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續從國內一些知名的心理寫作專家知道了“溫尼科特”,內心也萌發了找些他的代表作看看的想法。大約兩三個月前購入了這本《媽媽的心靈課》,也是其代表作,只是購入的版本,翻譯實在不敢恭維,復雜的英式結構的中文長句,讓人頗難理解,艱難磕絆的瀏覽完全書,也整理了一些要點,算是一個記錄和見證。
看這本書,也是希望通過了解嬰幼兒、以及嬰幼兒和母親的關系,從最原初了解自己。也許依舊會很懵懂和模糊,但的確不失為深刻解剖、更完整了解自己的一種途徑。
Part? one媽媽與寶寶
照顧寶寶是媽媽天生就會做的事情!
如果你愛你的寶寶,他就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始,你也就開始做媽媽了。
平凡的媽媽都可以開啟并堅持這項驚人的任務,為小嬰兒一點一滴的介紹這個世界,不是因為媽媽有多聰明,哲學家才需要聰明,而僅僅是因為媽媽深愛她的寶寶,并愿意為他付出一切。
把寶寶看作是一個人
1.在我看來,有一件事情至關重要,每個寶寶都值得當成一個人來認識,而不是被當成一個小動物或小物件來對待,而且這種認識來得越早越好。
2.作為媽媽要對寶寶的滿足狀態和興奮狀態都要了解一些,是因為寶寶需要你的幫助。只有媽媽清楚地知道自己和寶寶處在哪種狀態中,才能幫助到寶寶。最了解寶寶的人,是媽媽,所以照顧和養育新生嬰兒是一件全天候的工作,而能把這件事做好的也只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寶寶的媽媽,不可能是其他任何人。
3.寶寶和媽媽之間的親密關系如果能不受打攪地持續發展,我認為將有益于孩子的人格養成,并且為我們所說的情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孩子以后的成長道路上,他們將更有能力經受住遲早會出現的挫折和沖擊。
相信寶寶的發展潛能
1.在最初一段時間內,媽媽與寶寶之間情感鏈接非常強而有力,從中受益的并非只有媽媽;毫無疑問,寶寶也需要被媽媽這樣專注的對待。新生嬰兒無論如何都是絕對需要母愛的。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靠的是他們在童年時期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這種人類健康的基礎,又是靠媽媽在嬰兒最初幾周到幾個月的時間里逐漸建立起來的。
2.在最初一段時間里,媽媽就好好享受這一切吧,享受被大家重點關注,享受其他人照料外面的世界,而你只需要專為這個世界養育一個新的成員;享受把愛收回到自己身上,你可以變得幾乎只愛你自己和你的心甘寶寶;享受你的男人為了你和寶寶的幸福而盡職盡責的付出;享受不斷發現自己新領域的過程;享受從未享受過的新權利,按照你最舒服的方式行事;......
3.每個寶寶都具有她自己的一種發展潛能,他們鮮活而獨特,絕不能被一視同仁或一成不變的對待。生存、發展并成熟時寶寶天生固有的一種內在傾向性。
哺乳:在關系中養育心靈
一個孩子和媽媽還有爸爸和其他小朋友,以及最后和整個社會終將建立起錯綜復雜的關系,所有這些關系唯一實在的基礎,就是襁褓初期這段成功的母嬰(哺乳)關系。這段關系的重點是兩個人之間的互動,而不在于有沒有規律的哺乳規則。歸根結底,越是以后繁冗復雜的人情世故,越是始于簡單質樸的開端。
消化過程的重點
1.排便的時候寶寶體驗到的那種興奮快感,甚至能讓寶寶過于激動而大哭。排便的過程一切進展順利的話,成為令寶寶滿足的經驗,寶寶最開始面對這些事情時所形成的健康態度,是在打下唯一良好的基礎,為將來他能接受任何形式的訓練做好了準備。
2.在照料排泄這件事情上,寶寶是如此需要媽媽的適應性幫助,就像哺乳一樣,密切配合寶寶的點滴需要是值得的,這樣做才能讓來自身體的興奮經驗,變成兩個人——寶寶和媽媽-之間愛之情感關系的一部份。
乳房喂養最好
1.據說在所有人類關系中,最強有力的一種關系是處在興奮的的乳房哺乳經驗中寶寶與媽媽(或乳房)的結合關系。成年人性經驗的模式常常具有衍生自早年嬰兒期本能生命的特征和特質。
2.假如一位媽媽既能和寶寶建立滿意的乳房哺乳關系,又能在母嬰關系中情感投入地與寶寶融為一體,并穩定的持續一段時間,直到她和寶寶都逐漸開始覺得各自是完整獨立的人為止,那么這段母嬰關系是雙倍成功的。
3.成功的乳房哺乳極其重要,成功的意思是:一段非常強烈、緊張而又豐富的人際關系經驗已經開始漸漸展開了,伴隨著這段經驗,嬰兒就會有表現出一些征兆,媽媽與嬰兒能夠開始在一切直面所有屬于人類生命和人類關系所固有的、真實而重要的內在困難了。
4.生命之初,嬰兒一定要有一些可靠的東西可以依賴,否則我們無法指望嬰兒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有個好的開始。
寶寶為什么哭泣?
1.哭泣無外乎以下幾種含義:要么是帶給寶寶活動自己肺部的感覺(滿足),要么是一種苦惱的信號(痛苦),要么是一種生氣的表現(憤怒),要么是一首傷心的歌(悲傷)
2.憤怒出現在寶寶開始懂點事以后,害怕則標志著寶寶能夠預期痛苦的到來,表示寶寶已經能夠產生一些想法了。當寶寶為悲傷而哭泣時,你就可以推斷,他已經在情感發展道路上,走了相當長的一段路,并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了。
一點一滴了解這個世界
1.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的內心世界既是內在的,也是外在的;現實世界可以提供豐富的東西,只要孩子們在接受它時,不要因此失去他們個人的那個想象性世界或內部世界的真實性就好了。
2.世界是怎樣的,絕大部分取決于它是怎樣被母親呈現給嬰兒和成長中的孩子的,平凡的媽媽都可以開啟并堅持這項驚人的任務,為小嬰兒一點一滴的介紹這個世界。
把寶寶當做一個人
1.你大概可以這樣去想,你出于母愛為寶寶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像食物進入寶寶身體那樣也進入了寶寶心里。寶寶會利用進入到心里的這一切內容構建出一些東西,不僅如此,他還會在各個發展階段利用你,然后丟棄你,就像他對待食物的方式那樣。
2.一個完整的游戲,有開始、中間過程和結束時刻,對寶寶來說非常有好處。通過允許你的寶寶有時間以便獲得完整的經歷,以及你也參與到這些經歷之中,媽媽就逐漸為孩子打下了一個基礎,讓你的孩子最終有能力享受(或忍受)各種各樣的經歷,而不必總是心神不寧。
3.寶寶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跡象會不時出現,媽媽可以盡情享受發現它們的過程。寶寶在玩性大發時,媽媽愿意靜靜的呆著,只是在旁邊陪伴就夠了。寶寶的這種玩性在提醒我們,他心里有一種個人的內在生活存在著。假如這恰好契合了媽媽自己那種相應的玩性,那么寶寶內在的豐富性就會開花結果,而你能和他玩到一塊兒,就是你們母子關系中最棒的一部分。
斷奶問題
1.斷奶的基礎是以前有過良好喂奶體驗。寶寶只有確實曾經真正擁有過一些東西,現在才能放棄它們。只有這個世界滿足嬰兒在先,才能讓嬰兒慢慢走出來適應這個世界。
2.乳房哺乳經驗的順利進展和成功結束,是在為生命打下良好基礎,這個經驗帶給人豐富的夢想,也讓人有了冒險的能力。
3.斷奶的真正目標,利用寶寶所發展出的擺脫事物的能力,并且讓乳房的喪失不單單是一種偶發事件。因此,斷奶要在更寬泛的層面來理解——斷奶不只是讓寶寶可以吃其他食物;斷奶也包含了平緩進展的幻滅過程(比如幻想可以永遠依賴媽媽),幫助孩子進入幻滅過程是父母養育任務中重要的一部分。
4.好的父母容忍著被孩子極端地理想化和憎恨,努力幫助孩子認識清楚父母的真實狀態,他們期盼有一天孩子能自己發現其實父母也只是普通人,這是本來真實的模樣,不可能什么都能辦得到。
進一步把寶寶看作是一個人
1.人類的發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這種連續性表現在身體發育、人格的發展,以及關系能力的展開中。錯過或者糟蹋了任何一個發展階段,無一例外地會產生不良后果。
2.媽媽可以不斷地處理好自己生活中的情緒、焦慮、興奮,只把屬于寶寶的那部分情緒留給寶寶。這為寶寶奠定了基礎,讓寶寶可以開始構建自己的想法和體驗,慢慢的去理解極端復雜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媽媽主動適應寶寶的需要,這種主動適應是嬰兒情緒成長的根基。
3.我曾冒險評論說:從來沒有一個單獨的小寶寶這回事。意思是,當我們要去描述一個寶寶時,你其實是在描述一個與某人在一起的寶寶,一個寶寶是無法單獨存在的,本質上,寶寶是某種關系的一部分。寶寶需要媽媽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持續在場。
4.我們應該把握一個原則:寶寶情感發展,最初只能建立在與一個人的良好關系之上,理想中,這個人應該是親生媽媽。
寶寶的道德感和與生俱來的品德
1.在生命的早期階段,環境(母親)中讓小嬰兒覺得適應或有“好”的體驗的那些事情,會被小嬰兒當成自己的好品質組建在嬰兒的經驗儲存庫當中,以后等到小嬰兒意識到環境變得不安全時,“好”的經驗的儲存庫中會提供好的和安全的經驗感受,這是一個自動化的過程。
2.我們可以這樣想,孩子必須發展出一個內心里面的好媽媽才行,如果嬰兒能發展出內心里面的好媽媽,這讓他覺得在人際關系中不論得到什么體驗都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3.媽媽不會試圖阻止孩子擁有的一些摧毀性的想法,這樣一來,她就能讓孩子與生俱來的感受罪疚的能力自然而然地發展出來。我們希望這種天生的罪疚感隨著寶寶的成長而出現,為此我們也愿意等待而不是主動用道德教育讓孩子感到罪疚感;父母強加給孩子的道德感實在是令人厭煩的很。
孩子的本能與正常困難
1.媽媽不能指望,她們的好孩子能永遠一帆風順,讓人沒有任何擔憂和焦慮地成長,普通的健康的孩子,無疑也會在發展過程中暫時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癥狀。而這一切和孩子的本能問題有關。.......千萬不要對孩子做其他無效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終會讓孩子從這些本能運作中自然解脫出來。
2.有時候,我們看到大一些的孩子退回到了嬰兒般的狀態,那么我們知道,他們遇到了某種阻礙發展的苦難,所以孩子需要退回到嬰兒期的庇護下,目的是為了行使寶寶的權利,以便重建自然發展的法則。
3.給幼兒強加一種是非觀念會導致一個嚴重的麻煩,那就是會致使幼兒的本能沖動如影相隨,并使幼兒的力量變得更加柔弱和敏感脆弱。
幼兒與周圍人的關系
1.一個嬰兒的情緒發展從他生命的源頭就開始了。
2.從過家家等這些游戲游戲中,我們看到了孩子是健康的。當孩子們成長到有這種能力玩游戲的階段時,我們也不難理解,他們已經度過了許多復雜的發展過程,當然,這些過程還遠遠沒有真正完成。如果說孩子們需要有個普通的好家庭可以被用來認同的話,那么同樣道理,他們從生命發展的最初階段,就深深地需要一個穩定的家庭和穩定的情感環境,讓他們能有機會按照自己的節奏,去經歷穩定而自然的發展過程。
3.嬰兒育養這件事,光靠頭腦和智力是做不好的,媽媽還必須放開你的情感,讓你的心和感受變得自由才行。
4.我們常常提到適應不良的孩子,但這個適應不良,恰恰是因為在他一出生和早年的成長中,他的環境、家庭或這個世界首先沒能成功地適應他所造成的。由此導致嬰兒的服從和聽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這意味著,父母用高昂的代價換取了孩子一時的聽話和順從的方便,而以后的日子里,他們將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償還這份代價,一旦他們負擔不起了,就有社會繼續償還了。
5.按照自然順序,寶寶先后會出現這些內容:無情的愛、侵犯性的攻擊、罪疚感、關心與擔憂、悲傷,以及修復、建立、給予的愿望。這是一系列貫穿嬰兒期和兒童早期的重要基本體驗;然而除非有媽媽,或者代理媽媽工作的人,才能夠陪伴嬰兒一起度過這些階段,使得各種元素肯能整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