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陸游愛記筆記,他的《老學庵筆記》里記了一個有意思的人,叫田登:這個田登做太守,在上元佳節,貼出告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告示一出,嚇得人心惶惶,外來客商以為這府城要放火三天,更是嚇得逃命。有知道根底的人說,“不要慌,不要慌。”
原來,這上元佳節,按慣例是要放燈,與民同樂。但這州官卻有個忌諱,田太守最忌諱別人叫他名字,一觸他的逆鱗,立刻杖笞。燈登同音,所以一州之人,都謂燈為火。這放火三日,其實只是放燈三日。
百姓們憤憤不平,只能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圖文無關)
2
中國人講究個面子,所以為尊者諱,田太守要維持自己尊嚴,避諱一下,原也無可厚非。田太守貴為一州父母,大家巴結還來不及,怎么會觸他的霉頭?
田太守要是治下河清海晏,百姓安居樂業,人人都樂得維護他的權威,有怎么舍得碰他的忌諱。放開了說,要是真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名字被人掛在嘴上,那是口碑,是青史留名的好事,又怎么會怕人提名字呢?
有道是“頭上有癩瘡,怕人說禿子”。看來還是這田太守平時為人為官不得人心,所以沒有了三個自信,堂堂太守動不動就要把板子抬出來打人屁股。田太守想得好,人人都不提”燈“字,自然天下無燈,同一個聲音,同一個夢想。
缺什么補什么,越是不自信的人越要自信。
田太守在這上元佳節放燈,又是花錢,又是扎燈,無非是想向別的州學習,要點政績,讓人說個好字,突出一個字,自信。這種重大節日,自然看得重中之重,當然不能有點閃失,當然更不能出現不和諧聲音。
田太守這一不自信不要緊,”放燈“就變成了”放火“,這好好的上元佳節變成了中元鬼節,好好的喜事也變成白事。這一下,倒是顯得不自信了。
3
喪事當喜事辦還好理解,畢竟多難興州,可這喜事當喪事辦,可是會嚇壞人。本地的人倒是早都習慣,可這外地的客商并不慣熟本地風俗,沒有見過這陣仗,吃”放火“嚇壞了可如何是好?
田太守辛辛苦苦一場,錢也白花,燈也白扎,連這藍天白云都不知給誰看好,這面子可掉大了,田太守一番苦心又有誰知?
不過這純粹是莊稼漢瞎想,田太守位高權重,有的是人捧場,至于幾個錢的事兒,明年刮刮地皮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