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王熙鳳學領導學

對《紅樓夢》的評價可謂眾說紛紜,這本巨著里藏著太多值得細細品味挖掘的東西,文學、建筑學、醫藥學等等均有涉獵,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沒寫到的。《紅樓夢》里有眾多或情或癡、或小有才氣或微有善舉得奇女子,今天只想和大家談談王熙鳳的領導才能。

鳳姐的出場是在第三回“林黛玉初次進賈府”,從黛玉的視角對賈府上下人員做了一個簡要的描述。關于鳳姐的描述,是這樣的:

—語未了,只聽得后院中傳來笑語聲,“我來遲了,不曾迎得遠客。”黛玉暗忖:‘這里人個個恭肅嚴整,說話斂聲屏氣,何人敢這般放肆。正想著,只見一群媳婦丫鬟圖擁著一個麗人從后房門進來。這個人一雙丹風三角跟,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容威不露,丹唇末啟笑先聞;穿著彩繡輝煌,恍若神仙妃子。黛玉連忙起身迎接、賈母笑著說;“你只叫她‘風辣子’好了。”黛玉正不知如何稱呼,探春忙告訴她說,“這是璉二嫂子。”黛玉早聽母親說過,大舅賈赫之子賈璉就是娶的二舅母的內侄女王熙風為妻,便陪笑見禮,叫了聲:“嫂嫂。”

從這段出場可以看出王熙鳳在賈府的地位與她潑辣圓滑的性格,所有人都恭肅嚴整,說話教聲屏氣,她卻未到聲先到。賈母稱她“鳳辣子”,她與賈母的親近程度可見一斑。一個好的領導一定要得到高層的認可,人脈的重要性在這里就體現在與高層的關系上。突然想起前不久熱播的電視劇《歡樂頌》中楊紫扮演的邱瑩瑩從原公司離職時,和小關的一番談話。瑩瑩說她的同事都很喜歡她,對她特別好,可在危難關頭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她說話,說到底,就是因為和她關系好的都是普通員工,而經理級別的人卻一再為難她,到最后舉步維艱,誰也幫不了她。

真正體現王熙鳳領導才能的是在第九回“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秦可卿突然病逝,寧國府亂成一片,寶玉推薦鳳姐去協理寧國府,風姐平日最喜歡攬事,好賣弄才干,雖然當家妥當,也因沒辦過婚喪大事,怕人還不服,巴不得遇見這事。見賈珍如此央求,她心中早巳歡喜。起初,王夫人怕鳳姐年紀輕,沒經歷過婚喪大事,誰料鳳姐并不怯諾,主動請纓,于是這段協理寧國府的劇情就此上演。可見王熙鳳與生俱來的自信與果敢鑄就了她的領導才能。一個好的領導需要具備自信、果敢的內在品質。

一個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給心戴上枷鎖,縱有一身才華也無處施展,本可以飛的很遠,卻被內心的恐懼束縛。一個好的領導遇到問題,不應該說“我行嗎?”“我沒做過”這樣的話,而應該說“我行,我能”“我試試”。自上大學以來我就這樣提醒自己,多說一句“我試試”,少說一句“我沒做過”,你永遠都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力,只是平時沒有發掘,一旦任務壓在自己肩膀上,就不得不用盡全力去做,長此以往,你就學會了發掘自身潛力,你在不斷的提升自我的過程中認識自我。沒有我試試,初中我就不會接觸演講和朗誦,后來高中獲得全校第一、全縣第一,甚至作為代表參加市里的比賽,這些都是我意向不到的,直到現在,演講和朗誦依舊是我所熱愛的,在主持、在公開講話等很多場合中,演講功底讓我脫穎而出、受益匪淺。如果我不去嘗試,可能永遠也不知道自己在這個領域的潛力。大二那年學姐讓我寫一個話劇劇本,熬了好幾個夜趕出劇本,學姐又讓我當導演,當時我大呼“我怎么能當導演,我連話劇都沒有演過”。可是在那種情況下不得不接手這個任務,寫劇本、招演員、持續一個月的排練、燈光背景、選服裝造型、最后與大家見面,我常說這個話劇是我的孩子,我在孕育它的時候有些難產,但最后終于臨盆。這段經歷讓我收獲的不僅僅是一個導演的頭銜,而是讓我認識到隱藏在自己體內的巨大的潛力。

王熙鳳在去寧國府之前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她心想:頭一件是人多手雜丟東西;第二件,事無專人負責,臨時推脫,耽誤事;第三件是浪費,濫支冒領;第四件,干活苦樂不均,有的閑著沒事,有的忙不過來;第五件,平日放縱慣了,辦事沒有約束,不求上進。這五件是寧國府的陋習,心想先來個下馬威。

這五件事延伸到現在的研會,有些同樣適用。凝聚力不夠多是平日放縱沒約束的結果,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任何一個團體都必須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干活可樂不均,有的人閑著沒事,有的人忙不過來,說到底還是需要調理改善,一個好的團隊應該做到團隊中每個人都能人盡其能,發揮各自特長,為團隊添磚加瓦,在做好研會事情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得到自身的提升。我常說,工作是大家的,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盡一份力、操一份心,這個團隊會越來越好,身為領導者,在團隊成員不能做好自覺的情況下就需要領導者來調控,深入了解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和特長優勢,做到合理用人,人盡其才。事無專人負責,臨時推脫,耽誤事,這一點在每個團隊、每次活動中都會存在,這就需要前期策劃時做到每件事責任到人,哪位負責哪項工作,前期必須安排部署好,后期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問題就追究具體人員的責任,一個蘿卜一個坑,各司專職,避免推卸責任與內心懈怠。

等到鳳姐正式與寧國府下人見面時,威重令行,不免說了些狠話,讓眾人內心敬畏,不敢懈怠。五七正日那天,有人睡迷了,不斷求饒,鳳姐還是下令打二十板子,鳳姐說:“明日再有誤,打四十,后日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誤。”從那以后寧國府的人兢兢業業,不敢偷閑。在現實生活中,對下屬可以不必像鳳姐那樣心狠手辣,但一定程度的嚴厲與獎懲制度是必須的。馮驥才先生在《俗世奇人》中寫到了一個叫“蘇七塊”的人,蘇七塊本是民國時期一個大夫,因看病必收七塊且醫術高超得名。有一天一位病人繼續看病,但沒有錢,蘇大夫正在打牌,那病人在一旁苦苦哀求,蘇大夫怎么也沒同意,后來旁邊的牌友把病人給了那位病人七塊錢,蘇大夫立刻看病。后來那人走后,蘇大夫把錢退給了牌友,說:“有句話,還得跟您說。您別以為我這人心不善,只是我立的這規矩不能改。”看完這個故事后我想了很久才想明白,規矩是給人定的,定了就不要輕易改,有了先例就會有二例,到后面就難以服眾,特殊情況可以私下協商,但不能變動規矩。

滿紙荒唐言,我七言八語的亂寫一通,關于王熙鳳的領導才能,后面的許多章節中也有涉及,在此不多言,如有異議,歡迎大家私信我看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