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
作者:張定浩
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
細雨中的日光,春天的冷,
秋千搖動大風,
堤岸上河水蕩漾。
總是第二樂章
在半開的房間里盤桓;
有些水果不會腐爛,它們干枯成
輕盈的紀念品。
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
琥珀里的時間,微暗的火,
一生都在半途而廢,
一生都在懷抱熱望。
夾竹桃掉落在青草上,
是剛剛醒來的風車;
靜止多年的水
輕輕晃動成冰。
我喜愛你忽然捂住我喋喋不休的口,
教我沉默。
? ? ? ? ? ? ? ? ? ? ? ? 讀詩應在下午
初遇詩人張定浩是在一個下午,暖暖的光,輕輕柔柔,一切是那么恰到好處,一切是那么徹底。
讀這首詩也是在下午,靜靜的下午,蟬鳴在畔。
跟著詩歌蕩漾,如岸堤上的河水,夾竹桃變成的風車,沉默、晃動。
很早以前看到這首詩歌,就被打動,獨特的語感和意境,似有似無,什么都沒說,又說了些什么,名字很好記,有一種曖昧的因素。
看到他的《取瑟而歌》讀書分享會,就果斷參加,見到本人,和詩歌給人的感覺很像,說話輕輕柔柔,有點羞澀但又獨特。
他說“詩歌是一種失去的藝術(shù)”,人也是在不斷失去,翻譯詩只留下意義、隱喻,缺失音調(diào),詩也是很難逐句去講的,還是好奇他寫這首《我愛這一切不徹底的事物》的原因,受什么啟發(fā),他回答說是讀格林厄姆,搖擺的句型,無可奈何,沒有最愛,沒有那么執(zhí)著。
所以整首詩,有種搖擺的晃蕩,像來來回回的秋千,風中搖動,讀起來有種奇妙的語感和美感。
一如喜歡的顧城,《門前》,“草在結(jié)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也在搖曳著些什么。
《取瑟而歌》里也寫到了顧城,問他為什么喜歡顧城,他說喜歡顧城與主流詩壇保持距離。
所以,我也喜歡他與一切事物保持一點距離,愛那些不徹底的事物。
作為文學批評家身份的他,有種獨立、客觀看待文本的思想特質(zhì),談話里有種不從眾的思維方式。
第二次見他,也是在一個下午,布列茨基詩集的分享會,拿了他的《既見君子》去,他問,書里面有什么喜歡的嗎?我說喜歡的很多,準備做讀書筆記,看到書里折了很多頁腳,他在書的扉頁寫下“學有緝熙于光明。”
“明暗自成內(nèi)心的奧秘”。每個人內(nèi)心或明或暗的秘密,可以寫成詩,在詩歌里遇見自己,面對自己,誠懇的生活,誠懇的寫詩、讀詩,在下午也好,在每一個需要詩的日子,或瞬間。
“一生都在半途而廢,一生都在懷抱熱望。”失去,未必不是一種得到,永懷熱望,永葆真心。
愛這一切徹底或不徹底的事物。
萬物生長,我們讀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