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燦爛的日子》里最后一句話。整部電影太像一個夢,直至最后馬小軍用碎酒瓶捅劉憶苦,我一直沉浸在如米蘭般豐滿誘人的青春旋律中,無法自拔。開了彈幕,最后幾分鐘時有人說這是一部精神分裂片嗎?我笑了,對啊,我完全被一個精神分裂者吸引了,因為我也是一個精神分裂患者啊。每個人都是啊。
即將在人生的線段上標下代表二十的斷點,而我的青春依舊一片空白。如果連幻想也不曾存在,我的世界簡直無趣到極點。王朔的想象力比我厲害太多,所以在他的故事面前,我的回憶盡管同樣被大量想象夸張撐起,我依然感到無比的眼紅、自慚。沒有讓一個老師拍著桌子憤怒地喊著“誰干的!到底是誰干的!”,沒有偷偷進過任何一戶人家,沒有加入一個有大哥的組織,沒有主動追過一個女孩子,哦不,男孩。
一直沒有做心里渴望的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學習。科科。
說謊。當提到初中、高中這樣的字眼時,我的腦海并不空白,相反,一張張臉很快地閃過,來不及說出他們的名字。放慢回憶的速度,又旁生出無數件認為記不起的小事。真奇怪啊,就在幾個學校,幾條街,一個小村莊里竟保存了這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言語。它們是那么平凡,我以為它們像毫不起眼的塵埃一樣不值一提。
今天第一次覺得一個人逛超市是那么孤獨。沒有戴眼鏡,看著一級級消失的電梯,我忽然覺得很暈,身不由己地往后倒。經過餅干區的那面鏡子時下意識看了一眼----五官都耷拉著的一張臉,兇巴巴的樣子嚇到了自己。對剛剛體測時發覺原來功利的人這么多這件事耿耿于懷,對周末辦的志愿者活動提心吊膽,對被人甩到孤立無援的位置心懷不滿。全是于自己無關的事,卻被壓得相由心生。
此刻那些自以為不值一提的小事突然變得不可或缺,重要得想以生命感謝它們 的發生。沒有它們,我如行尸走肉。大腦不斷地加以潤色,讓如今孤獨暗淡的自己酸了眼睛鼻子。
一到周末,想起他的次數就大大增加,連拉屎都能會晃過他的名字。時刻需要讓一個聲音提,現在大腦里什么都是假的,自己不要自戀想太多。
目前的境況與音信全無相差無幾。習慣主動彈出的對話框。希望不是別人,是他,是她,還有老媽。可是每隔十分鐘跳出的全是以問號結尾的句子,一模一樣的問題問得多了,開始漸漸對干事們感到不耐煩。靠著看《遇見王瀝川》平復。
嗯最近很喜歡看言情。連《因為遇見你》這種拖沓的劇也看了。或許是一直喜歡吧嘻嘻。不用動腦子,多輕松~大家也紛紛碼起了小說,是有套路的題材。我早就動起過這個念頭,可是覺得混亂,覺得一定會走上狗血的路遲遲下不了手。另一方面又十分想嘗試,盡管沒有一丟丟經驗。憑著想象創造也許是一件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