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ia
前兩天在朋友圈見著一篇文章:《那些不聲不響就把事情做了的人》。通篇讀下來,清湯勵志的調(diào)調(diào)外,夾雜著說不出的怪異感。
事后想想,也許就怪在不聲不響。據(jù)原作者說,她是個喜怒容易形于色的人,所以很羨慕(文章中透著推崇的味道)那些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她甚至把情緒外露和自制力掛鉤,這聽起來很怪異。
在筆者看來,不聲不響的低調(diào),亦或者鑼鼓喧天的高調(diào),不過是一個人的行事風格,并不能和所謂的自我修煉直接掛鉤。
一
實習的時候,認識一位姑娘。她來自蘇北小城,小小的個子,圓圓的眼鏡,卻是風風火火的性子。
那時,她經(jīng)常和我聊旅行,聊看過的游記。我們都不喜歡單調(diào)的城市風景,向往絢爛多姿的異域風情。還約定,畢業(yè)后一起去趟東南亞。
只是,還沒等到畢業(yè),她就出發(fā)了!朋友圈里,姑娘先是風風火火的拉眾籌。不久,費用湊齊了,踏上去尼泊爾的旅程。隨后,就是不定期的發(fā)旅途見聞。
她并沒有昂貴的單反,亦或者會拍照的帥帥男朋友。每日的照片只是和我們分享旅途中真實的艱辛與喜悅。泥濘的小道,高原的星空,成都的美食,深夜的帳篷,樹林里成堆的螞蟥,孩子們純真的笑臉。
聽說,她的故事還登上了報紙。
二
參加志愿活動的時候,認識一位許老師。
那時候,老太太已經(jīng)是七十歲的高齡,擔任那所殘障學校的校長。說是學校,也就是一座120平的老房子,樓下是個印刷小作坊,樓上住著三位全職老師,照顧著30多名殘障學員。
初見許老師的時候,我們很是詫異。瞅著眼前這位穿著亮片松糕鞋、燙著蓬松棕色短發(fā)、手拿IPAD拍照的女士,真的很難把她和70這個數(shù)字聯(lián)系起來。
后來,相處時日見長,我們才漸漸習慣許老師的不同之處。她有自己的QQ,定期上傳孩子們的生活照片和教學日程。她會經(jīng)常帶孩子們?nèi)ネ獾貐⒓友莩觯硌葑跃幾詫У奈璧福昧撕芏嗒劵貋怼R恍堈虾⒆拥挠洃浟懿睿倳浀猛獬鲅莩龅墓适拢p著我們講。
很顯然,許老師是這所學校的支柱。她活跳的性格感染著學員,感染著我們,也感染著很多社會上其他的愛心人士。那個夏天,我們經(jīng)常看到有人給學校送蔬果、文具、衣物。
偶爾,許老師也會流露出一些擔心:將來老去了,這些孩子怎么辦。
坦白說,我們也不知道以后怎么辦。但我們知道,只要有許老師在,他們就可以繼續(xù)經(jīng)營下去。
三
故事講完了。
二十幾歲的年紀,我們都有很多困惑。翹首以盼有人能指點一二。
需知,有些事情好指點,比如技能學習;有些事情不好指點,比如為人處世。
有人說,牛人根本不炫,做一個不動聲色的人;又有人說,高調(diào)做事,低調(diào)做人。你要怎么做?
不管別人怎么說,也只是經(jīng)驗之談。適不適合你,還要二說。有些沉默叫不動聲色,有些沉默叫悶葫蘆。有些人沉默,是蓄力待發(fā),謀定而動;有些人高調(diào),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
把想做的事情做了,就好。不必在意到底是不聲不響,還是敲鑼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