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讀小學四年級的劉小暢放學回家,煩躁地抱怨說今天的語文作業是要續寫一篇課文。
“什么叫續寫啊?我不會!我不會!”他象一只抓狂的小獸在家里四處亂躥。
看著這個一提作文就犯愁的傻孩子,我又好氣又好笑:“你要續寫哪篇課文?”
他見我有意相幫,趕緊把課本遞給我。
原來他們剛剛學完一篇外國小故事,是美國作家加德納寫的《中彩那天》。文章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描述他的父親買彩票中了一臺奔馳車,但這張彩票實際是父親幫同事庫伯買的,經過思想斗爭,父親把車送還了同事,贊揚了父親這種誠實、守信的品德。
課后,老師給同學們布置了一道作業題,要求把自己當成是文中的小主人公,寫一寫庫伯接走汽車后,“我家”可能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
“呵,這不簡單嗎?續寫就是要你接著編故事啊。”我這樣啟發他,“你可以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庫伯把爸爸中獎得到的車子拿走了,你會怎么做?怎么說?爸爸又會怎樣回答?家里其他人的想法又是什么?最后問題是怎么解決的?把這些情景寫出來不就行了嗎?”
劉小暢聽后想了想,倒是很快地完成了習作。
兩天后,劉小暢一進門就神氣活現地從書包里拿出一張小報紙和五角錢,還興奮地直嚷嚷:“我也中彩咯!我的作文登上《小小蒲公英》啦!”
《小小蒲公英》是他們的班級小報,老師每周篩選一些小朋友的優秀作文發表在上面,還按0.5-1元/篇獎勵他們稿費,真是用心良苦。只是劉小暢的作文大多寫得磕磕巴巴,平時難得入選,這次上榜還真像是中了彩。
我好奇地打開小報,發現滿版都是《續寫〈中彩那天〉》。這篇課文情節簡單,我想續寫出來的東西應該也是大同小異吧!誰知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孩子們寫的故事不僅生動有趣,還頗有思想見地,甚至讓我汗顏。我忍不住挑選了幾篇,要劉小暢摘抄下來,再教他用心細細體會。
小“程皓”是這樣寫的——幾天后,庫伯先生的司機來到我們家,他遞給父親一個信封和一串鑰匙,說:“這是庫伯先生讓我送來的。這是鑰匙,請收好。”父親打開信,庫伯先生寫道:“我知道你正需要一輛車,我永遠的朋友。”這時我突然明白了:庫伯先生怕父親不接受,他以這種方式向我們表示感謝啊!于是,父親高興地留下了他的鑰匙。我們全家一片歡樂。
小“金燦”是這樣寫的——“叮咚——叮咚——”幾聲清脆的門鈴響了起來,接著就是幾聲:“開門,送信!”我母親立即跑到門口,急急忙忙開了門。父親拆開信封,發現了一封信和一沓錢。父親一看到這來路不明的錢,踏踏實實的心又懸了起來。父親拿出信讀了起來,“你和庫伯的事我已經知道了……這種精神值得表揚,旁邊的錢請收下。汽車廠長”
小“楚翔”是這樣寫的——門鈴響了!我走過去開門,竟然是庫伯先生!只見他不好意思地說:“你們好,因為我衷心地感謝你們幫助我中彩,所以,我把車賣了出去,又把錢平均分成兩份,其中一份買了一輛嶄新的轎車送給你們,還有整整1萬美元也給你們!”我們驚呆了,但又回過了神。好人有好報,只要講誠信,不怕沒朋友。
這些孩子雖然文筆稍顯稚嫩,但想象豐富、描寫入微、寓意深遠。有的已開始懂得舍得、感恩與回報;有的構思出了一個原文中沒有的新人物——汽車廠長;還有的甚至設計了一套操作性很強的獎品分配方案,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我對劉小暢說:“其實每個人的大腦都是一個巨大的神奇的寶庫,但只有善于觀察和思考的人才能不斷地發掘它。你們小孩子的心純凈通明,只要多學多看多想,一旦打開了思維的天窗,就會發現這個神秘的世界。”
這時,我不由地想起了一位朋友曾經說過的一個故事。有一天她帶著六歲的女兒在公園散步,小女孩發現有棵道旁樹下聚集著很多螞蟻,就蹲下來靜靜地看了很久很久,媽媽莫名其妙地陪在一旁,直到女兒對她說了一句話:“媽媽,你知道嗎?一棵樹就是小螞蟻的森林。”
“一棵樹就是小螞蟻的森林。”當初聽到這句話時,我頓時驚為天人,完全無法想象這會是一個六歲小女孩的感悟。單從字面上看,這已是一句非常精妙的比喻,更何況其中還蘊含著相當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我想,也許這個孩子在某個瞬間真變成了一只小螞蟻,才發出了這樣神祇般的感嘆吧?
和孩子相比,成年人雖然對人生有著更多的閱歷和積累,但某些時候反而容易被俗世陳規所束縛,失去了對生活本真的感知。
“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花里看出一個天堂。”真想停留在這片安靜的時光里,做一只腳踏實地的小螞蟻,守望著簡單的幸福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