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 ――《贈鄰女》
她的詩被奉為唐宋兩朝的壓卷之作,“色既傾國,思乃入神,喜讀書屬文,尤致意于一吟一脈”這是皇甫枚在《三水小牘》中對她的高度評價。自小在詩文上天賦異稟,造詣極高。她既是天資聰穎,有傾國之色的詩人,又是飽受爭議,敗壞風氣的女道士,更是打死俾女的劊子手,她一生贊譽與詆毀并存。
她就是魚玄機。
提及魚玄機,世人很難不聯(lián)想到詩人溫庭筠,他和李商隱在晚唐詩壇并稱為“溫李”,是婉約派的詩歌領袖,花間詞鼻祖,才華橫溢。魚玄機與溫庭筠的相遇,這既是她命數(shù)中的幸運,也是她無法避免的悲劇的
開端。
魚玄機,原名幼薇,字慧蘭,公元844年出生于長安,其父飽讀詩書卻功名未就。幼薇從小聰慧,在父親的熏陶下,七歲作詩文,十歲時聲明遠播,被譽為神童。父親去世后,她與母親以浣衣為生。這個時候,成為她命運至關重要的的轉(zhuǎn)折點的男人溫庭筠出現(xiàn)了。溫聽說她十歲就詩詞俱能,所以去她家拜訪,并以“江邊柳”試其才情,魚隨即奉上自己的作品,魚的聰明才智令溫大為贊嘆。自此,溫常常出入魚家,他幫魚指點詩作,成為魚的老師,面對生活困苦的魚家,溫不但沒有收取學費,并且主動幫襯生活窘困的魚家。或許,此時的溫庭筠并不知道眼前這個生的纖眉媚眼、儼然一派小美人流媚風韻的學生正漸漸對自己萌生愛意。
爾后,魚玄機漸漸出落地婷婷玉立,溫庭筠下江南去任職,多情善感的魚已意識到自己已愛上溫,從依靠到依戀再到愛慕,魚深陷得太深。她給溫寫信,一封又一封,她的信上所作的詩文采斐然,情意綿綿。比她年長三十多歲看著她長大的溫怎么會不洞悉她的一腔柔情和字里行間的強烈愛意,溫怎么會忘記,她的詩都是自己教的呢。溫并沒有回復魚,半字都沒有。當他再見到魚之時,他已成家立業(yè),他帶著他的妻帶著他的兒,他只當自己是魚的老師,他也只當魚是自己的徒弟,只是這樣簡單的關系,如嚴師,如慈父,如摯友,卻永遠無法如戀人。
溫在長安為官結(jié)識新晉狀元李憶,溫看出他傾慕于魚,出于對魚的前程考慮,他極力撮合李憶和魚在一起。僅僅八個月后,害怕妻子裴氏的李憶便用一紙休書將魚拋棄了。被拋棄的魚入觀做道士,與慕她名氣而來的風流才子沉溺于男歡女愛。后因魚由愛生妒殺死侍女綠翹而被判死刑,臨刑前她說:“易求物價寶,難得有情郎”魚玄機雖然一生風流倜儻,贏得無數(shù)才子的追捧,但她的一生,都只在等待一個男人,都在等待溫庭筠,他成了她心口那顆紅的滲血的朱砂痣,成了她一生的遺憾,到死她也沒能如愿。
也許,理智如溫庭筠,他深知自己容貌丑陋,配不上才貌雙全的魚,再加上年齡的巨大溝壑橫跨在他們二人中間,他料定魚以后可能又是孤苦伶仃一人。他既是魚的老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他又怎敢跨越雷池一步勇敢面對世俗的流言蜚語。他深諳魚是難得一見的奇女子,日后定會前途無量,又怎會愿意誤她前程,讓她委屈于自己。他清醒地知道,若進一步,他便可以與魚終日為伴,而他和魚也將因此背負千古罵名,他將陷入亂倫的萬劫不復之地,千百年后仍為后人詬病。于是他選擇了后退一步,溫將感情控制在師生和朋友的界限內(nèi),他為魚覓得良人,期待她前程似錦,一生無憂。可他畢竟不是圣人,又怎會料到魚會被謙謙公子拋棄,會被判刑,會香消玉殞。他后悔至極地說:“我這一生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把李憶介紹給你”。
如果歷史可以重來,結(jié)局可以改寫,我不知道溫庭筠是不是會義無反顧地選擇和魚在一起。他拼命去保護魚,呵護魚,卻終究沒有許她一世安穩(wěn)。我寧愿相信,在溫的內(nèi)心深處,是有的。在魚未曾發(fā)現(xiàn)的某處,溫君曾以深沉而專注的目光注視過她。溫君對她的愛藏的太深,太隱秘,或許早就超越了愛情,她是溫君一生心口上那顆滲血的朱砂痣。溫君以他覺得最妥當?shù)姆绞骄S護了魚一生的清白,但他們終究是錯過了彼此。
《情書》一書中藤井樹通過與渡邊博子的來信抽絲剝繭發(fā)現(xiàn)了少年時代的那個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少年曾對自己懷了滿腔柔情。電影的最后,爺爺告訴阿樹院子里的那棵樹是在她出生的時候種的,所以給那棵樹取了和她一樣的名字。
“你知道嗎?”
“不知道”
“沒人知道。這種事偷偷地做才有意義。”
關于這件事,真相最終還是一個謎。就像溫庭筠和魚玄機的那個亙古難解的迷一樣,他們都是彼此心口上那顆紅的滲血的朱砂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