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1號臺風來臨之際,待在家里是最好的選擇。睡到不想睡的時候起來吃,吃完也不想再睡了。難免會有些無聊,想起了以前記錄的一系列“下班后做什么”的流水賬,不如做個總結。況且一個完整的總結才是當初寫“下班后做什么的”初衷。
畢業工作大半年后,我終于對每天5點下班后大把時間的流失有了知覺。于是在2015年四月份的時候,開始對每天下班后做的事情做了一個簡單的記錄。等時間一長我在做一個統計,了解下自己到底把時間花在了哪里。
要知道養成一個習慣是很難的,況且從小最痛恨的就是寫日記,它們的開頭往往都是“今天早晨起來刷牙洗臉后……”。所以我這一次寫的盡量簡單,盡量流水賬一些,好讓自己沒有壓力,能夠堅持下去。開始我是在手機備忘錄里記錄的,只記錄日期,然后是下班后發生事情,盡量都不出現人物(見圖1)。憑著記錄的簡單性,我順利的堅持了一個月。習慣差不多養成了,卻因為一次意外,手機不能工作了。令我自己驚訝的是,對于那些流水賬的可惜超過了對于手機的心疼。之后換了手機,開始使用印象筆記APP來記錄,并沒有體會到印象好不好用。因為本來就對APP的要求較低,只要能上傳網絡保存好,不受手機硬件的限制就好了。
雖然前期的記錄沒有得到保存,但也讓我養成了記錄的習慣。同時也發現了一個養成習慣的小竅門,那就是在早晨培養一個新習慣要比在晚上更加容易一些。因為在晚上經常會喝醉,也經常會忘記,只能有一天沒一天的去記錄。在早晨做的事情要比晚上更加規律一些,正如我小時候記錄的一樣“刷牙洗臉”,所以再添加一個新的小習慣也是容易養成的。更好的一點是,早晨在廁所方便的同時可以在手機里記錄一些事情。后來我把在晚上做俯臥撐的習慣在搬到了早晨,果然我也不再偷懶了,年初設定的一萬俯臥撐的目標輕松就達到了。題外話,設定做俯臥撐這么少目標的原因是,不為鍛煉,只為堅持。
二、統計結果
記錄“下班后做什么”的習慣養成后,竟然減輕了我那份對于下班后時間流失,我卻沒有珍惜的那份罪惡感。或許是我把這次記錄當做是一次調查實驗來看待,為了更加真實一些,我就只能真實的任時光匆匆流逝我都不在乎。因此這一記錄就是16個月,我已經從工作到了學校、又到了日本,2年多過去了。早已不再是當時的生活狀態,我卻從來沒有去統計過,沒有對那一段生活有一個交代。說到這里我想我應該感謝21號臺風,把我困在屋里,耗時4個小時,對那些下班后去哪兒了所花的時間做了一個大體的劃分(見表1)。
統計到這里,看到在1728個小時里有363個小時在喝酒。參加工作的半年里增肥20斤的原因原來是如此的突出,我竟然一直蒙在鼓里。我決定先去喝一杯水,冷靜一下。
半個小時后,為了統計報告的完整性,我又繼續作出了各項目花費時間所占比例的餅圖(見圖2)。
三、數據說明及分析
整份記錄材料有16個月,為了只統計規律性的日子里花費的時間,這里只統計了工作日里下班后各項目花費的時間,從2015年5月14日到2016年9月2日的工作日,共計288天。不包括周末和節假日,甚至也沒有包括出差和請假的日子。大部分情況下是在下午5點鐘下班,由于部門的調動也有3個多月的時間里是在6點下班。每晚的睡覺時間按照12點統計,事實上在12點之前睡覺的情況也是有的,但是非常少的。在12點之后睡的情況非常多,甚至深夜3點鐘睡覺的次數都超過了12點之前睡覺的次數。我常常痛恨晚睡得惡習,但是就是難以杜絕,難得的是無論前一晚多么晚睡覺,我都會在第二天早晨準時起床。綜合以上情況,我把下班后的時間定為6小時。這樣我在統計的288天里,就有1728個小時的下班后的時間可以利用。
在做統計時,各項目的排序順序是根據在記錄材料中出現的次序決定的。首先出現的閑聊指的是面對面的聊天,沒有包括通過手機與別人的聊天。這里的閑聊也不是指見面打招呼的面對面,這樣的時間微乎其微就不做統計了。主要是三五好友坐在一起天南海北的海聊。可以見得,雖然閑聊占有的比例只有1%,但是它卻是下班后第一件做的事情。
之后的項目就各不相同了。在記錄材料中經常出現的字眼是臺球、籃球、撲克、麻將、玩手機、看某某小說、喝酒吃飯、看某某電影或綜藝節目、加班、去哪里的路上等。其中我把打氣排球的時間歸到了籃球的時間里,因為都是流汗性質的運動,還包括有少數的打羽毛球時間。臺球是比較休閑的運動,就分開統計了。
撲克和麻將的都是相同性質的,每次玩起來少則2小時,多則通宵。在整個記錄材料還有很多在打撲克或者是打麻將的時間在這里都沒有統計到,它們多分布在上班的中午時刻、出差的時間和周六周日的時間里,若是全部統計起來必定會逼近200小時。
玩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時間在統計中并不突出,由于它的零散性和無聊性,以至于我在記錄的時候并沒有準確地記錄在幾點到幾點是在玩手機。在統計的時候有一部分是直接算在了其它里面,還有很多睡于12點睡覺的情況都是在玩手機,這里也沒有統計,所以實際的玩手機時間會比現在統計的要多很多。
這里的學習是指除去工作自愿做的一些學習知識的活動。有看實體書本的時間,為準備在就研究生考試的學習時間,為參加一些演講比賽撰寫稿件和背誦的時間,在網絡上學習專業人員繼續教育的時間等。
真沒想到吃飯喝酒的時間占比是如此的出眾,讓我觸目驚心啊。這里指的是各種形式的聚餐和有酒參與的晚飯、宵夜與KTV。一個人的時候是不會喝酒的,兩人和兩人以上的喝酒的場合是很多的。有酒參與的宴席往往持續時間較長,少則一個多小時,多則持續到深夜4點鐘。文中都只是計算到12點,一天最多6小時計算。按常理在周末的時候吃飯聚餐的情況是比較多的,事實上確實也是的,但是實際中下班后的平日里也有很多聚餐的情況。這樣一來加上超過12點的時間和周末的聚餐時間,實際在聚餐喝酒的花費的時間還要更多一些。若是將工作日里喝酒花費的363個小時均攤到后,工作日里每天則有1.26個小時在喝酒。一天中工作的時間有8個小時,加上1.26個喝酒的時間,喝酒時間的占比是13.6%。若是按照每餐平均2小時計算,在288個工作日下班后我將有181.5天是在喝酒中度過,平均每1.587天就會喝一次酒,而且中間那一天是用來消化前一天喝過的酒。
在下班后眾多悠閑的日子里影視時間也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指的是看電影。苦于不會玩游戲,又覺得電視劇太長,在無聊的時候多在看電影。文中記錄的那段時間除了看電影,還有在第一季的奔跑吧兄弟和動漫灌籃高手上花費的時間。
從整個工作的長河中來看,下班后加班的情況是非常稀少的。然而恰巧在記錄的時間段內由個多月去其他的部門工作,有一段每晚加班2-3小時的加班經歷。還包括有幾次突發情況的加班,和為了趕交材料在下班后個人自愿加班的時間。
這里的路上不是指上下班的路上花費的時間,那都是計算到工作的時間里的。它主要是指在周五的時候,在這小地方呆了一周有些煩躁要去大城市消遣花在路上的時間。單程花在路上的時間是3小時,由于文中統計的都是工作日里的時間,所以在路上的時間還沒有包括周日從大城市回到工作的地方的另外3小時。所以相應的時間翻倍后,實際花在路上的時間是176個小時。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人們常見的上下班花費的時間日積月累起來的,這只是在下班后普通的周末里在車上度過的時間。這意味著在記錄的16個月68.6周內,我有29.3個周末是要去往大城市的。平均每2.3個星期就要奔波一次,每一次在路上的時間都是6小時。為了開車的安全性,這6個小時基本上都是在午睡后下午的黃金時間。
其它中包括的是零碎的玩手機時間、談戀愛時間,還有一些畫畫、小吃攤擼串、準備考試材料、開樂吧車、打水、辦加油卡、洗澡、洗衣服、給家里打電話、看現場節目、電腦重裝系統、剪頭發、拍微電影、微信公眾號發文、洗車、取快遞、看比賽、沖咖啡、購物、去印刷店、拍照、處理打架、散步、代駕等心血來潮或偶然事件。在寫這一段落的時候我再次翻看了記錄材料,我想要找一些有趣的事情寫在這里,看到最后我發現這是徒勞的,最多的字眼就是喝酒,不由得讓我感到有些煩躁。不過確實也好有一些有趣的事情,但事實發生在周末。貌似可以認為瑣事吞噬了我的生活。
四、數據評價
人們常說,下班后時間的分配會決定一個人以后的發展。那么根據我的統計情況來看,這確實是一份糟糕的時間花費清單。
其他事情的464個小時占到所有時間的27%,占比是最高的,再強調一次數據證明是這些瑣事吞噬了我的生活。不過其中有很多事是支撐了生活,像是洗澡、洗衣服、打水,日常在食堂沒有酒的吃飯;也有很多事情提升了生活的質量,像是畫畫、給家里打電話、拍照、拍微電影、看比賽等,這樣一些事情為以后的日子帶來了很多的回憶;還有一些事情完全就是時間加速器,比如說罪大惡極的玩手機,還有等待、磨嘰等,帶來的效果就是時間過去了但是你卻不知道發生過什么;還有一些是可以避免的,比如有時候幾個人在一起的時候聊天沒有興致,又找不到更好的事情做,明明各自分開后會更好一些,卻一直都耗著耗著到該睡覺了。這里有很大一部分是談戀愛的時間,具體怎么談,包括了拍照、看劇、聊天、吃飯、逛超市等一些有趣的事情,也包括到深夜都吵架不停的氣急敗壞時刻,寫到這里想到某人,我們在這方面進步了很多,偷笑。
喝酒的363個小時,還說什么好呢,沒有什么繁雜豐富的內容,只是吃飯、喝酒、唱歌。簡單是事情占用了21%的時間,增加了14.3%的體重,改變了肝臟的消化結構。雖然它在飯桌有很多的歡聲笑語,但是在飯桌下確實一片狼藉。它的副作用不僅會嘔吐,還會引起頭疼、渾身發軟等不良反應,最糟糕的是糟糕的狀態會耽誤很多本來要做的和能夠做更好的事情。深知不能為,要少為之,然而往往有數不清的理由讓你為之。有時候還會驕傲的宣稱這是酒文化,我想自古喝酒的人那么多,流傳下來的只有幾位可以賦詩的;今人飲酒不談文化就罷了,往往都會展露的卻是不同于平日里另一面。我也不曉得是不是現代的酒不好喝了,怎么我們還不如古人了呢。希望以此文為鑒,我能夠不再始作俑者、不再逢酒作場、不再不醉不歸。
影視又和玩手機有什么區別呢,兩者載體相同,互相滲透。相加也有353.5個小時,差點超越了喝酒花費的時間。我也不曾想我有今天,成為了手機的奴隸。輕松的上班時刻,又不知道有多少的時間是花費在手機上的。我們看到了搞笑的視頻、段子,轉發者“轉發有好運”的雞湯文。偶爾也會關注國事,天下事。外國的同學很驚訝我們中國不能使用Facebook,難以想象我們竟然是活在一個自我封閉的環境里,不關注外面的世界。索性不能夠使用也倒好了,我的數據看來,那樣子只會讓我們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無盡的信息時代。只想問他們,知道了那多又能怎么樣,我生活在一個信息泛濫的時代了,唯恐跟不上潮流,可我們又有多少人了解自己呢?如果說我們想要提升自己的水平,想要有所作為,何嘗不是要從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該是呢。這讓我想起網上流傳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墓碑上的那段被段碑文: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family, those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ay on my death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the world.
要說工作還教會了我什么,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教會了我如何度過平淡無聊的生活,那就是學會了打麻將和不同形式的撲克。這種賭博形式的娛樂在這里也以137.5個小時,占了下班時間的8%。工作之前麻將對于我還只是兒時壘城堡用的積木,學會了之后每一張牌都有了它的意義,而且在不同的地方都各有千秋。工作后我在這圈子里融入的很好,喝酒、打球、撲克、麻將樣樣都可以參與。我可以慚愧的說,近幾年熬過的幾個通宵全都是為了打麻將,甚至在學校里和同學們玩得不亦樂乎。顯然這樣做是是不對的,但是當我在這樣的環境下,我什么都不能做,只能隨大家一起玩。人是無法改變環境的,只有環境改變了我們。
體育運動算是積極向上的活動項目了,還好我能夠在這方面有所參與。籃球、氣排球和臺球的總活動時間達到176.5個小時,占下班時間的10%。在記錄的68.6個星期內,至少每周會有2.6個小時在運動。一周2.6個小時的運動量在頑強抵抗著一周5.3小時喝酒時間的弱化體質的活動,顯然后來運動量輸了。人們總想用一倍的努力去贏的雙倍的收獲,可惜這是行不通的。
最后只有可憐的128.5個小時用在了工作和學習上,平均每周1.88個小時都不到,僅占到下班時間的7%。有一個一萬小時定律是說任何人只要在某一件事情上投入的時間達到一萬個小時,他就會在這一方面成為專家。這意味著如果我要在我投入時間的事情上成為專家,起碼需要5319個星期,近100年,也就是想都別想。
未曾做這樣的統計前,我已無數次的問過我自己,我要這樣度過我的一生嗎?答案就像是倒在杯子里的啤酒泡沫,開始很多,后來就很少了。精彩的是答案和啤酒泡沫一樣,你可以把它晃起來,最多的時候可以溢出杯子,最少的時候它平淡的就是一杯水。
五、總結
事情在最后的時候總會顯得惆悵,就像這樣的總結,我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從學術論文的角度,我應該回顧全文,重審數據表明結論,指出今后哪些事要做,哪些事不能做。從雞湯文的角度,也是時候喊口號了。但是我什么都不想,我不需要被知道要做什么,也不需要鼓勵,更不指望有人讀了會受到啟示。
之前我總牽掛著這篇總結,我不想那些記錄的材料只是毫無意義的流水賬。我在這里用到那些記錄材料,它們就會變得有所價值。作為一篇文章,它已經讓我心中的那塊石頭落地了,所以它的使命完成了。無論怎么寫,只要不給它加一個帽子,它就是一篇文章。一旦你給它定義是某種性質的文章,就一定會找到理由說它不符合你的定義。文章是這樣,生活是這樣,人也是這樣。
有時候我們沒得選,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們總在匆忙的了解世界,卻從來不了解自己。你想要什么?What do you want?なにがほしいです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