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跟宗教沒有任何關系,就是借這個符號,表達一種“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的心態”。一些相關詞語佛系戀愛,佛系追星,佛系生活等相繼出現。那么古代最早的佛系來源是什么呢?《莊子·列御寇》中有“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意思是:有技巧的人勞累,聰明的人憂慮,沒有本事的人沒有追求。吃飽了四處閑逛,就像沒有被固定的小船。
不得不贊嘆先賢的智慧,“飽食而遨游”的前提是“飽食”,嘴上說著佛系的人生活無憂背后是有人替你承擔生活的重負,大學生們拿著父母的生活費說自己佛系是很諷刺的,沒有父母的支持是“遨游”不了的。
佛系含義是一種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我們再細分情況,遇到外賣小哥送得晚不生氣和期末考試不在乎成績不是一回事,對于他人的錯誤或者是惡劣的環境能看淡是一種生活智慧,因為這是隨機且有很大偶然性的事情,而自己能主觀決定的事情順其自然卻是不作為,成績的高低是自己決定的,與學習的成果掛鉤,不是聽天由命算了吧,作為學生的本分不過是學習,拿著佛系當借口逃避責任非常不可取。
積極與佛系的界限比較模糊,佛系不一定是消極怠工,但是在可以爭取事情上放任自如是一種消極,不是所謂的佛系。
諷刺的是,一些富二代星二代比普通人還要努力,普通的孩子要奮斗很久才能得到的機會,明星的孩子可能輕易就可以得到。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星二代”從小就比普通人家的孩子過得滋潤,放眼娛樂圈,“星二代”的童年幾乎可以說是用錢堆出來的,吃穿用度無一不是最好的,先說幼兒園,那英、劉蓓、柳云龍的孩子選擇讀伊頓,從幼兒園開始就接受雙語教育,該園月收費6000元起,一年學費至少8萬元。當然,幼兒園只是小事,范冰冰的弟弟就讀的北京市規模最大的全寄宿私立學校“匯佳”,從學前班讀到中學畢業,12年下來光學費就要70萬元左右。王菲大女兒竇靖童曾就讀的上海?德威國際學校培養目標是上流社會的紳士、名媛,最低標準是每年2.14萬美元。
高學費的教育成果顯著,隨著《爸爸去哪兒2》的熱播,各位萌娃日常交流不是伴隨著流利的英語,玩耍時唱的也是英文兒歌。黃多多的英文版脫鞋提示牌和全英文的生日卡都令觀眾側目。而此前,看了《爸爸回來了》的小伙伴們,是不是都被節目里的威廉弟弟嚇到了吧?
不怪乎出現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論調,但是什么機遇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出身寒門的大學生沒有背景,可是有堅韌與刻苦,堅持下來會有奇跡發生,而不是嘴上說著佛系熬過自己珍貴的青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