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停滯的學習成績
你給孩子報了很多輔導班,把孩子都逼哭了,成績還是沒有起色?
但各位家長先別急,我想告訴屏幕前的父母,這是一個好消息!
學習高原期
學習高原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瓶頸期,是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的這么一個階段,即便學習成績到了一定程度,繼續提高的速度也會減慢,有些孩子的成績甚至長時間停滯不前。
高原期是學習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四個階段之一,而學習四階段,一般分為開始階段、迅速提高階段、學習高原期、克服高原階段。
為什么說這是好消息,是因為學習高原期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抵達的。
在學習過程中,開始階段也是緩慢起步期:大多數人都在這之前 「死」掉了;
迅速提高階段:少數人無法忍受增速放緩,被擋在進入學習高原期之前;
學習高原期:極少數人經歷磨難到達高原。他們笑傲江湖,也知道凌晨四點鐘的洛杉磯是什么樣子的。
02
學習高原期的出現
學習高原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學習難度增加,學習加深,先前習得的知識和能力無法滿足甚至無法應付新的學習內容,進步明顯變小,原有的知識基礎不夠用的情況;
二、已掌握的知識點和能力點不斷被重復,形成了“思維定勢”,對自己的弱點、難點問題卻沒有得到改進,很難找到提升的突破口;
三、學習方式枯燥,學法單一;
四、意志力薄弱,信心不足。開始學習時,懂了一些就沾沾自喜,一遇到學習內容加深,就灰心喪氣;
五、興趣低落,學習內容反復,學習范圍廣、容量大、時間長,缺乏新意,形式單調、枯燥,容易產生身心疲憊。
03
突破方法
想要在學習上突破瓶頸,需要家長幫助孩子重建新的學習方法,或引導孩子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學習高原期。
(一)搭建思維框架
制作思維導圖捋順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每個知識點之間都是有邏輯關系的,捋清楚邏輯關系,即使忘記,也能通過推導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推導出來。
建構知識框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記憶。大前提就是能記住這些知識點,只有各個部分的關系捋清楚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記憶才會更好更快。
建構知識框架的過程明晰重難點。框架中除了展示邏輯關系之外,不重要的點,基本不會再花篇幅去展示,所以根據框架圖也可以知道整個部分的重點內容是什么。
建構框架中補充必要的知識點。比如各大版本的書籍中,有些版本的教材上是沒有寫齊知識點的,那些知識點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考點,老師在課堂上補充后,自己在構建思維框架的過程中,就可以融入進去。
畫框架圖的很重要的誤區。就是根據書或者教輔的目錄和小標題去畫框架圖,這是很不合適的,這樣做只相當于把標題謄寫一遍,而不是搭建框架,里面沒有邏輯性、沒有重難點,也沒有必要補充,也不會讓你背起來更省力。
思維導圖的重點不在「全」,而是在「導」上。
孩子們建立知識框架時,不要抄標題來建立框架,要聽課!要聽課!!要聽課!!講課的老師熟悉教材,能把所有的知識整合起來,能夠合并、縮減,這種能力不是一天兩天、三年兩年能練出來的,需要強大的知識儲備和整合能力。
(二)會刷題
擁有屬于自己的題庫:題海戰術,做題的時候,一定要選出對自己有價值的、合適的題目,那些一看就會的題目直接略過,不要耽誤時間。找出自己最薄弱的題目,反復地做,舉一反三的做,直到滾瓜爛熟,形成肌肉記憶。
在這過程中,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錯題本
分專題、分類型的做題:所有考試的題型都是固定的,萬變不離其宗,平時分題型、做專題,能有效的積累同類型的解題思路和經驗,幫助你匯總知識點。
(三)基礎是關鍵
只要掌握好基礎知識,孩子就能拿下80%的分數,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順序應該是:先大體過一遍,能記住多少就記住多少→簡單且重要的知識點→重點、難點→不常考的難點。
基礎不牢寸步難行,那么在高原期停滯不前,引導孩子回顧基礎準不會出錯,所以牢抓基礎是關鍵,那些重點難點的知識可以在解決完基礎知識以后再騰出手來解決。
“高原反應”是下一個飛躍的前奏,大可不必驚慌,掌握這三個學習方法讓孩子平穩度過,只要能在高原期適當調整,持之以恒地堅持,忍受住黎明前的黑暗,便會“撥開云霧見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