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言志與道【5.26】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5.26》)
楊伯峻:孔子坐著,顏淵、季路兩人站在孔子身邊。孔子道:“何不各人說說自己的志向?”子路道:“愿意把我的車馬衣(輕字當刪)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壞了也沒有什么不滿”顏淵道:“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向孔子道:“希望聽到您的志向。”孔子道:“[我的志向是,]老者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青人使他懷念我。”
錢穆:顏淵子路侍立在旁,先生說:“你們何不各言己志?”子路說“我愿自己的車馬衣(輕字當刪)裘,和朋友們共同使用,直到破壞,我心亦沒有少微憾恨。”顏淵說,“我愿己有善,己心不有夸張。對人有勞,己心不感有施予。”子路說:“我們也想聽先生的志愿呀!”先生說:“我愿對老者,能使他安。對朋友,能使他信。對少年,能使他于我有懷念。”?
詳解:
有網友要我談談對孟子和荀子的看法。那就從孔子論人性方面談談我的觀點。
孔子認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人性;相:選擇,引申為討論,辨別;近:互相接近,引申為糾纏不清;習:實踐;相:考察;遠:分開,引申為善惡分明。
——意思是說“人性本身沒有善惡。如果只在人性的善惡上討論,就會糾纏不清。看一個人,必須在實踐中考察,才能分辨出他的善惡。”
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都犯了先驗主義錯誤:一個人不能在他沒有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就斷定他的善惡,可見“人之初,性本善”或者“人之初,性本惡”都是錯誤的。
孟子性善論將王陽明導向心學;荀子性惡論將李斯導向法家。于是兩者就成為君王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統治的法寶。
顏淵季路侍
—— 顏淵:即顏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稱顏子,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十四歲拜孔子為師,是孔子學說的傳承人,跟隨孔子周游列國,可惜英年早逝。
——季路:即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魯國卞人(山東省泗水縣泉林鎮卞橋人),為人伉直,好勇力,仗義豪爽,也跟隨孔子周游列國。
——侍:站在旁邊;
——顏淵和子路站在孔子身邊。
盍各言爾志
——盍:何不;言:談談;爾:你們自己的;志:心愿,理想;
——你們何不談談各自的理想?
愿車馬衣輕裘
——楊錢二師都以為“輕”字是多余的,應該刪去。其實,他倆或不知道古文的倒裝句式,或讀書不求甚解。
——“愿車馬衣輕裘,”這句是“愿輕車馬衣裘,”的倒裝句式。倒裝后便于朗讀,否則拗口,所以“輕”字不是多余的。
——車馬衣裘都是貴重財物,沒有“輕”字,子路的心愿缺乏充分理由;有了“輕”字,才能自然表達子路慷慨的心意,這怎么能刪去呢?
——《論語》成書以后這么多年來,那么多大儒,那么多狀元,那么多探花榜眼,連一個輕字都吾識解,可想而知以前的讀書人是干什么吃的了。
——愿:心愿;輕:不覺得重要,等閑,不惜;車馬:車輛馬匹;衣:衣服;裘:名貴的毛皮衣;
——我的理想是不惜拿出車輛、馬匹、衣服和名貴毛皮衣;
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與:和;共:共同使用;敝:壞了;之:代指前面的貴重物品;而:也;無憾:不感到遺憾;
——和朋友共同使用壞了也不感到遺憾。
愿無伐善
——無:不要;伐:攻打;善:善良的,無辜的國家;
——楊師的“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處”和錢師的“我愿己有善,己心不有夸張”顯然是曲解,貶低了顏回。
——我的理想是不要攻打善良無辜的國家,
無施勞
——不要對民眾施加繁重艱苦的勞作。
——楊師的“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和錢師的“對人有勞,己心不感有施予”又是曲解,這算什么理想?
愿聞子之志
——愿:想;聞:聽到;子:老師;之:的;志:心愿。
——我想聽到老師的心愿啊。
老者安之
——老者:年老的人;安:安逸;之:代指老者晚年生活;
——我希望老年人有安逸的晚年,
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信:誠信;之:代指朋友互相之間;
——少者:少年兒童,懷:關懷;之:代指少年兒童成長。
——楊錢二師都將后面兩個之解釋為孔子自己,這顯然是朱熹的曲解了,朋友之間是互相信任的,怎么是“朋友使他信任我”?孔子的心愿怎么是希望“年青人使他懷念我”那么自私的呢?
——正確的解釋應該是:朋友之間有誠信,又能關懷少年兒童的成長。
這一章記錄了孔子與顏淵、子路兩個學生的談話,希望他們從小立下志向——言志于道。
譯文:
顏淵和子路站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你們何不談談各自的理想的理想?”
子路說:“我的理想是不惜拿出車輛、馬匹、衣服和名貴毛皮衣,和朋友共同使用壞了也不會感到遺憾。”
顏淵說:“我的理想是不要攻打善良無辜的國家,不要對民眾施加繁重艱苦的勞作。”
子路說:“我想聽到老師的心愿啊。”
孔子說:“我希望老年人有安逸的晚年,朋友之間有誠信,又能關懷少年兒童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