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小Fiona
圖:小小Fiona
到了年末,節日像鞭炮一樣串成串,這一個響起來,下一個也就快了。冬至,圣誕,新年,然后是春節······。而我的上一周就是徹徹底底沉浸在圣誕燈影和新年鐘聲中溜走的。
在期末,在寒冬,為這些晚會、節目投入這么多時間有意義嗎?肯定會有很多人這么質問我,當然更多的人會笑笑,“你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幾乎已經看見他們把手被在身后搖頭嘆息的背影了。此處我只想借用許巍先生的兩句歌詞,“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像風一樣自由”。
一、新年音樂會
這次的新年音樂會上,除了音樂本身,團隊奮進的力量、回望母校的驕傲帶給我更多思考。
是的,這就是那傳說中沒有任何流行歌曲和舞蹈,純純的用管樂、弦樂、打擊樂撐起來的“音樂會”。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學校的新年音樂會,也應該是最后一次。
首先,我是個偏愛純音樂的人,所以盡管身邊陸陸續續有人覺得無聊離場,自己還是堅持到了最后。那一晚很冷,下著小雨,走進體育館時天色已黑的很徹底。在寒冷的冬天夜晚,人本能地會產生某種類似于憂傷落寞的情緒,好在,室內有蓬勃的音樂仿佛涌泉一般把陰霾驅散。第一首民樂《勁飚序曲》大氣恢弘,后面又連續出現多首歌頌春日的樂曲,在光明溫暖的體育館內,跳動的音符把我對春天的記憶喚醒。我想起故鄉田野上盛開的紫色小花,想起泉水叮咚聲里明艷艷一大片的映山紅,想起大地漸漸蘇醒時泥土混合青草的芬芳。音樂,是一種恩賜!
等待開場時,大屏幕上反復播放《南醫大版小幸運》的視頻,看著看著,幾乎濕了眼眶。學海樓,天元湖,心連心廣場,這些熟悉的日常出現在屏幕中,掠過九成溪的白鷺還有德馨樓下水池里躍起的金魚——拉開了距離,才驚覺她們有多美麗。在這一部完全由本校同學拍攝的視頻表現出了,醫科生特有的勤奮、沉默、隱忍的特質,自習、獎學金、夜晚的一杯咖啡和圖書館的階梯,凡是在這里留下過足跡的人都懂得其中滋味。
結束的時候,主持人說,“我們明年再見!”這么簡單的話卻完全觸動了我:明年?明年的新年我會在哪里呢?哪一座城市,和什么人一起,過著怎么樣的生活?一切充滿未知,仿佛人生終于又走到了懸而未決的那一步。好在,春天就要來了,我心中充滿希望。
晚會中途,一位指導老師意外地開了口(我們已經連續看到他手舞足蹈地指揮樂隊將近40分鐘了),在感謝領導之后,他感謝了樂隊的成員們。然后是歷屆管樂團的團長們簇擁到他身邊,每個人說了一句,“自己如今在某城市某醫院或某公司工作,十分懷念當年一起在樂團排練的日子,祝福樂團越辦越好,母校蒸蒸日上”這樣的話。說到某一年,大家拼盡全力進入全國決賽最終拿到第二名的突破性成績時,老師紅了眼眶。晚會結束,夜更深更冷了,不時有穿著紅的、白的演出服外套羽絨服的男孩女孩經過我身邊,他們或抬著架子鼓,或用拖車運著什么樂器,還沒卸妝的臉上紅粉芳菲,在路燈下說話、大笑、手舞足蹈,口中吐露的熱氣仿佛一陣煙火把夜色也變得生動了。
那一刻我明白了,我的大學,如果說有遺憾的話,那么就是沒有去加入這樣一個集體,沒有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全力奮斗過,沒有因為共同努力過而結交下的好朋友。樂團,辯論協會,自行車協會,支教團隊······都只是停留在想象中。
二、德善講堂:《大學時光不虛度》陳銘老師講座
當天因為做實驗耽誤了將近一小時,到場時陳銘老師關于他自己大學生涯如何度過的PPT已經完全講完了,我是直接從現場提問還是聽的。然而,意外的是,仍然很有收獲。
因為沒有看過《奇葩說》,所以事先對陳銘這個人沒有任何印象。不得不說,“全世界最會說話的年輕人”這個頭銜放在他身上真不算過譽。很難得見到這樣的人,說話有力有理有度,還完全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
總的來說,這場講座下來我的收獲主要來自三方面:擇偶(感情),現實(壓力),說話(人際)。
可能大學生們還是很關心戀愛吧,現場幾乎有一半的問題是圍繞著該主題的:
1)戀愛中,對方要求什么都聽她的,那不是失去自我了嗎?(是的,提問的男生已分手······)
2)我媽說要找一個家庭物質條件比較好的對象,這樣做對嗎?(提問的女生自己的直覺反應是不對···)
情感關系中最重要的是平衡,其實你在意的并不是失去自我,或許你真正在意的是對方要求你為她失去自我,她本人卻并沒有任何為你失去自我的意愿或跡象。從女性的思維角度出發,她們永遠在尋求關注,不論是發短信說“感冒了,頭疼”還是在商場里問你“這件衣服好不好看”。她們尋求關注,并且希望在對方眼里,自己永遠是第一位的,什么都不能排在她的前面,不管是“游戲”還是“自我”。所以,相處時要考慮兩性心理差異,從對方角度出發,不管事實層面上什么最重要,在語言層面,最重要的——有且僅有——你的女朋友。
關于“自我”問題,可以用一句詩來回應,“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如果你真的那么在乎自我的獨立和完整性,也沒有任何問題——你活得自由隨性,以己心為念,很多藝術家、甚至企業家都是這樣的人。但人性中除了有對“自由”的追求,還存在著另一極——對“歸屬感”的追求,和另外的個體并肩行走共同奮斗,創造一個小家庭,見證往后人生的風風雨雨。這些往往需要你在某些時候犧牲一些小小的“自我”,正如《里約大冒險》中說的那樣“happy wife,happy life”。全看你自己怎么做選擇了。
找對象時物質條件的問題——這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加分項,而不必成為決定項。最終你要和誰結婚,一定是因為這個人本身的特質,而不是他身上附著的標簽,因為一輩子很長啊!而物質條件之所以成為加分項也并不是因為物質本身,不是因為你父母所說的“可以少吃點苦,生活輕松一點”,而是在于物質充裕背后反映的對方父母的能力、素質和心態以及他們對自己孩子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這才是物質條件成為加分項的真正原因。
3)大學生面對就業和生活、情感的壓力時該怎么處理?(這個問題很·····大!該同學描述了醫科生就業前景的慘淡~)壓力是個兩面性的東西,但往往口口聲聲說自己有壓力的人,你去看他每天的行為,你感覺不到他是有任何壓力的。睡到日上三竿,看書不到半小時能刷手機四五次,每逢有人約飯必去赴約,到了晚上又是刷劇不停歇······其實壓力呢,完全可以轉化為動力,你面臨著什么重要的考試,有個什么偉大的目標,就用理智去想想該怎么做啊,一步步分解,制定計劃然后按部就班的執行。當你一直在行動的時候,你其實內心是安寧的,沒什么壓力。反而是那種明知道下周考試還有三章沒復習卻貪歡去看韓劇的心情叫人倍感壓力,說真的,那樣提心吊膽的快樂一點也不美好,它會讓你漸漸變成一個懦夫。
4)如何說話讓氣氛更融洽,相處更和諧呢?只一句話,從對方的角度考慮事情,而不是永遠只堅守著自己的立場。你想要的對方不一定想要,你覺得理所當然的,在別人看來可能就是天方夜譚。永遠考慮一下其他的可能性,永遠為別人的利益和心情留一點考量。
三、 圣誕晚會
平安夜冷的厲害,我和小伙伴到的時候金陵神學院門口早已經張燈結彩了,幾乎每棵樹都披著閃爍的燈光。或許是為了尋找儀式感吧,我總覺得這樣的日子待在宿舍太浪費了。
室外的晚會歌舞歡騰,室內的牧師布道也是氣氛熱烈。然而,我最期待的卻是9點鐘準時開始的八寶粥免費派送······絕對真材實料,我接連喝了兩碗!
在神學院小小的食堂里,彌漫著粥的香氣和溫熱,等待喝粥的隊伍長長延伸開來。我坐下來喝了第一口粥,抬頭發現身邊都是人,還有不少小夫妻帶著年幼的孩子。望著人們的笑臉,我突然明白,在這冷風呼呼的夜里,我堅持要折騰著外出,為的或許就是這一刻——被人群包圍著,融化在往來呼喊的煙火氣中——這樣的話,即使風再大也不會覺得冷了。
節日,絕對是一項偉大的發明,仿佛一盞盞亮在岸上的燈,經過一盞燈我們就明白,“啊,日子又過去一些了”。但節日不可流連,正如岸上燈火華彩雖美,卻暗自亮起、熄滅,是一種虛幻遙遠的美——因為身而為人,都是在永恒的河流上行駛的夜航之船啊!
所以,明年你想實現什么?想改變什么?想去哪里遇見誰?
感謝這一路風景,但我們,還有遠方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