦子里瘋轉(zhuǎn),卻沒覺得有什么可以拿出來聊,問做什么工作,萬一人家待業(yè)呢?尷尬。問喜歡看什么書,萬一人家說得自己沒看過,尷尬。聊游戲?我又不玩。聊運動,可是對方看上去不像喜歡運動的樣子。
霎時間,那些經(jīng)常拿來打開話匣的萬能開場白,都變得有點不合適,都有些冒險,很多的話題在我腦海浮現(xiàn)后一個個被叉掉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和一個陌生的人開聊,突然變得謹慎和困難了起來。
就在我犯愁的時候,M的一個室友K開口打破了這份不舒服的氣氛,K打開電視問我喜歡看什么,我說最近在追日本的XX劇,K真巧也在追,這才順勢找到了可以聊天的話題。
但話題并沒有預(yù)料般的在放桌上延續(xù)下去。M燒了一手飯菜,大家一口一個贊揚,接著先前的那份冷清開始蔓延開來,大家都安靜的夾菜吃飯,仿佛都想說點什么,卻又都在等別人開口。
就這么沉浸了一會兒。M開口問我一些瑣事,話匣子才被二次打開。
只不過這些東西更快的聊完以后,很難有更深層次的話題可以拿出來聊了,當(dāng)公共的話題結(jié)束以后,所有人被細化成一對一的模式,最后連私有的話題也結(jié)束了以后,沒有新的話題便無可避免的陷入了沉默。
最后那頓飯,在斷斷續(xù)續(xù)的空白中不自在的結(jié)束了。
而這種不自在的狀況,并非針對于陌生人,我發(fā)現(xiàn)就算是熟悉的朋友們,也開始有了這種話題困難癥。
(2)
-辛苦的合群-
大學(xué)玩的好的朋友實習(xí)了工作了開始少了很多膩在一起的機會,大家開始有了各自不生活,開始有了不同,但仍覺得彼此間的關(guān)系不應(yīng)該因此生分,所以有空常聚變成了維持關(guān)系很重要的一種方式,聚在一起聊下近排的生活,一起懷念那些在學(xué)校的日子,一起感慨下時間的流逝,最后揮手告別,說好下次再見。
當(dāng)大家都以為彼此之間親密的關(guān)系未曾生疏的時候,隨著各自越來越忙碌的工作,跨度越來越長的時間,漸漸的,老朋友的聚會上,從無話不談開始變得有些無話可說,從事無巨細的分享到如今輕描淡寫地略過,但所有人都很有默契,在相同的時間段里絞盡腦汁地找出各種可以維持熱度的話題,又在相同的時間段因為一個話題的結(jié)束,因為一個新話題未能及時銜接而陷入一場集體的沉默中。
那種不自在的感覺因為沉默而變得分外明顯,那些極力掩飾的生分漸漸被放大,靜下來才發(fā)現(xiàn),大概再重要的人,也會有關(guān)系變淡的一天。
原來那些干癟的話題毫無營養(yǎng)可言,原來所有人都在極力的維護關(guān)系只是沒有人敢主動承認,原來我們合群得這么辛苦。
“我覺得我漸漸的,不那么合群了。”我對Hugh說道,想了想,補充道:“不止我,好像大家都這樣了。”
Hugh回答我,是因為彼此之間的圈子和生活產(chǎn)生了差異化。
我表示贊同的同時無可奈何的笑著。
(3)
-我更喜歡獨處-
回顧我自己工作后的轉(zhuǎn)變,我才發(fā)現(xiàn),生活習(xí)性和性格居然在悄然無息地變化著,而這些,間接性的讓我逐漸地失去合群的能力和欲望。
不同于學(xué)生時代的是,工作后的我更多的喜歡獨處的時間,我開始更加地專注于自己,我不再花時間去修飾我的社交,很少再因為無聊滿微信找人聊天,朋友圈變成冒泡的狀態(tài),懶得去評論懶得去點贊,我開始裝飾我一個人的生活,我會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只為了看著舒心,會花錢四五個鐘燉一碗湯,吃個飯會鋪上桌布放上碗碟,會花時間運動,花時間學(xué)習(xí),興致來了會一個人去看場電影,或者坐著公交站邊看來往車流,我花大把大把的時間去發(fā)呆而不是找人搭臺取暖擁抱。
于是慢慢地合群這件小事變得不再輕易了,我記得這從來不是難事,可現(xiàn)在卻顯得如此吃力,一種類似社交恐懼癥的東西在蔓延。
Hugh又說,你不擅長是因為內(nèi)心的抗拒,你抗拒的,是不舒服的合群。
(4)
-不舒服的合群不如孤獨-
我承認,確實如此,合群如果能讓人舒服,能讓人感到溫暖,那沒什么不好,但是一旦所有人都變得為了合群而合群的時候,這種行為顯然變質(zhì)了,變得具備尖銳的目的性,帶著明顯的套路,變成不舒服的靠攏,也變得沒有意義了。
而當(dāng)我習(xí)慣于一個人的生活,當(dāng)我給自己的快樂足夠多了之后,我卻發(fā)現(xiàn),對于合群這種行為,漸漸了失去了興趣。
它不再成為我索取溫暖的方式,它變得可有可無,它變成了我需求以外的東西。我依然會為了需要去和人交際,但不再為了看上去不孤獨去找人合群。
畢竟不舒服的合群不如孤獨,正如強扭的瓜不甜,強合的群也沒什么用。
----------------- ? ? ? ----------------
我在漸漸地失去合群的能力,或許這也是一件好事。
但不知為什么,心里卻有種落失感,好像我失去,并不止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