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老為電影《百鳥朝鳳》下跪前,我就從同事那聽過這部片子。同事的描述,讓人隱約感覺它有點像《霸王別姬》。而《霸王別姬》是我打心底佩服的片子,因了這層關系,所以打算去電影院看看。
中國傳統手藝人對基本功極其重視。要學好一門手藝,首先要練好基本功。要唱好京劇,就要先練好“唱、念、做、打”;要學好功夫,就要先練好肩功、腰功、腿功等;要吹好嗩吶,就要先練好氣。
做一門匠活,苦練基本功
電影的第一幕,天鳴他爹帶著天鳴來拜師。焦師傅收下了天鳴,卻并沒有立馬教他學嗩吶,而是讓他拿著蘆葦去河里吸水。
第一次,天鳴吸了一天水也沒吸上來,只能蔫蔫地回家。師傅訓斥他,“沒吸上水你回家干嗎?”不到十三歲的天鳴委屈的進了屋,第二天又繼續去河里吸水。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流逝,河水像往常一樣流淌,鳥在唱它的歌,蘆葦在風中搖它的葉子。有一個少年,鼓著腮幫子,使勁的要把河水吸上來。風吹日曬,狂風暴雨,少年都沒有離開。
等到他從河里吸上第一口水,師傅又拿了根更長的竹子給他。這一次,天鳴又在河里吸了兩個月。
這樣的橋段,像極了《霸王別姬》。戲班師傅對徒弟們說:“要想人前顯貴,必先人后受罪"。練基本功,不僅是對手藝人技藝的打磨, 更是對其心性的打磨。沉不住氣收不住心,即使你天賦凜然,也吹不出《百鳥朝鳳》這樣的曲子。
反觀當下,快節奏的社會,浮躁的人心,收不住的欲望。能踏踏實實沉下來專注做一件事的人太少,所以我們才那么聲嘶力竭的呼喊要學習“匠人”精神。
擁一顆匠心,德藝雙馨
電影塑造的焦師傅形象,讓人心生敬重又不免悲涼。他是一個真正擁有匠心的手藝人。
他享受吹嗩吶帶來的樂趣,入了魂。
天鳴成立“游家班”后,回來看師傅,說:"現在的人,都不行接師禮了。"焦師傅笑笑告訴天鳴,“嗩吶是吹給自己聽的,不是吹給別人聽的“。
他就喝著酒紅著臉,自顧自的吹起嗩吶來。吹到盡興時,就跟著嗩吶的音律搖動起來。那發自內心的笑容,掛在紅紅的透著一股滄桑勁的臉上, 看起來像一輪越過高山升起來的紅日,充滿力量又暖人心。而沉浸在嗩吶聲里的焦師傅,就像一個孩子,心滿意足的玩著他喜愛的玩具。
焦師傅同樣敬畏嗩吶,敬畏《百鳥朝鳳》。
金莊村長去世,想請他吹《百鳥朝鳳》。他搖搖頭沒答應。村長的孫子說,錢不是問題。他回:不是錢的問題。他和徒弟說,查老爺子把莊里其他姓氏的人都擠走了,德行不高,配不上《百鳥朝鳳》。
而到另一個村莊,他說,村長德高望重,打過鬼子,為村民修過水庫,配得上《百鳥朝鳳》。所以,他頂著重病流著血也要為老人吹一曲《百鳥朝鳳》。
這便是焦師傅的匠心。他愛嗩吶愛到入魂,敬畏嗩吶敬到了骨子里。他一生堅守著嗩吶匠的操行,從沒有妥協。
做一個匠人,無愧天地生民
一個匠人,除了自己要擁有高超的技藝、強健的體魄和專注用心的毅力,還要能夠將手藝傳承下來,教給別人。
在接班人的選拔大會上,焦師傅對滿屋子的村民說:這黃河岸上不能沒有了嗩吶,咱不能讓嗩吶斷了種。我老了吹不動了,得選一個天份好、品行高的人把嗩吶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他把傳承嗩吶看成了自己畢生的使命。
即使病重泣血,他也堅持為德高望重者演奏《白鳥朝鳳》;即使生氣,他也放下面子去勸徒弟們不要放棄嗩吶;即使到癌癥晚期,他還是把賣牛的錢拿給天鳴,讓他重振嗩吶班。
他這一生吶,都在為別人吹《百鳥朝鳳》。可是臨終前,他卻囑咐天鳴說:“給我吹個四臺就好了。”
就是這樣一個德藝雙馨卻又無比謙卑的焦師傅,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匠人,他無愧天地生民。
傳承與尊重
《百鳥朝鳳》里有一個鏡頭讓人特別心酸:天鳴、藍月和桂枝在西安的古城墻上散步,前面忽然飄來一陣嗩吶聲。當天鳴驚喜的抬頭尋找嗩吶匠時,只聽見”哐當、哐當“的聲音,兩個年輕的女孩朝嗩吶匠的碗里丟了幾枚硬幣。刺耳的硬幣聲,蓋過了嗩吶的聲音。那時的天鳴,仿佛看到了不久后的自己。
透過《百鳥朝鳳》,我們看到了匠活、匠心、匠人,也看到了在現代潮流沖擊下慢慢失去生存土壤的傳統文化。
我們不要求每個人都去傳承嗩吶,去當匠人。但起碼,我們要學會尊重。因為你所看輕的、踐踏的,可能是別人一輩子珍視的瑰寶,甚至于這個瑰寶也是你該珍惜的,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