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個倒下的是不是華為》一書中,看到了企業發展的熱力學第二定律,什么是熱力學第二定律呢?1854年,一位叫克勞修斯的歐洲人,首次提出“熵”的概念,認為在孤立的系統內,分子的熱運動總是從原來集中、有序的排列狀態趨向分散、混亂的無序狀態,系統從有序向無序的自發過程中,熵總是增加的。
說的簡單一點,任何事物的發展規律總是從有序到無序,從萌芽到衰敗,任何朝代更替也好,生命歷程也好,都逃不掉這種規律。那么既然企業從產生就注定了要走向滅亡,似乎很是消極,有什么方法來改變嗎?
1969年,比利時學者普里高津在對熱力學第二定律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耗散結構”理論。他認為,“處于遠離平衡狀態下的開放系統,在與外界環境交換物質和能量的過程中,通過能量耗散過程和系統內部非線性動力學機制,能量達到一定程度,熵流可能為負,系統總熵變可以小于零,則系統通過熵減就能形成‘新的有序結構’”。
任正非形象地說:“什么是耗散結構?你每天去鍛煉身體跑步,就是耗散結構。為什么呢?你身體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變成肌肉了,就變成堅強的血液循環了。能量消耗掉了,糖尿病也不會有了,肥胖病也不會有了,身體也苗條了,漂亮了,這就是最簡單的耗散結構。那我們為什么要耗散結構呢?大家說,我們對這個公司非常忠誠,其實就是公司付的錢太多了,不一定能持續。因此,我們把這種對企業的熱愛耗散掉,用奮斗者,用流程優化來鞏固。奮斗者是先付出后得到,與先得到再忠誠,有一定的區別,這樣就進步了一點。我們要通過把我們潛在的能量耗散掉,從而形成新的勢能?!?br>
一個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必然要持續對抗熵增,抵制無序。從耗散結構的原理上分析,企業要開放,否則就無法從外界獲得能量,其次要進行自我革命,批判和持續改進。我想也這是華為持續發展至今的一個重要因素吧。任正非明確講道:“公司長遠堅持開放的政策,是從來不會動搖的,不管在任何困難情況下,要堅持開放不動搖。不開放就不能吸收外界的能量,不能使自己壯大。同時必須堅持以批判的思維來正確對待自己,否則開放就不會持續?!?/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