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的華為曝光率極高,無論是創始人還是企業,都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頭條,近期,又因為上半年營收大增為人矚目。有人再次提起那個著名的奮斗者協議,前不久,又聽聞兩位被獵頭高薪邀請的人士最終在這一協議面前止步。
在我的印象中,華為一直是一個符號,代表了許多年輕人的夢想。華為要求高、賺錢多,幾乎是除北清之外各大院校的理工科學生奉為求職金字塔的圣地。同時也代表了許多人不喜歡的文化,在華為工作,是天堂也是地獄,賺錢最多,工作最累,有人稱為拿命換錢。
一方面,這種奮斗者文化成就了一個企業,也成就了部分個人,有些人,通過數年的奮斗在這個企業中掘得第一桶金,或創業,或另謀高就。有付出就有回報,從這一點講華為是公平的,尤其對于出生草根的有志青年,是一個機會。
另一方面,作為一種文化,許多人是頗有微詞的。除了那些跳樓事件,還有多少員工因不堪壓力主動或被動離職背后帶來的是什么,我們誰也看不到。從本質上來說,那是一種軍事化管理體制下產生的文化,在那種文化下,人是機器,創造財富的高級機器。一群高智商的人為何甘愿接受這種管理背后是更深刻的問題。
無疑,同樣背景的在歐美企業工作的員工有著更多的幸福感。這是一個多元的社會,多元的時代,雖說發展中國家需要更多的奮斗,但已經無需再重復那種資本原始積累的最原始的形態,不要讓每一個資本的毛孔都......這種現象在這個時代重演。
以人為本的文化,才能讓一個社會更加和諧美好。企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企業建設怎樣的文化也是一種社會責任,真正能讓每一個人體驗到幸福感的文化才是最好的文化。
但不管怎么說,華為是這個時代的一個標簽,存在即合理,華為做大做強了,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跨國企業。是是非非留給世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