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將會成為21實際最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丹尼爾-皮克
最近看了《認同感:用故事包裝事實的藝術》這本書,這本書以故事在塑造品牌靈魂的作用為切入點,發掘了故事的潛在力量。可見故事是生活和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一、什么是故事
肯德爾-海文在《故事:驚人力量背后的科學》一書中,給故事下了一個巧妙簡潔卻非常實用的定義:故事是關于主人公戰勝困難,實現偉大目標的描述。
只要有一個人,不管他是現實存在的還是虛構的,解決了問題并朝著目標邁進,這就是故事。海文認為故事是主人公“戰勝”了困難,但并不是每個故事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事實上,正是因為困難沒有被戰勝才成就了某些精彩的故事。與喜劇形成發差,莎士比亞稱這類故事為悲劇。
二、為什么要講故事
1.故事能夠傳遞真相,而不揭露事實
故事和事實有什么不同嗎?為什么要用故事包裝事實呢?因為我們所說的不是事實,我們深信的才是事實。
“事實”赤裸著走進一個小房間,村子里的居民一看見他就開始不停地咒罵。他們叫罵著把“事實”趕出村子,“事實”沿路來到了一個小鎮。但是那里的人仍然朝他吐口水,辱罵他,給他起難聽的綽號,再一次把他趕了出來。
“事實”繼續向前走,孤獨而又悲傷,沿著空無一人的道路走向下一個城鎮。他仍然希望能遇到一個人,看到他會覺得非常開心,會愿意張開雙臂擁抱毫無遮掩的他。
午夜時分,他來到了第三個小鎮。他希望在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出現的時候,小鎮的居民會高興地看見他的到來。可是小鎮里的人一看到他,就撒腿跑回家,還把家里的垃圾拋向他。
“事實”哭泣著逃離了小鎮,跑進一片大森林。清理干凈身上的垃圾之后,循著陣陣歡聲笑語,他又走回森林旁。
他看見鎮上的居民鼓掌歡迎“故事”的到來。人們拿出了新鮮的肉、湯、餡餅和糕點給“故事”——故事微笑著沉浸在人們的喜愛和贊賞之中。
黃昏來臨了,“事實”感到懊惱,躲在路旁抽泣。鎮上的居民們對他不屑一顧,只有“故事”來看望哭泣的“事實”。
“事實”告訴“故事”一路走來,居民們怎么欺負他,他多么悲傷和孤單,他多么想被接納、被欣賞啊!“故事”聽了之后說:“你當然會被拒絕了!”“故事”望著事實,平靜地說:“沒人愿意看見赤裸裸的事實,即便你袒露了真實的自己。
”“故事”非常同情“事實”的遭遇,便把五顏六色的衣服給了他,讓他穿上漂亮的衣服。“事實”穿上了“故事”漂亮的長袍,和他一起來到了附近的小鎮。
鎮里的人們熱情地招待了他們,并且非常喜愛他們。對于“事實”來說,包裹在“故事”的長袍之下能讓他變得美好。“事實”和“故事”一樣,學會了讓傾聽者自己做出判斷。
為什么“故事”能受到大家的歡迎,而“事實”卻被唾棄呢?正如前面的故事所揭示的,故事能夠無限接近事實,但又不會去揭露事實。故事能夠激勵人并引起共鳴,使聽故事的人參與到價值觀和信念的交流中,而不是直白地揭露或簡單地告訴人們價值觀和信念是什么。用故事包裝事實是一種強大的力量,能夠為人們打開心靈之門,傳遞真相。
2.故事是影響與說服的最佳工具
杰克和戴維是同一職位的入圍者。
兩個人都有相關的經驗并且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簡歷。在最終面試結束后,公司把面試過他倆的高管召集起來對這兩個人分別評估。
這些面試官對杰克有著高度的評價,他很聰明,多才多藝并且平易近人。
當他們討論戴維時,其中一個面試官從座位上站起來走到前面,看著大家說:“現在我要對大家講講我給戴維面試時的情景。”房間頓時安靜下來,大家期待他能說些什么。
“和平常的面試不同,這次,我決定問一些不一樣的問題。我要求戴維說服我,讓我相信他是一個強大的激勵者。
起初,他看起來有些吃驚。”“他問我‘這是什么意思?’”
“‘開始吧’,我說,‘銷售經理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推銷員,所以我相信你能很好地推薦自己’”。
面試官繼續往下說:“之后,戴維低頭停頓了幾秒,思考了一會兒。當我認為他要放棄時,戴維突然開口說話了。”
“戴維說:‘我知道您需要提高團隊的銷售力量。您看來需要一個強大的激勵者。我能給您講一個小故事嗎?’”
“我說:‘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只要讓我知道你如何把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行了。’”
“接著,他告訴我有一次他遇到了一個缺乏表現力的職員。他說當天看到這個職員的銷售業績比正常水平下降時,他感到很驚訝。他又對我說,他告訴那位職員自己非常關注他。”
“戴維說:‘我告訴他我很關心公司,但我也有點擔心他。我們聊了一會兒直到他向我敞開心扉。’”
“戴維接著告訴我,他的員工分心是因為一些家庭問題。我沒有讓戴維繼續詳細解釋,而是讓他說一下解決方法。”
“戴維說:‘我只是傾聽并沒有給出任何意見。我們結束談話的時候,我告訴他我會盡全力幫助他。’然后,對于他在公司的價值,我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起初,他的業績并沒有很大的起色,但是沒過多久他的表現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期,甚至他自己的預期。”
“我停頓了很長時間,并沒有被這件事情打動。”面試官說道。
“我說:‘如果你是想告訴我需要通過一點理解去激勵別人的話,那么,你說的這些東西,任何申請這份工作的人都可以做到。’”
“但,先生,恕我直言,我不是這個意思。”
“‘好吧’,我對他啊哈所,‘那一定是我漏掉了某一點。’”
“他抬頭看看我,動了一下他的座位,然后說了一句讓我震驚的話。”
“他說:‘第一是要通過了解員工來激勵他們;第二是讓他們知道自己值得理解。’”
“我坐回椅子上心想:‘哇,很不錯。’通常情況下,當我要求候選人說出理由說服我時,他們會跟我吹牛或者建議我去跟他之前的老板和員工去求證。但是這個人沒有這么做,他沒有自夸。我沒有得到之前預期的冗長的自我評估。相反,他向我展示了我期望得到的相關經驗。
如果這就是他說服人們接受他的觀點的方式,我把票投給戴維。”
其他的高管人員也同意。所以戴維得到了這份工作。
故事的力量如此強大的原因之一是它超越了現實的報告結果。它揭示了對結果比較負責的信念和價值觀。所以,當你想要想要一份工作時,講一個故事吧!
3.一個好故事能夠獲得認同感
什么是“好”故事?
想象一下,有人在給你講一個故事:
喬開車去聽音樂會,這時他聽到前輪發出了砰砰砰的聲音,好像要爆胎。
“哦,我的上帝!”他想,“車胎要爆胎了!”
他把車開到路邊停下,修好了輪胎。全
能的上帝,哈利路亞,他及時趕上了音樂會。
雖然這則故事符合故事的定義,但是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講起來平淡無奇的故事。
實際上,一個“好”故事必須要有兩個要素:情節和主題。這兩個關鍵要素是故事構建的基礎。
情節,就是組成故事的事件。
故事的主題,是信息、道理或者寓意,它們從故事的情節中產生并賦予故事以內涵。
換句話說,情節描述事件;主題解釋內涵。
然而,一個好故事,只有情節和主題是不夠的。
在情節描述時,必須要有邏輯。不管故事中發生了什么事情,最后,問題都要得到解決,要么是故事最終給出了答案,要么是我們自己找到了答案。不管怎樣,我們最終都要得到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
德國哲學家漢娜-阿倫特說過:“故事揭示內涵,但從不會指明內涵。”故事能在多大程度上感動我們,取決于我們對它的認同,也就是主題認同。故事用說明性的介紹和邏輯論證直白地告訴我們作者打算傳達的意思,那是社論不是故事。
讀完一個故事后,我們自己會用某種方式思考,判斷它是否有意義。因此,在故事中我們不能進行主題告知,時尚炫酷的人通常不會告訴別人自己很酷。而當我們認為主題有意義并贊同這些含義的時候,就實現了“主題認同”,這個故事就獲得了認同感。
三、如何講一個屬于自己的故事
能讓你脫穎而出的最好方法就是講述一個能夠突顯你自己的個性故事。一個屬于自己的故事就是對個人品牌的營銷。那么,如何向別人推銷你自己呢?
1.盡量避免把你的信念和價值觀直接告訴給聽眾。用暗示的方法來代替。比如盡量去放大一個你最喜歡的引證,并且解釋你為什么喜歡它。
2.謙虛一些。與其讓別人聽你說你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不如解釋一下如何獲得了這些經歷對你更有幫助,更令人愉快。
3.聊一些你的私人生活,為工作之余的你增添異彩。比如,“我是一個糖果盒的狂熱收藏者。”“休息的時候,我會去參加各種志愿者活動。”
4.用有趣的語言。暗喻、明喻、類比能夠讓人在腦海中形成畫面,這是光靠講述事實達不到的效果。比如你因為事情太多而不得不推遲和同事的見面,你本可以說,“我很抱歉耽誤了這么長時間,但是最近真的是事情太多了。”如果你這樣說,“我比一只被關在擺滿搖椅的房間里的長尾貓還要忙。”同事的第一感覺肯定是,“這個人肯定非常有趣。”
5.讓你的行為更富有感召力。比如你寫了一篇文章,做了一個演講,設計了一個用來講述你生活中發生的故事的照片展板……把你的觀眾吸引過來,讓他們更好地了解你是誰,你看重的是什么。
就像任何一個品牌一樣,介紹你的內層要依靠“展示”而不是直接“告訴”別人。
最后,用賽斯-戈丁的一段話作為總結:“最好的故事從不教給人新的東西。相反,最好的故事認同讀者的想法,使每個讀者感覺到他們的想法是聰明的、可信的,還會提醒讀者他們是最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