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又一日的晝夜交替、一年又一年的周而復始,讓人愛也不是,咬牙也不是。在這左右不是的瞬間,它已自顧自地走遠了。
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有經營人生的野心,卻乏經營的頭腦和策略。所以,當我準備拿出計算器,盤點心底這本雜亂無章的帳薄時,我也覺得自己多少有點天真。
但盤點不等同清算,生活還在經營中,盈利還是虧空,還不是人生定局。這,多少讓我平添了份勇氣。
我首先想盤點“愛”。
——你到底要什么?
——愛。如果沒有愛,錢也是好的。如果沒有錢,至少我還有健康。
這是亦舒在小說里用的爛熟的一段對白,卻也是俗世里的女子面對靈魂的叩問,最有煙火氣最誠實的回答。
我得老實承認:沒有愛,生命是空洞的,是終其一生的才智和財力也無法填滿的虛空。
我很早就離開家鄉,但一回到母親身邊,我還是她疼愛的那個孩子。每個清晨,她還是會比我早起,做好早餐,輕手輕腳來到我床邊,看我是否醒了。她會在我的床頭站一會,我知道她在端詳我的睡態,就像我小時睡在嬰兒床上。這讓我動容,我盡量屏住呼吸,閉上眼睛,讓她安心地看我一會。
這樣的愛,因為得到的太輕易,我們并不是很珍惜。2017年,我陪在母親身邊的時間,不超過十天,這是我人生最大的虧空。
其次我要盤點所剩無幾的“青春”。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固執的好奇心,是永久的憧憬和向往。
人生這趟旅途,想來想去,最值得珍重的,是起初。每個起初都有無限的憧憬,不知道將要開始的這一段旅程將會邂逅怎樣的風景。再平淡不過的畫面,因為新鮮,也覺得驚喜莫名。搖搖晃晃坐在車身里,把臉靠在玻璃上,凝視著窗外的田野、綠色山脈、陌生村莊和城市,一晃而過的燈火,神秘,遼遠,讓人無法言語??傻降?,漸漸地,會疲倦地合上眼,那點好奇心消失殆盡,一個一個的站臺經過,就像沒經過一樣。
誰能堅持一路微笑著欣賞到最后,誰就是人生最大的贏家。
最后我想盤點我殘存的“良知”。
因為不甘淪為“遺民”,喪失掉自己的故土、家園。
也不想成為所謂的“移民”,因為同樣是喪失和背離。
良知是捍衛和守望最好的士兵,是投向迷茫、空虛、乏味的鋒利匕首。
盤點它,我需要一點底氣,并且不怕疼痛。
? ? ? ? ? ? ? ? ? ? ? ? ? ? 造句與尊嚴
做人寫文到一定境界,非常希望又非常懼怕聽到一句話:“你文如其人。”
語言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個性和尊嚴。
實際上每一個人,無論是隨和還是固執,內心都保留著那么一丁點,屬于他自己的可憐的寶貴的獨特的東西,他堅持這些,就會顯得很倔強。說到這里,社會學家說不定有些不屑:每個人都從屬于社會群體,都要在一個秩序和規范里生活,怎能說淡化這點倔強就是壞事?每個人歸根到底,都會完全變成一個社會化的人。
沒錯,很有道理。
把人打磨成良好的社會機器零件,很有社會價值和生命意義,但如果想寫點有意義的東西,不行。
當老師多年,觀察孩子們多年。孩子們在一定的場合和時間段里,固有的個性會冒出來,而大多數時候,這些個人化的東西逐步收斂,慢慢被覆蓋,退隱到內部,最后不聲不響地消失。
而能讓大家記住的,往往是他們個性迸發的那一剎。
由此,領悟到生命需要一個人頑強地回憶和追溯自己的過去,回憶和盤點一下自己的心靈所需——慢慢地會察覺,原來自己是一個很豐富很獨特的人——學著造句,正是試圖去表達去完善這些豐富這些獨特。
最起碼,你可以做到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再那么馴服,可以在想象中讓自己成為一個桀驁不馴、非常有個性的人,可以在這些方面試著拿出自己的倔強,在試著往前走一兩步,看能不能持久,這也許只是嘗試,但很有可能成為一種習慣。
當成為習慣,也就成就了一種有尊嚴的人生。
? ? ? ? ? ? ? ? ? ? ? ? ? ? 另一種微笑
終于,徹底淪為一個不合時宜者。
隨之而來的是悲壯,是獨自一人面對空曠的痛徹。
是終極恐懼。
當恐懼真的降臨時,退而求助于生命本身。生命是什么? 是記憶和感知,隨即發現生命也正向我伸出無助的手……
愛和信,從來屬于鄉村,屬于人類的童年。在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都市化進程中,談論它們,談論這些柔軟的事物,首先就令自己臉紅。
看吧,這些不聞不問奮力前行的人,在仰頭大笑,老的少的,男的女的,英俊的丑陋的,在天地間,無所畏懼地張開大嘴,卻茫然地閉上眼睛。
軟弱是可恥的,連孩子們都恥與為伍。生之世界伸手可觸又隨時逝去。這個時代需要什么,你交出什么,然后你得到什么,“人”字的支撐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具體實在。
然而,乏善可陳的世界終究讓人覺得憋屈,把這個堅不可摧的現實砸出一個洞來,該有多好,多好!
用文字來解讀,來感知,來記憶,關于一切:現實、理想、生本身,甚至死亡。永不放棄追問和奢求,煮字療饑,話梅止渴,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個理想的我,燃燒的我,在文字中起舞,在烈焰中微笑,鮮活而怒放。
反身,在浩浩湯湯的人流里徹底反身,與自己的生命對話。
神在前方。
我在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