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這樣的,對于時下火熱的互聯網創業潮,去年我有幸涉足并粗淺的了解到了一些新的名詞,比如:VC、智能、產品、……,,這些領域不是我的擅長,但并不妨礙一個動物訓練師從發展的角度去闡述我個人對行業產品的理解
21年前馬云覺得互聯網會改變世界。21年后,互聯網進入移動時代,幾乎所有以前需要在電腦上進行的工作現在都可以在移動端來完成。但無處不在的App與寵物智能產品,在我這個圈內的“老炮兒”眼里無非是“坑”無處不在。
我看到,一個做寵物用品批發的花幾十萬去做App,一個寵物網站花幾千萬去做互聯網+,還有的信誓旦旦上路創業的,做到最后發現用戶并沒有給出預期方向,改來改去,最后,您應該是忘記了當初為什么上路?還有更多的是錢砸在水里連聲響都沒有……
對于寵物產品的設計,可以從不同的學科、角度來界定概念的特點與層面。但對于產品設計的基本要求首當其沖的是實用和舒適性,滿足直接受用者的基本需求是設計的根本和設計過程中必須去解決的問題,設計動物產品如果是以“人”為主觀的設計方向,從第一天開始,您就錯了。
每一只寵物都是一個獨特的,活生生的個體,豐富而細膩,就像它們都有自己的名字。在我對它們的研究中我堅定自己對它們產生了感情,并對它們的生活和命運而唏噓感慨。
野生動物需要花一半的時間去覓食,而這個群體衣食無憂,它們可以把全部的時間用來從事精神性的活動,它們有太多的時間來社會化,它們也絕不可能把自己從這個群體脫離
動物相對人類是一個未知的世界,對它們的研究從未停止,盡管還缺乏這方面更多的證據,但至少應該對這個問題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產品的設計過多的側重于動物或者是人,會給這個物種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如何來設置這個度,在保護動物天性的同時又能使其融洽的與人共存是產品設計師的用心與遠見。
我們更愿意看到一只表現出強烈和平愿望,對于暴力的克制,以及對于幼小動物和弱者友愛與寬容的動物,產品的設計應著重于啟發動物學習的方式、培養行動的技巧以及在它們在人類社會隨遇而安的生活模式,像動物一樣去理解世界,才是產品設計正確的未來。
說完了動物再來啰嗦下這個行業,,很高興的看到,我們不在居高臨下的看待動物,而是一個觀察者,同樣也給行業提供了一面關照自我的鏡子。聽到不幸的故事太多,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產品的不完善導致用戶體驗達不到預期,歷史告訴我們只有被服務持續圍繞的產品才最具生命力。上門服務真的便捷與貼心?一站式真的垂直么?供需交互平臺真的交互么?,憑你們幾個人在房間里拍下腦袋,產品就上線了
小哥~你是辣么的年輕~
從90年代末,一批批的寵物人前赴后繼,經過沙灘的洗禮,依然站直沒趴下的同仁自然是冷暖自知, 明天出路在哪里,大家還在想,互聯網的出現給傳統的寵物行業只是帶來新的契機,可以把傳統和新市場結合,但如果產生出完全不符合客戶的需求,效果會適得其反。你是真的想清楚了,還是你連狗都沒有養過。
市場的絕對值是毋庸置疑,但這些在行業硝煙中存活并依然戰斗的人,為什么要持續為你的產品服務,是你哪些苦逼的幾乎沒有任何粘度可言的用戶基數么,還是連你都不會用的所謂的大數據,到底是先解決C端還是去撬動B端,項目層出不窮,都試圖抓住對手業務盲點,而忽略了痛點,明知自身的產品不是高頻應用,把O2O做成V2C,你在創的是慈善事業么?
在來談談智能硬件,到底是做硬件的還是做應用程序的,舒適的使用體驗為什么直接受用者使用率平均為2周?應用程序并不能和硬件設備相互匹配,反應速度慢也敢叫智能產品?
將人類的智能穿戴理念用在動物身上,通過采集監測得來的數據幾乎毫無用處,比如運動量的多少知道了又怎么樣,不同的犬種適合不同的運動,不合適的運動只會導致動物更嚴重的疾病,你了解么?關于動物的心情和情感評估更是荒唐,中科院研究室都琢磨不透的事情,你幾十塊就搞明白了?
產品獲得時下火熱的大數據其實對絕大多數的商家來講沒有意義,對構建關系的平臺也沒有意義,有意義的恰恰是用戶使用的“小數據”。城外的人想沖進來,城里的人真會玩兒~
到底智能了什么?我參加過一次項目路演會,其中印象最深刻的產品就是跳蛋+遠程遙控=智能產品,智能,還有沒有底線?要我說,大部分的寵物智能產品就是解決了異地數據同步的問題,頂多就是個玩具!
最后我來談下這些年在愛心驅使下飄搖,但依然堅持的用戶,我做過美容師、訓練師、我開過寵物店、養過5條狗,沒有人比我更懂他們,他們的目的純真的讓人唏噓,無非就是帶的出去,帶得回來。這么多年,一直在等待一次舒適、安全、便捷的產品體驗,用戶只是希望有一個人寵共處的平靜生活,如此而已
產品必須要通過寵物主人的消費這個載體來實現,如何讓一個顯著的物化形式與隱形的交流互動突顯出來,簡單的說,狗要喜歡,人要好用。而產品設計師要學習比寬容更謙遜的態度,那便是冷靜理性的去思考,去平衡。做正確的事情,正確的去做事,多么不易
許多人自以為發現了某方面人群的痛點,然后開發一款產品來解決痛點,想辦法做到一定規模的用戶,同時開始融資,融到資金后,再改進產品,再不斷砸錢做用戶量,再融資,然后找到盈利模式,然后再融資,再做用戶,上市。實際上這個是一個非常大的坑:
手上錢不多,別指望能夠迅速融資做大。讓用戶下個APP,比讓他們下崽還難,推一個APP,能夠有萬分之一的轉化率就很不錯了。方向不對改產品,談何容易,你了解行業么,你真的了解客戶和直接受用者的關系么,你怎么提供持續的服務,使用習慣上有什么顛覆性的改進能夠平衡,運營上有什么的獨門手段,沒有服務體系的根基,沒有技術上的壁壘,又或者你連狗都沒養過幾條……
做產品最好忘記融資這回事情,先用自有的資金能夠把自己的創意,用最簡單,最便宜的工具把產品給做出來,沒有比幫助別人更容易獲得支持的方法。滿足寵物的需求,而主人的痛點在于對它們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感到痛苦與束手無策,就是這么簡單
不是門檻在升級,不是對你商業模式沒信心,不是用戶給不出方向,更不是資本不寵幸你,是從開始的第一天,你就錯了,你做的東西動物都不買單,資本市場的那點事兒,你就別惦記了
中槍的請自覺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