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runny阿裹
前段時間看了很多書,一直沒時間整理分享,這些書在我的藏書館里都快發霉了,所以趁著這小會兒太陽,拿幾本書出來跟大家曬一曬
1.向前一步
2.吃掉那只青蛙
3.你骨子里是個牛人
4.羅輯思維
5.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1、《向前一步》
作者:謝麗爾·桑德伯格【美】
部分筆記:很多人尤其是女人,當她們所取得的成績被人稱贊時,會感覺那些稱贊是騙取來的。她們常常感到自己不值得被認可,不配受到稱贊,并心存負疚,就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錯。
積極進取、作風強硬的女性違反了那些關于社會“可接受行為”的不成文規則。男性的進取、強大、成功會不斷地受到人們的稱贊、喝彩,表現出相同特點的女性卻常常受到社會的懲罰。這意味著,女性在獲得成就的同時,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我們面臨的危險不僅僅是因為權威人物會壓制女性的聲音,年輕的女性也會將定義為“得體”的行為進行自我暗示、加以內在化,轉而讓自己保持沉默。
“成見威脅”(stereotype threat)。社會科學家們已經注意到,當一個群體的成員形成一種負面的固有認知后,他們可能更傾向于按照這種認知行動。
童年時期就被灌輸的固有模式會隨著我們的成長進一步被強化,并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有能力的人因自我懷疑而苦惱,這種現象有它的學名——“負擔癥候群”。
當感覺不到自信時,我告訴你一個竅門,就是要假裝自信。“假裝自信,直到變得自信”的策略。一項研究表明,當人們采取大幅度的動作時(比如伸展四肢占取更大空間),只要持續兩分鐘,主導力的荷爾蒙水平(即睪酮,男性荷爾蒙的一種)就會上升,而壓力荷爾蒙水平(即皮質醇)就會下降,從而讓人感到自己更有力量、更有責任感,也更愿意承擔風險。這說明,簡單的姿勢變化會讓態度產生重要的變化。
當尋找你的下一個目標時,其實沒有所謂的完全合適的時機。你得主動抓住機會,創造一個適合自己的機會,而不是一味地拒絕。學習能力是一個領導者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特質。”
“女性的謙遜”(feminine modesty)這樣一個概念,它認為,為了讓自己合乎他人對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或是為了避免因為傲慢不遜帶來的負面影響,抑或是為了這兩方面的目的,女性會以一種更為謙遜的方式行事。還有種說法認為,這是因為女性對保護他人的自尊很在意的緣故。正是從重視彼此之間關系的視角出發,女性才會試圖在自己的人際關系中維持一種包容和平等感;也正因為如此,她們才會降低對自己的評價,以避免被人們看作是在自夸自耀,或是避免讓他人感到自慚形穢,哪怕這個人的表現確實不如她們。研究發現,當女性在別人面前評價自己時,這個人的性別有時也會影響她們降低自我評價的程度。
“女人和男人都要放下負罪感,即使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其中的奧秘就在于沒什么奧秘——帶著你已擁有的、盡可能地去努力。”
想法:作為女人,我們不應該感到自卑,不應該覺得自己在男人面前就該低頭妥協,就該退步寬容。女人,永遠不要活在過去那些傳統固有思想社會成見對女人的束縛中,而是要去培養自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做事學習能力,去擺脫自卑,擺脫不自信,擺脫束縛。即使是結了婚的女人,照樣可以像個男人一樣繼續去奮斗去努力去追逐夢想,發掘自己內在的潛力,大膽去做很多有挑戰能夠提高自我能力的事情,以實現自己存在于整個社會的個人價值,以捍衛我們女人的權利。
2、吃掉那只青蛙
作者:博恩·崔西【美】
部分筆記:如果你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吃掉一只活青蛙,那么你會欣喜地發現,今天沒有什么比這更糟糕的事情了(先解決最具挑戰性的任務)
如果你必須吃掉兩只青蛙,那就先吃那只長得丑的(先處理更重要、更困難的工作)
如果你必須吃掉一只活青蛙,就算你一直坐在那里盯著它也無濟于事(動手去做)。
集中精力去處理那些對你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并把它徹底做完、做好,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獲得成功與地位、取得成就、贏得他人尊重、擁有幸福生活。
為了讓你自己總是把精力集中在每一天24小時最重要的事情上,你可以經常試著問自己這3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對我而言什么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第二個問題是:“什么事情只能由我來做,而且關系重大?”
第三個問題是:“此時此刻,怎樣利用我的時間最有效?”
斯蒂芬·柯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在你開始攀登成功的階梯之前,首先要確定你的梯子沒有搭錯地方。”
為了養成精力集中的習慣,你需要具備三種品質。不過,這些品質都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獲得。他們分別是決心(decision)、自律(discipline)和堅定不移(determination)。
首先,下定決心養成做事善始善終的習慣。其次,約束自己反復練習那些想要學習的原則,直至完全掌握為止。最后,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堅定不移,直至養成這種習慣,并使之成為你個性中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
你在某一領域內做得越出色,你的干勁兒就越足,決心就越大,就越不會拖泥帶水、耽誤時間。
想法: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24小時,你說酒店服務員一個小時的工資是幾十塊,營養分享師一個小時的工資是幾百塊,演說家一個小時的工資是幾千塊,企業家一個小時的工資是幾萬塊,像馬云這樣的創業家一個小時,你猜會是多少?這就是時間的價值,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能夠創造出財富,前提是你要學會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利用最短的時間去做那些最重要的事,保證高效率低成本的投入,去收獲最大限度的利潤,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分配給更有意義價值的事情上,而不是把更多時間浪費在那些無用不重要的事上,可以看看之前寫的《博恩·崔西教給我的21條時間管理法則》
3、你骨子里是個牛人
作者:珍·新賽羅【美】
部分筆記:起步的時候,你可能一無所有,無所憑借,也沒有出路,但是,你終究會找到出路。
要想趕走這種缺失感,你只需要搞清楚什么能讓你開心,給你帶來活力,然后努力去創造這種快樂,而不是假裝自己得不到它。不要認為你根本不配得到它,也不要覺得自己是個貪婪的利己主義者,是在傻傻地奢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更不要無動于衷地遵從父母和親戚的意見,做他們認為你“應該”做的事情。
你在不斷探索并進入新世界時,也會從周圍人那里了解事物的本來面貌。從你能接收信息的那一刻起,周圍人便開始給你灌輸會影響你一生的觀念,其中許多觀念與你是誰或什么一定是對的毫無關系。
他們總是活在當下,因為當下很有趣。
你越習慣于活在當下,與本源能量聯系越緊密,就越有時間去積累想法,抓住機遇。相反,如果你總是忙著應付頭腦中沒完沒了的思緒,就很可能錯失這些機遇。
當你決定改變信念,追隨內心的真實想法,并徹底反思自我以及自己的世界時,事實上是在扼殺消極自我。
他們只看到你的榮耀與潛能。努力成為自己的忠實粉絲,透過外人的目光來審視自己,這樣你就不會陷入自我懷疑,而是能看到光亮的一面。
千萬不要浪費時間去在乎其他人對你的看法。
想法:我們永遠無法定義我們自己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究竟自己這一輩子到底會有多大成就。我們偶爾會自我懷疑,自我絕望,我們必須明白沒有任何人可以完全改變我們,一切決定都在于我們自己的選擇,你要相信你骨子里是個牛人,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這個牛人請出來,展示出來,而不是將它隱藏在骨子里等著發霉腐爛,我們就是渴望成長渴望成功,所以才這么努力繼續選擇活著。
4、羅輯思維
作者:羅振宇
部分筆記:愛國要有常識,才能理性愛國。談中日貿易,認清事實,審時度勢,順應趨勢,才是大國的姿態。
馮侖在《野蠻生長》這本書里說道,過去的組織其實都稱之為樹枝型組織,像樹一樣,有根,有干,干上生枝,枝上生葉,每個人都在某一個組織的分枝當中,不管是在公司還是在政府部門,上面都會有自己的老板,下面也會有自己的下線。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多與人交流才能拓寬知識面,禁錮在自己的思維里難免會有些偏執和自傲。
在這樣一個時代生存背景下,我們應該允許那些不確定性、不同意見的存在,沒準兒到了明天,它很可能就是錯的了。
任何生物包括人類在內,在這個漫長而殘酷的進化戰場當中要想生存下來,必須得有一種把世界簡化的本領。
我們每天都可能在不經意間歧視別人,也可能被他人無心或有意的言語、眼神傷害。殊不知若有似無的歧視就在這些邊界的縫隙中潛滋蔓長。
要破解地域歧視,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自身著手。要么把自己的人格擴大到無邊弗界,要么把自己的人格收縮得非常獨立。
想法: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一個人孤立的,我們必須學會與人交流溝通,與人討論切磋,達到共享共贏的合作結果。在這個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們也更應該保持一顆開闊的眼界和心胸,嚴謹的做事態度和情感去探尋這個世界,多角度多方面去看待同一個問題,不局限于那些小范圍小區域,理性分析思考并學習別人的思維方式和獨到見解,人就是要不斷思考才能進步。
5、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作者:蔡康永
部分筆記:別人并不是為了伺候你而存在的。
話題卡住了,就換話題,不要戀棧。我知道有些話題你起了個頭,是希望問出一個結果,或是要告訴對方某件事,但卡住了就是卡住了,暫且丟開就不會手忙腳亂,有機會再繞回來就可以了。
適度的挑釁,絕對能讓談話熱絡。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見被重視、被探討,而不是被一個完全沒原則的人敷衍了事地點頭稱是,應付過去。
你不必假裝有深度,只要懂得欣賞別人的深度,已經是種美德了。
別人罵你句,你回罵他句,這叫吵架.別人贊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贊美,這就叫社交。
本來就是為了讓你能和別人連接,語言才存存的。可惜這么多人只顧自己使用語言,卻不在乎別人了。我覺得語言最美的時候,就是我們透過語言.感受到彼此互相需要的時候。
想法:說話,是人都會說話,但不一定會說好話,我們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要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不同性格特點的人,你口里說出的任何話,都能體現你是個怎么樣的人,就像你的穿著打扮,能夠體現你的個人生活態度,你的外貌形象氣質。外貌只是一方面,就算你長得再如何美若天仙,不會說話,不懂得分場合人物說話,照樣會被別人視為奇葩,嘴里的談資。所以,說話之道乃一門大學問也。
書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END-
更多文章關注主頁
一個愛音樂愛寫東西,堅持原創,喜歡分享的自由摩羯女
如果覺得此文不錯,可以點下“喜歡”。 你還可以關注我,我會給大家分享更多有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