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說說習慣。
雖然堅持寫文的時間不長,可是在寫文的過程中,我養成了一個習慣,一個不知道算好還是不好的習慣。
這個習慣就是一定要放上音樂,而且這個音樂不是流行樂,沒有動人的歌詞。而是古典樂,是一個小提琴的歌單。
如果沒有音樂,寫作的時候會覺得大腦就好像生銹了,一個字都寫不出來。可是音樂一旦響起,手就不會自覺地在鍵盤上敲著什么。
就這樣,思緒隨著優美的旋律,節奏的變化,發生著變化。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什么,可依舊很享受有美妙音樂的陪伴。
盡管有時候,我會專門花時間來聽音樂,可人就是這樣,當你想要花時間專門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效果反而不好。所以在我的生活里,有兩個固定的時間,一定是用來聽音樂的,一是寫文,二是洗澡。
或許這就是音樂的魔力。
說起魔力,突然想起電影《肖申克救贖》中安迪冒著被處罰的危險鎖上播音室的門,放了一首莫扎特的傳世之作《費加羅婚禮》,這首曲子讓身處高墻之內的人們瞬間安靜下來,全神的聆聽這精神的力量,屬于靈魂地自由時刻。
“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我們的思想也是。
自從綿羊熱線公測以來,每晚九點雷打不動的去聽各位主播的節目,第二天也會花更多的時間去回聽,不得不說,所有直播過程中的音樂,它的魔力無法想象,它總是將我們帶入一個情境,讓我們想起那些過往的人和事,刺激到那些讓我們念念不忘,難以釋懷卻又被刻意隱藏的小神經。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總有些場景不會忘,不能忘,也不想忘。
當我們的車疾馳在巴塘草原,遠遠望去,似乎真的可以看到一條天路,這時,若車里很應景的放著藏歌,那么車內外的景象似乎剛剛好,一切都那么融洽,好像我們就是一匹在草原上奔騰的駿馬,深埋在心里的那份狂野就這樣被激發出來。
身處天地間,感受萬物生靈,感慨著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
走進西湖,感受每一縷微風,深呼吸,體會樹的味道、泥土的氣息、湖畔的靜謐。
清晨,大爺大媽在亭臺打著太極,我站在橋上,欣賞著眼前的美景,耳邊似乎又響起了輕柔舒緩的音樂。
下著大雪的晚上,十點鐘,隨便套了一件羽絨服,戴上帽子,穿好鞋,拿上相機,出門。感受著雪花落到皮膚上的溫度,拍著那片孤零零躺在路上的覆蓋著薄薄一層雪的葉子。
再往前走,一輛自行車從遠處緩緩走來,原來是一位大叔載著后座上的大媽,估計是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準備回家。雖然天很冷,但我想他們的心里,一定是暖的。此時的耳邊,又想起那美妙的旋律。
也許這篇文章到這兒,你會覺得,這姑娘是不是有點傻,有點毛病,情節感太重,可這才是真實的我。一直都在說,自己是個風一般的女子,所以,我總是在路上,在路上行走,感受,體驗,而那個一直陪伴我的,就是音樂。
音樂的美妙無法言語,當音樂想起,就讓思緒跟著它行走,你自然會遇見不同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