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做過一個測試,題目是“你的夢想被人干涉過嗎?”我的測試結(jié)果:你的夢想沒有被干涉過……別人幾乎都是在成就你的夢想……也許是你的努力感化了身邊的人,使得他們愿意幫助你……
細想起來還真是這樣啊!
從小到大,好像真的沒有人特別干涉過我的決定,我從來都是自己做主,幾乎從不把決定權(quán)交給別人。舉個小小的例子,同事外出買東西問我是否要帶午餐,我會明確的告訴對方我要帶什么,而不是隨便,甚至大多數(shù)時候我會選擇跟對方一起出去買,不單單是因為怕麻煩別人,而是怕別人選的不是我想要的……這樣累嗎?我沒覺得。
從小媽媽就培養(yǎng)我自己做決定的習慣,穿什么樣子的衣服鞋子、選什么顏色的筆都要自己選。她說:這件事只有你自己做決定,將來才不會怨別人。等慢慢長大之后,我又加上了一條理由:這件事情只有由我自己做決定,將來才沒有后悔的理由。但是媽媽沒有料到是,從青春期開始,我的很多決定都超出了父母理解的范疇,對于他們來講,我有點失控了。媽媽曾不止一次的對我說:“我很多次問自己,當初對你的教育到底對不對?”她好像有點后悔,哈哈。
后來,我選擇學校選擇專業(yè)、選擇工作然后離開工作,選擇在哪里生活,都是自己的意愿,父母也會發(fā)表他們的意見,但我是否采納,他們都能接受。你看,父母已經(jīng)被我“培養(yǎng)的”心態(tài)非常好啦。雖然經(jīng)常承受不被理解的痛苦,但還好這些并不影響我跟隨自己的心做決定。
有時候在一些小事情上我會故意說出一個決定,等著家人的反對,他們卻默不作聲,我不甘心的問:“為什么不反對我?”媽媽就會面無表情的說:“我說了管用嗎?說了也不能改變你,還浪費我的口舌……”額,他們似乎已經(jīng)習慣了,而我卻有些誠惶誠恐起來。
記得朋友講過一個案例,一個即將大學畢業(yè)的女生,在回家工作還是留在北京工作的事情上很糾結(jié),但后來又迅速做出了決定。我很好奇她做決定的理由。朋友說,這位女生的理由是:我就聽父母的決定了,這樣如果選錯了,還可以怪他們……我當場氣絕,怎么會有這樣的女兒!非但不能自己解決問題,還要把責任、麻煩都推給父母,請問這是“孝”嗎?
期望我們都做有承擔有責任感的成年人,并且要分清楚自己的哪些表現(xiàn)看似是有承擔有責任感,其實只是逃避和妥協(xié)而已。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你的夢想被人干涉過嗎?”這個問題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那是你的夢想,別人根本沒有權(quán)利干涉,而且,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根本不用征求別人的意見和肯定才能開始,對嗎?
剛畢業(yè)那會兒參加過一次職業(yè)生涯講座,印象深刻。主講老師讓在座的觀眾做一個互動游戲,每人發(fā)一張A4紙,他告訴大家用十分鐘的時間畫出自己五年后希望成為的樣子,等時間到了的時候立即轉(zhuǎn)給右邊的人。好了,游戲開始,我想了一會,畫出了一個女孩在院子中的桌子上寫作的場景,背景是一個房子,房子旁邊有兩棵樹。
正想著還要畫些什么的時候,老師突然喊停,說道:“好,大家請停下手中的筆,現(xiàn)在馬上將白紙轉(zhuǎn)給你右邊的人,然后在傳給你的畫上添上幾筆。”我們很詫異,有人嘴里嘟噥著:“時間還沒到哇,才三分鐘吧。”老師說:“我知道時間沒到,大家請先按我說的做好嗎?一會咱們再講理由。”然后我們照做。
游戲結(jié)束,我看到自己的畫被人添了幾筆后的樣子:有人給我添了一輛汽車,有人給我添了一男一女兩個小孩子,有人給我的樹旁邊添了幾朵云,哈哈,好有意思,這些都是我沒想到的場景呢!看旁邊人的畫,只有他自己畫了一個頭像,其他都是別人畫的,搞得他也看不懂那到底是什么。
老師開始講剛才為什么提前喊停,他說,人生就那么幾十年,你必須迅速找到自己的夢想雛形,當一個人連自己都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時候,別人是無法幫助你的。一定是要你自己先有了一個最初的草稿,別人才能按照你的期許錦上添花。不然旁人為你設(shè)想的再好,也不會讓你真正滿意。
哦,原來如此。你明白我要表達什么嗎?
謹以此文獻給這么多年來被我“折磨”得已經(jīng)沒脾氣的父母家人、以及在追逐夢想的路上非但不打擊我反而不斷鼓勵我折騰、用心陪伴著我的可愛友人們!
=文末彩蛋=
上周日的云,美的那么不真實,有種觸手可及的錯覺,我的歡喜分享給你。
原創(chuàng)內(nèi)容,如需轉(zhuǎn)載請留言告知
在各種思想、情緒聚集的地方,遇見各種隨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