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二日,在韓、魏兩家的主持下,趙鞅從晉陽返國,進入絳都,恢復了中軍佐的職務。但智躒雖幫助趙鞅扭轉了局面,但又不希望戰爭過早結束,以使得趙氏因戰爭而壯大起來,因此態度也發生了突變。
當初智躒在向晉定公的請示時,曾為這場戰亂有過一個定性,認為趙、范、中行都是引發禍亂的罪魁禍首——從這里可以看到智躒的心思有多么的縝密——既然三個人都是始禍者,今范氏、中行氏被驅逐了,趙鞅也算是戴罪之身,不受點懲罰恐怕說不過去吧!
但是該怎么處罰趙鞅呢?荀躒的助手梁嬰父不失時機地向他提出:“董安于此人才干太過出眾,有他主持趙氏的內部事務,恐怕會讓趙氏獨大最終獨有晉國。何不趁此機會落井下石,以董安于引發禍亂為由除掉他,以減少日后對我們的威脅?”
智躒對此深表贊同,他派人去責問趙鞅:“范氏和中行氏發動了叛亂,但此次禍亂的始作俑者是董安于,此次的禍亂恐怕是兩家和董安于共同作亂導致。根據晉國的法令,率先挑起沖突的人,其罪當誅。如今范氏和中行氏已經得到了懲罰,但不知您會如何處置董安于?”
趙鞅聽了這些話,真真的氣不打一處來,憤恨地謾罵智躒。此時趙氏的危機還沒有解除,邯鄲氏與范、中行氏仍舊占據邯鄲、朝歌,盤踞在東陽地區,隨時都會對趙氏的存亡構成威脅。趙氏若要想渡過這次危機,還是離不開智氏的支持。否則的話,智氏一旦反水,局勢就更加難以控制了。
看到趙鞅氣急敗壞的樣子,董安于終于站了出來說道:“我都已經這么老了,死是遲早的事。如果我的死,能夠換來晉國的安寧和趙氏的安定,那也算死而無憾。”說罷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懸梁自盡了。
等到趙鞅得知消息時,他最為倚重的智囊早已變成了一具冰冷的尸體,趙鞅欲哭無淚,但也只能按照董安于的遺愿,將其曝尸街市,并告訴智氏說:“主前日里派人責問的罪人董安于,已經服罪了,謹此向您答復?!?/p>
智氏除掉了趙氏心腹,便也沒有了其他的借口,因此同意與趙氏結盟。至此,趙氏和韓、魏、智的泛新貴聯盟才算是正式形成了。
大概也是在這段時間里,趙鞅整合了趙氏分散在各地的力量,在絳都附近先后進行了多次的盟誓。除了趙氏自己的力量,從邯鄲叛逃出來,乃至于范氏和中行氏宗人和家臣也都參與了盟誓。通過一系列的盟誓活動,原本靠宗族關系連接的松散的政治集團,開始逐漸有了權力集中的國家形態,這也就為后來趙氏成為諸侯創造了條件。
在處理好后方的事務之后,趙鞅開始著手清除范氏和中行氏的勢力了,而若想清除敵方勢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拔除對方在東陽的兩大據點:朝歌和邯鄲。
戰爭爆發的第二年(公元前496年,定公十六年)夏,趙鞅帶兵直逼朝歌。然而也就在同一時間,范氏和中行氏殘留的余黨在析成鮒(士鮒)、小王桃甲的帶領下,引動狄人反攻絳都,但由于絳都防守嚴密,反攻失敗。
這個事件也讓趙鞅意識到,范氏在國中殘存的勢力也是不容小覷的,要想在前方取得突破,必須要先穩定后方。于是他很快就進行了戰略收縮,于當年十二月在潞氏(山西潞城東北)、百泉(河南輝縣西北)打敗了范氏、中行氏的部隊,俘虜了中行氏重臣籍秦、高強。
與此同時,以齊國為首的國際勢力也開始介入晉國的內亂。就在趙鞅圍攻朝歌的時候,齊景公、魯定公、衛靈公在牽(河南浚縣北)舉行會面;秋季,齊景公又邀合宋景公在曹國的洮地(山東鄄城)會見。次年夏天,齊景公又與衛靈公在渠蒢進行了會面,商議謀救范氏和中行氏。
十二月百泉的那次戰爭,鄭國也參與其中,在戰爭中后期又擔負了為范氏輸送糧草的重任。處在北方的白狄國家鮮虞、中山,常年受到晉國兵鋒的威脅,與晉國征戰不斷,此時晉國發生內亂,他們自然也愿意前來攪局。
周朝的劉氏與范氏世代通婚,而劉文公在王室權勢很大,也不遺余力地幫助范氏。在內戰初期,成周曾贈與了范氏大片的土地以在經濟上對其進行支援,后來投效趙氏的公孫尨便是為范氏在成周征收賦稅的官員。因反攻絳都失敗出逃的析成鮒,也是逃奔到成周受劉氏庇護。
晉國的內亂,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齊國與魯、鄭、宋、衛等中原諸侯聯盟的進一步鞏固,一個聲勢浩大的國際反晉聯盟逐漸成型。
如此一來,在戰爭的第二年,在整個中原大地就形成了以范氏、中行氏、邯鄲氏為核心,以齊、魯、宋、鄭、周、鮮虞、中山等國為助力的國際反晉同盟。這七國中,周朝弱小,宋國因為內亂未尤無暇分身,因此沒有派兵干預,其余五國基本上都卷入了這場內爭。
而在晉國方面,韓、魏兩家雖與趙氏結盟,但為了保存實力,似乎并不情愿出兵相助。
對于智躒來說,這場戰爭持續的時間越久,對趙氏的消耗越嚴重,對于智氏才更加有利。因此只要趙氏沒有出現全局性的潰敗,智氏就會選擇超然事外的態度。甚至如果戰事出現好轉,他很可能還會利用執政地位刻意刁難趙氏。
其余的如梁嬰父、范夷皋,雖然也是趙氏的同盟,但畢竟實力弱小,皆要仰仗三家的臉色行事,因此這場戰爭可以說是趙氏一家獨力對抗三家五國的戰爭。
圍困朝歌的戰役持續了兩年之久還是未能攻破,到戰爭的第四年(定公十八年,494BC)四月,齊景公和衛靈公率軍救援邯鄲,包圍五鹿(河北大名東)。秋季,兩國又在乾侯會合,聯合魯國和鮮虞入侵晉國,占取了棘蒲(河北趙縣)。十一月,趙鞅親帥兵馬增兵朝歌。雙方互不相讓,戰場局勢處于均勢狀態,局面一直僵持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