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5 20180702 安玲天使
前天晚上我們發生了爭吵,好在只是爭吵沒有不休,而這是我們彼此都能感受到的改變。
事情起因是這樣的:
我在回國落地打開手機的時候看到他的朋友圈發了一段話,大概意思是從杭州起飛結果落地濟南了,沒有回到北京。后面加了一句沒有見成白蛇那就去見夏雨荷好啦!我看到這段話知道他那種調侃不分場合喜歡嘚瑟的模式又出來了,而往往這個是我所討厭或者不愉快的起因。
隨著后面我看到跟他緊密配合的老板同事在后面跟了一句:“像你這樣全國到處都有媳婦的人,還不到哪哪兒就是家啊?”在后面那個跟他在一個公司的那個她圈了他們的老板說:“哎呀你是不是知道的太多說的太多了?”
我承認我的憤怒就此升騰起來,我說了三句話:
我跟他老板說:要想四處找媳婦得先跟我離了再說!
我跟她說:想死的時候你們都可以在陪!
我甚至加了一句:你們不怕死的往前湊吧!而這一句是公開評論擺在那里的。
十分鐘后電話接通,我們就開始吵架了.....我想說的不是吵架的內容,我想說的是在這個過程里面我知道了他知道我因為什么產生憤怒,他知道了我對他提出有情緒可以理解但能不能換個方式解決溝通表示認同。
于是他說:“我知道應該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以后這樣的話不會發朋友圈了……”
于是我說:“我確實欠考慮做公開點評是我太過分了,給你添麻煩了,我跟你道歉。”
事實上他還說了一段關于他原本打算杭州飛北京后在機場等我落地陪我回家,沒想到天氣的原因落地濟南了。我在這里聽到了他的在乎和支持,于是雨過天晴問題解決了,我們開始轉用溫和的語氣問候和商量見面的時間。
有些時候我們面對的關系不是傷害而只是因為對方的所作所為不符合我們的標準。我們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對親密關系有很多的需要,而未被滿足的需求又很容易變成抱怨、委屈、憤怒的情緒。
如果我們回到原點,去看看當初為什么會選擇這個人做我們的親密伴侶,那個理由有沒有改變?如果對方依然符合沒有改變,那是什么改變了?一定是我們貪得無厭的需求在膨脹上升。一定是我們還有沒有被自己滿足的“坑、洞”在不斷讓我們向身邊的人抓取。
聽到這樣一段話:
我們的人生就像考試,有很多必答題也有選答題。必答題就是生命成長到現在的位置必須過的關,要么是關于清晰你的主張你要什么理想是什么,要不就是關于你在關系之間的連接受了哪些你的限制,要不就是關于你的認知瓶頸上影響了你創造力的生發。
我承認在第一點上我已經漸漸清晰起來了,而第二點上的探索正在如火如荼。
我們在關系里面最重要的命題就是將受害者翻轉成自我負責,這個最難但也最為必要。這個負責任就是在不同的環境場合和關系里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玩法,用有效的方法實現自己的目的。這不是為了放過別人是為了釋放自己的自由度。
在我所說到的這件事上,我看到了自己對自己的允許:允許自己盡管學了那么多心理學還是會有情緒在瞬間爆發,第一反應還是舊有模式開啟。我看到了我在對方說話的時候,不再以誰對誰錯二元對立去看待問題,而是體會當下對方的情緒變化以及所表達出來的感覺我能不能將心比心的理解并且接受。我看到了我們都在前進中不斷成長不斷完善自身。
我們沒有輸贏,只有在沖突里面找到歸宿……
什么是輸了?是非得把別人變成自己認為對的樣子自己才能好好活著。
什么是贏了?是累積到更多自己潛在的可能性。是任由環境怎么變化,我也有自己的玩法,是達成自己生命本來目的和意義。
當我們越能控制別人的時候,我們自己的玩法就越不能提升和進階,這是游戲重要的部分。如果當我們忽略那個必答題只做選答題,我們是無法獲得成長。
我們能做到的就是順應生命的節奏去答好必答題,我們不必較勁,反正功課來是為了推我們一把,不是為了為難我們的。
在這點上我自己覺得認同不代表失去自我,而是誠實的面對。對自己不誠實的人是沒有能量的,當我們自己內在有坑時,就會特別挑剔別人對待我的態度,當我們可以自己愉快的生活和玩耍,我們就不在意別人說什么做什么了。
在這一點上我看到自己的成長方向,亦看到了希望和光明。
昨晚臨睡前聽完了曉雅老師的非暴力溝通課程宣講,期待11號的12次課程精彩呈現。有希望學習的小伙伴我們可以一起呦!
寫到這里我長舒一口氣,休息一下,就到這里,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