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接觸馮唐的作品是他的《三十六大》,猛地看上去還以為類似于當代的三十六計,實際上是他連續三年中的每個月為《GQ》簡體中文版寫的公開信,一共三十六封,其中闡述了自己的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書商路金波認為這本書可以使馮唐作為青年導師了,而馮唐則認為如果如果自己有個兒子或者女兒,那么他會把這本書送給他們作為禮物。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需要說明的是:今日馮唐非古時馮唐,這里只是筆名。選用這樣的筆名,不知是慨嘆歲月的無情還是有別的情懷。他原名張海鵬,念了八年的協和婦科醫生,后來去了美國讀MBA,之后在麥肯錫工作了幾年,然后回國闖蕩。主要時間用來思考與寫作,其作品見解犀利毒辣,用他本人的話說就是繼續做漢語言實驗。也愛研究古器物,出了一本書叫《在宇宙間不易被風吹散》。
這本《春風十里不如你》看完了第一章節《鳥飛了》,講的是馮唐特意為自己放了三個月的長假,在這段時間里卻并沒有真正閑下來,而是翻譯了已逝故人泰戈爾的《飛鳥集》。還記得學生時代學過的最有名的那句詩,也是被改編了好多版本:“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馮唐嘗試著慢下來,安靜下來。“三個月,一百瓶酒,三百二十六首,八千字”,他用自己的理解完成了翻譯這本書的初衷。然而出書之后卻引起了文壇界軒然大波及眾多輿論的質疑聲,雖煞費苦心,最后的結果還是馮譯《飛鳥集》被下架回收了,令人唏噓與惋惜!
Chapter One《鳥飛了》通過竇文濤、許子東、馮唐三人聊天討論的方式,說明了各自對于翻譯先賢文學及現世文學的一些獨到看法。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自古文人多相輕,其中提到了韓寒、王小波、董橋、魯迅、周作人……各自的文學流派和風格。讓人在緬懷先賢豪杰的同時,能夠認真思考當下文壇的處境及自身文學傳承的使命。
節目中說過的話被編寫成文字,并非商家的一種簡單程度上的營銷套路模式,更是對于當下文化的一種傳播與推廣。我們這個時代需要更多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才能使整個社會向前更進一步。
如馮唐自己說的,每個公民都有翻譯的自由和權利。只不過大多時候會碰到沒邏輯沒情懷沒技術還沒本事的人,這種情況下怎么辦?對牛彈琴才是真的白費勁!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如是而已,夫復何求。
性學研究者李銀河(王小波之妻)評論道:馮唐譯的是詩,別人譯的是大白話。馮唐的缺點在于有點將自己的風格強加于原作者了,僅此而已。馮唐則說自己的譯本盡全力押韻。有了押韻,詩人就可以征服世界去了。是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我們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需要交待的是:《春風十里不如你》這本書不是馮唐自己編著的,而是根據鳳凰衛視的談話節目《鏘鏘三人行》整理成冊,如此書的封面——跟馮唐聊天(希望各位看官擦亮慧眼)。書名正是選自馮唐寫的詩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不如你”。
文學有魅力,自不言而喻。“文學的標準的確很難量化,但是文學的確有一條金線,一部作品達到了就是達到了,沒達到就是沒達到,對于門外人,若隱若現,對于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觀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