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在寫作的這些時日慢慢體會到,一篇好文章要想有人看,起個好標題必不可少。尤其是對那些在寫作這行里名氣不夠或者壓根與知名度一詞沾不上邊的人,更是要處理好自己的標題。
如今不再是那種“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年代了,幾乎所有人都是在看外表,而一篇文章在沒有提綱以及作者姓名顯露的情況下,只有標題的吸引力大小會影響到眾多讀者在看到這篇文章時候是點開它還是默默走過。
由此,足以明白一個好標題對于文章的重要性。
當然,眾所周知,好標題不僅是讓讀者想要點開的標題,更要避免“標題黨”的窠臼,萬萬不可使用如“UC震驚部”那種千篇一律遇上什么都能往上套的標題。畢竟寫文章是一件腦力思考之后的活動,好文章與流水線生產毫無關系。我們切莫把好好的文章打造成一模一樣的雕版印刷品。
在當今的諸多媒體上,我們最常看到的文章標題基本包含著這些詞匯:震撼、出事了、緊急通知、速速擴散、你知道嗎、一定要看、深度好文、看后秒懂、轟動全國、據說很靈、抓緊收藏、這都敢說、笑死我了、教你幾招、刪前速看、驚呆了、公園里剛剛發生的一幕、就是這個人渣、某某電視臺又大膽了、今天無意中看到的、億萬人潸然淚下、不轉不是中國人。
尤其朋友圈里更多充斥著這樣的爛文,身為有良心有道德不嘩眾取寵的寫作者怎能不心痛。這樣一來,偶爾我們想通過查個標題搜索某篇文章,都難上加難。因為同一個標題搜索結果里一大堆,可能需要花費大力氣篩選哪個是自己需要的。
我再次想到了一件事,就是人類總是喜歡自己給自己挖坑。看上去害的是同類,但人人都這樣做,循環之后,害的終究是自己。
那么真正的好標題是什么樣的呢?
首先,盡可能囊括整篇文章精髓;
其次,盡量言簡意賅;
最后,從事實出發,能吸引受眾固然更好。
以簡書來說,在我關注的范圍之內,我發現上熱門的往往是那些標題里有過程的文章,就是說特別量化地提取出一段經歷或者整段人生的文章。
可能我們現在的人越來越急功近利,也就是說越來越不好騙,我們喜歡用具體化的數字說話,好像這樣更加有真實性。而簡書的很多作者都是抓住了這一點,不過這也無可厚非,畢竟也是在標題上把整篇文章概括一遍,而并不屬于標題黨,只要讀者愛看,來得多一些也無妨。
就我個人觀點來看,只有真的名氣大了或者文章里面內容特別好的,可能才敢隨意配一個標題上來,因為在自媒體時代如果真的內容好,照樣會有傳播量。
只不過相比標題就很好的文章,傳播力會慢些罷了。而那些有名氣的人,偶爾隨便發個什么,都會有大量的人看的。
拿微博上的“微博搞笑排行榜”來說,很早之前我記得有天晚上看見她發了一個“嗯”的微博,里面就一個字,就是“嗯”,結果在其發出去三個小時的時間里,竟然單是評論量就有一萬多。而且都不是噴博主的,是在分析博主“嗯”的含義,真的是挺驚人的,這個量。
瞧,有名氣的人,有固定受眾的人,可以稍微不那么考慮標題如何起的事情,大可以隨心就好了。可是那些也都是人家前期不斷努力積累起來的熱度,至于初出茅廬的人也不必羨慕,自己也去努力就好了,只有如此才可能在后來擁有跟別人一樣的任性、自在程度。
對于寫作者而言,標題要好好起,文章要好好寫,切莫套用格式,切莫嘩眾取寵,可能這就是一個寫作者的基本修養。至于那些為追求10萬+博眼球的人,根本就不在我所說的寫作者范疇,充其量算是個寫手。
嗯,下一次寫文章的時候,請你好好起標題。
來到簡書真正寫字的第14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