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堅信這件事是為了某個人,人們就能采取超越得失的行為。】
這部漫畫以高智商網絡犯罪為題材,總共二十二話,我花了一天的時間看完,可以稱得上短小精悍。
故事以報紙男的獨白開始,以小案件引入警方角色。此后,預告犯罪接連發生,雖然被制裁者可謂無名之輩,但劇情設置高潮迭起。一瞬間想明白了為什么我們自己的電影拍得那么爛,因為好的漫畫家們都是以紙筆代替鏡頭的良心敘事者,他們不比導演少懂得如何統籌,而且更懂得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如果巧妙高超的犯罪手法體現了畫者的理性推理和邏輯思維能力,那么第12話中某議員關于網絡社會和大眾傳媒的洗腦式演說則代表了他人文思考方面的夸張演繹,而每一個網絡使用者都應該反思其中的字句。
“因特網僅僅是作為信息傳輸的載體存在,就其本身來說善惡是毫無意義的。所謂的因特網,可以看成是一面反映出使用者真實的一面的鏡子。富有創造力的人多了,勢必就會成為新文化誕生的聚會。長于社交的人聚集起來,他就勢必為了更方便的社交發揮作用。然而如果是陰險的憤世嫉俗的人們使用它,它就只能被看成是廁所寫滿不堪涂鴉的墻壁。
“匿名制本身并不是壞事,問題在于隱藏于匿名制陰影中的人們。一旦開始打著「正義」和「正當理由」等旗號之時,事態就開始令人恐懼地暴走了。一旦同時掌握了名為「正義」之刃以及名為「匿名性」之盾,人類將會變身為殘酷至極的生物。”
而一旦有足以掀起社會輿論的事件發生,“想要抨擊網絡媒介的大眾傳媒,趁此風潮搏出位的政治家,和利用電視信號照劇本演出的滑稽劇,匯集用錢雇傭的自導自演的支持戶,便會創造出形式上的「民意」。”
這樣的事件是不是很面熟?而我們,普通人,是不是就是被此所嘲弄支配的傀儡們?
報紙男們都是泱泱大眾里最不起眼的那些:失業IT男,音樂夢碎的青年,打游戲斷送人生的胖墩,和懦弱不堪的宅男。長相普通,感情匱乏。男主角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氣質平庸到想棄卷,當然正因如此,他們才能隱匿于人群,逍遙法外那么久。如果罪犯真的長成電影中那樣會出事的-_-||。
他們原本為了活著差點硬生生得榨干自己的生命力,可他們又有什么錯?錯是錯在這個世界啊:錯在這個世界的錢比物質多;錯在多出來的巨額資金為尋求用武之地,導致了物質價值走向紊亂;錯在這些經濟術語亂七八糟說的是什么與我何干我只是想要活下去可是活著怎么這么難。只差那么一個導火線,逼上梁山;星星怒火,最終燎原。
故事的可惜之處在于結局,結束得太干脆,并沒有提煉出一個意味深遠的啟示或遐思,顯得虎頭蛇尾。
(以下去年劇評)
看完第一集的時候覺得劇情雖然有起伏,但是中二感太強了,東山桑自帶柔光的畫面和他穿上法官袍的鏡頭,還以為在刻意耍帥(本人主役氣場太強的原因吧)。健太則是做好了自己的那部分擔當,算作是普羅大眾心理活動的代表,和組織之間的沖突很好的促進了劇情發展。(B站彈幕里關于健太的爭論很多,建議觀看時不要受雙方影響。)總之,普通人對于網絡執法的合理性還是有相當的質疑,就像健太的反映那樣,只是每個人表達的方式不一樣,劇集里。在司法程序已死的條件下,怎么來分辨是非對錯?如何考量正義邪惡?我們這些平凡人(甚至可以說是法盲)有沒有權利去判定一個嫌疑人是否有罪?
還好因為第一集的最后一個鏡頭堅持得追了下來。等到第三集,已經很能發覺編劇是在布一盤大棋了。
看完最新更的第四集,想必之前對這部劇不看好的人都會很后悔。在蕩氣回腸的BGM烘托之下,劇情發展到了最高潮。我是捂著嘴看完后半集的,因為暗暗覺得劇中FLAG很多,生怕出什么意外。佐久間在表明自己決心的那個時刻,瞬間淚目。
下集預告中的最后是一聲槍響。不論是漫畫、映畫、還是多拉馬,主角和他的團隊終究是以微小實力抵抗錢權達貴的孤膽英雄。也許悲劇的命運早已注定,也許在他們下定決心要為心中的正義以命相搏的那一刻,早就堵上了一切。這樣的英雄本身就是沒有未來的。但即便這樣,我們需要這樣的極端英雄來矯正我們的三觀,在不斷內省懷疑摸索中理解這個世界。也許現實世界沒有那么糟(這句話得看怎么理解了),但絕對需要每個人對自身定位和對生活所在的環境、國家、社會的思考。撇開劇情爭議和bug,他們也是在被生活深深挫敗后仍能不忘初心的勇士,這樣塑造的人物本身也有成功的地方。
不去討論這樣的劇集我們是否創作的出,也不用去拿美劇英劇作比較,這樣做真的很無聊。只單純的說,在年中能夠看到這樣一部良心劇,是作為觀眾的幸事。
很感謝這部劇的卡斯、編劇和團隊。
我們需要憤怒的青年和正義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