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么變強的?
人貴自知!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弱,知道自己具體弱在哪里,
然后采取措施去應對自己的弱,
最終把弱變成強。
只有這樣,才能一點一點的變強,
自己給到自己安全感。
即 :不管開局拿到的是怎樣一副牌,都盡最大努力去打好手中的每一張牌!
下面從四個方面來具體分析:
記住:凡事靠自己;
終生學習,刻意練習;
審時度勢,未雨綢繆;
培養好習慣;
文章近5000字,含大量很實用的建議,歡迎點贊和收藏~
一、記住:凡事靠自己
這句話的含義并不是讓你拒絕別人的幫助,而是在開始任何一件事情之前,先假設沒有人可以幫助你,自己先做好所有的準備。
等事情一旦開始,你發現,自己已經準備好了,你就會很從容!
而這時別人的幫助就是錦上添花,是驚喜,也是感動!
凡事靠自己,這句話是我爸媽告訴我的。
上大學的第一天起,我爸媽就開始擔心起我的工作問題。
我們寢室6個人,除了我之外,其他5個室友對于未來的工作都有大致的規劃:有畢業后繼續考研的,有出國的,有聽爸媽話準備考公務員的,有爸媽是校長,自己回去當老師的等。
我爸媽沒有人脈關系,家里的條件也沒法支持我考研或出國繼續讀書。所以,爸媽就告訴我,他們沒有能力在工作上給到我什么幫助,讓我凡事靠自己。
我知道這是“弱”,然后我在學好專業課的基礎上,花了大量的時間來讀專業課以外的書,并有針對性地做兼職,不斷去打磨自己,最終在畢業后的一年通過創業獲得人生第一桶金。
然后帶著創業賺到的錢來到了一線城市,拼命工作,并最終在這個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這就是變弱為強。
二、終生學習,刻意練習
我在民企工作過,在事業單位工作過,現在在外企工作,每一份工作都做到非常優秀的原因是:
空杯心態、終生學習、刻意練習;
不同企業有不同的風格,成為合格的員工并不難,但成為非常優秀的員工就需要花很大的功夫。
1,首先專業的知識要熟練且精準掌握,不熟練就反復地背誦。
在外企工作,有一次大領導布置的任務就是在下次會上讓我們部門的人講PPT。
因為大會小會很多,領導也只是隨口一說,所以很多同事都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畢竟是內部會議嘛,大家平時都很熟,感覺只要大差不差混過去就可以了。
但是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因為講的PPT里涉及到很多很專業的東西,而且我認為每次上臺的機會都應該被認真對待。
我花了三天時間整理和美化PPT。
原本每次下班都是坐地鐵或者騎車回去(公司離家比較近),現在改為走路,一邊走路一邊默默地背誦PPT上的內容,遇到卡殼的地方掏出手機打開PPT看看,就這樣很快背熟了PPT里的內容。
接著就是對著家里的大落地鏡開始練習演講時的語氣、停頓、重音、手勢和體態,以及眼神和微笑。
到了開會那一天,在前面演講的同事有對著PPT直接讀的,有講著講著忘詞的,有目光閃躲不敢看人的,有緊張結巴的,有聲音超小的,還有表述不精準的......
這時我穿著職業裝,畫著得體的妝容,從從容容地上臺脫稿演講,自信大方,目光篤定,頗有掌控全局的氣場。
也就是從那一次起,公司只要有大型的會議需要我們部門出來溝通或者演講的時候,領導立馬想到的就是把這個任務交給我。
因為他們知道,不管任務是大還是小,我都會打起十二分精神去準備,努力去做到盡善盡美的。
事情交給我,放心!
2,其次,和不同的人交流,要用“行話”
用“行話”的意思就是要用和你交流的人常用的專業術語進行溝通,這樣對方就能知道你們的認知水平是在同一個級別,不會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
當然這也需要你豐富的知識儲備。
舉個例子:之前由于工作的需要,要和很多的投資人接觸,談話涉及到很多關于私募股權投融資領域的內容。這時,如果你連最基本的PE,VC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人家還能和你談什么呢?
再比如和做Marketing的人溝通,即使對方都是市場總監的職位,但也要問一下對方的行業是屬于B2B的還是B2C的,因為B2B公司和B2C公司在市場策略的制定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兩種類型的公司在面對供應鏈管理,渠道管理等問題時,解決方案也是差異巨大的。
所以,要有很專業的知識儲備,才能問對問題,有效溝通,才能給到別人專業的有建設性的建議。
3,最后,多歸納總結,洞察需求
“哎呀,這個人好像能看穿我的心思!”初入職場時,有個同事悄悄跟我說,這句話讓我記憶深刻。她說的那個人我認識,是一家輕奢服飾公司的老總,有自己的工廠,他家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在最高檔的商場上出售。
當年的我覺得這是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心想:這人莫不是會什么讀心術?
后來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我才發現原來洞察需求并非是件很難的事情。
就拿報讀課程來說吧,有的人會特別關注師資以及課程模塊可能會涉及到的內容,還會追問補充學習的部分都有哪些?當他大部分的問題都是圍繞這一方面來問的時候,你就能判斷他是學習型的人,他讀書的主要訴求點是為了獲取知識。
有的人會特別注重同學的背景以及增值活動的安排,他會詳細問之前舉辦過什么好的活動,是否有某一特定領域的同學一起讀書等。你就大概判斷他是社交型的人,他讀書的主要訴求點是想拓展人脈圈,以及豐富自己的社交活動。
除了從問的問題中洞察需求,還可以從溝通方式上大致判斷這個人更偏愛的溝通模式。
舉個例子:有的人特別的感性,她會在跟你溝通時說很多自己的情況,自己的想法和經歷。她希望你能更多的了解她,認同她,并在此基礎上給到她更合適的建議。這時的你,如果能做一個很好的傾聽者,能夠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讓她有被理解、被包容、被重視的感覺,那她大概率會信任你,并接受你給到她的建議。
有的人則特別的理性,他在和你見面之前可能已經瀏覽了大量的資料,準備好了問題清單,在溝通中他會拋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給你,讓你回答。
你的答案要邏輯上很完整,有說服力,最好是有論點有論據的。
如果你試圖用感性的方式去糊弄過去,比如說:“哎呀,之前的學員都說這個課程好呢!"他就會進一步追問:”之前哪些學員說的?他們是誰?他們為什么說好?他們說課程好在哪里?請說的清楚一點,OK?!"
面對這類超理性的人,和他們的對話不亞于開一場小型的企業公關說明會。
當然,只要你足夠專業,能夠一一解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那他們還是會接受你的建議。
談話的最后,他們會很有禮貌地和你握手說再見,然后你會發現,整個談話中,除了與問題有關的話之外,他們不會透露一句有關他們本人的私人話題。
他們本身就很理性,他們的內心是希望你把他們當專業人士來看待。
同樣的,贏得他們信任的辦法就是你在他們所不太精通的領域能夠做到足夠的專業。
三,審時度勢,未雨綢繆
1,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這一點很重要。
亦舒說:人生試題一共四道題目,學業事業婚姻家庭,平均分高才能及格,切莫花太多時間精力在任何一題上。
這里涉及到一個精力分配的問題,也就是說你不能偏廢一方。
要做到各個方面都還不錯,沒有拖你后腿的項才算及格。
你想想,當你學業事業婚姻家庭都還不錯的時候,是不是會更有安全感?!
2,未雨綢繆也很重要
比如人到中年需要考慮的事情有: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健康,自己和愛人的健康,中年危機、財務風險等。
為什么未雨綢繆很重要呢?
因為我們可以參考別人的經歷,判斷未來可能存在的坑,然后做足準備,盡量繞過這些坑。
人不可能料事如神,但提前做好準備,即使最后掉進一兩個坑里,心中也不會那么恐慌了!
孩子的教育
人到中年,孩子的教育是重頭戲!
我不主要全職雞娃,因為教育存在著太大的不確定性,以及教育的回報周期太長。
我主張的是雞自己為主,順帶培養孩子!
雞自己,回報率是明顯而又確定的。
一旦自己有了足夠豐富的物質基礎,那么無形之中也擴大了孩子的容錯率。
容錯率是指允許錯誤出現的范圍和概率。
舉個例子來說:同樣是面臨大學選專業,一個寒門學子大概率會著重考慮這個專業是否好就業,薪酬待遇是否有競爭力等問題。而一個拆二代會大概率地考慮這個專業自己是否感興趣!至于就業,如果實在不好就業,大不了回家收租去。
當然,培養孩子也是要有策略的。
不僅僅是關注孩子學業方面,還要打造孩子的特長項,
最最重要的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心理素質過硬,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人。
這樣,他在未來充滿變化的時代中才能更好的適應科技的發展,跟上技術創新的浪潮。
老人的健康
給爸爸媽媽公公婆婆買保險!
多關注他們的生活,鼓勵他們多運動,健康飲食。
一年體檢一次,有問題早醫治!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自己和愛人的健康
保險和體檢自然不能少。
其實大多數30-40歲的中年人并非現在就有什么大病,而是由于各種原因長期處于亞健康的狀態,或者由于沒有保養意識:不運動,管不住嘴,常熬夜,煙酒不離身等原因,為40歲之后的各種慢性疾病埋下誘因。
30-40歲最重要的是培養好的生活習慣:
早睡早起,充足睡眠;
運動的習慣;
健康飲食;
戒煙戒酒,少糖少鹽;
之前認識一個人,看體型可以戲稱他為”油膩的中年胖子“,突然有一天看他朋友圈開始立Flag了,還跑步打卡了。
一開始我是抱著看他能堅持幾天的想法關注著,然后看著他從打卡跑步3公里,到5公里,到現在的10公里,然后有一天他po出一張自拍照,肉眼可見的瘦了很多。
我微信問他怎么做到如此自律的?他回復我說:”之前生病了,住了好久的醫院,命要緊,不自律不行啊!“
中年危機
大多數的中年危機其實都是由于缺錢引起的。
對于很多人來說,職場上35歲是個坎。
因為隨著新人不斷涌入這個行業,你的競爭優勢將越來越不明顯。
換句話來說,你的性價比在不斷降低。
那么除了在本職工作上繼續兢兢業業的努力之外,你也要做兩手準備:
比如,挖掘自己的優勢,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時代,拓展自己的第二職業,做個斜杠青年;
比如,深耕自己的專業領域,成為專家級別的人物,自己讓自己升值,變得無可取代;
比如,克制攀比性消費,給自己和家庭準備好充足的應急資金。
這樣,即使哪一天失業了,這筆資金也能讓你有充足的時間去找到新的工作,確保家庭的資金鏈不斷開。
比如,推掉可有可無的應酬和飯局,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去陪陪家人。當家中不管是愛人還是老人孩子,都生活的有愛且開心時,這個家才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財務風險
人到中年,財務風險也是需要用心關注的,畢竟這時候上有老下有小,你是全家的支柱。
開源節流自然是要的。
當有了一定的儲蓄,如何打理自己的資產也很重要。
打理的不好,跑不贏通貨膨脹!
打理的好,資產升值的速度比你辛辛苦苦上班賺的錢還要多。
資產打理也是有方法的,不能全部放在銀行定存,這樣跑不贏通貨膨脹。
也不能全部放在股票里拼運氣,這樣風險太大。
記住,對風險的管控就意味著盈利機會的增加。
如果資產是塊大蛋糕,首先要做的就是按照家庭實際需要,切出一小塊蛋糕做家庭應急資金。
這筆資金最大的用途是保障家庭資金流不斷開,這筆資金是用來應對家庭突發情況的,可以放在易取的地方,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啟用。
剩下的一部分資金用于貨幣資產,包括定期存款、貨幣基金、股票基金和債券等。
另一部分資金要用于有形資產的投資。
具體的資金分配比例要根據每個家庭的實際財務情況,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來定;
沒有人能預知未來,因為不能,所以幾年后我們才能回頭看到那一些投資是最成功的。因此,除了分散投資,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
四,培養好習慣!
現在好多人都在強調要自律,經常看到各種題目為“自律的人生有多開掛!”的文章。
自律相對于他律來說,自然是好的。
但自律的最終結果,還是為了培養好的習慣。
即自律到最后便是習慣的養成。
比如:習慣運動,經常跑步、游泳、去打高爾夫;
習慣每日閱讀,做讀書筆記,寫文章。持續輸入和輸出;
習慣吃健康食物,遠離奶茶、高糖高油的食物;
習慣戶外運動,減少電子屏幕的時間;
習慣遇到事情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習慣發現美,欣賞美,知道美原來無處不在;
習慣善意對待他人,因為助人既是助己;
習慣深挖自己的優勢,放大自己的美;
......
人要想變強,就要知道自己的弱,知道自己具體弱在哪里,然后采取措施去應對自己的弱,最終把弱變強。
當你的弱變成了你的強,
當你的強變成了更強,
你就走在不斷變強的路上,
并不斷收獲著自己給與自己的安全感。
希望上述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關注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