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周 讀書隨筆一

? ? ? ? 這周跟著韓大爺進入了另一位作家的生活以及世界,他的生活看似平淡卻又充滿著我們不曾發現的點點美好,他的文章仿佛就是一段段語錄,他用最平常的心把最平常的事慢慢和我們聊開,陳懇又熱情,讓人聽過一下子能記住,并感嘆其中的妙趣。

? ? ? ? ?1、《女人》

? ? ? ? 整篇文章圍繞女人的幾個特點來描述,從很小的很不起眼的角度來刻畫,非常佩服大師的觀察能力。

? ? ? ? 1、女人愛說謊,老是說一些善意的謊言:買衣服的時候說顏色、面料不好,其實是因為價格過高等等;

? ? ? ? 2、女人比較容易善變,決定的事情,又會很快變化;

? ? ? ? 3、女人愛哭:把哭當成安全傘,有時哭有時笑;

? ? ? ? 4、女人的嘴很伶俐,有時候也會愛搬弄是非,愛嘮叨;

? ? ? ? 5、膽小又比較聰明。

? ? ? ? 2、《男人》

? ? ? ? 1、男人大多不修邊幅,不洗澡,襪子、手帕總是被藏好幾天才洗,腳也不洗,牙不刷;

? ? ? ? 2、男人比較懶,不僅在姿態上比較懶散,而且在精神上也不太動腦,喜歡坐享其成,有點提前養老的性質;

? ? ? ? 3、男人也會饞,對吃講究,餐盛饌之后,他的人生觀都能改變,對于什么都樂觀起來。一個男人在吃一頓好飯的時候,他臉上的表情硬是在感謝上天待人不薄;他飯后銜著一根牙簽,紅光滿面,硬是覺得可以驕人;

? ? ? ? 4、男人自私,他覺得他對女人最大的恩惠,便是把賺來的錢全部或部分拿回家來,但是當他把一卷卷的鈔票從衣袋里掏出來的時候,他的臉上的表情是驕傲的成分多,親愛的成分少,好像是在說:“看我!你行么?我這樣待你,你多幸運!”

? ? ? ?5、男人的是另一套,普通的方式,男人的談話,最后不談到女人身上便不會散場。這一個題目對男人最有興味。如果有一個桃色案他們唯恐其和解得太快。他們好議論人家的陰私,好批評別人的妻子的性格相貌。“長舌男”是到處有的,不知為什么這名詞尚不甚流行。

? ? ? ? 3、《孩子》

? ? ? ? 1、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成為了家庭的主人翁,一夫一妻的家庭制度下,有了孩子才算家庭的完美收局;母親負責縫衣,父親負責掙錢;父母對孩子的勝過于自己的老父老母。

? ? ? ? 2、孩子大多不規矩,很多父母對孩子是百般驕縱。我看見過不少的孩子鼓噪起來能像一營兵;動起武來能像械斗;吃起東西來能像餓虎撲食;對于尊長賓客有如生番:不如意時撒潑打滾有如羊癇;玩得高興時能把家俱什物狼藉滿室,有如慘遭洗劫;……但是“孝子”式的父母則處之泰然,視若無睹,頂多皺起眉頭,但皺不過三四秒鐘仍復堆下笑容。

? ? ? ? 3、父母對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父母者多屬樂觀,孩子才能騎木馬,父母便幻想他將來指揮十萬貔貅時之馬上雄姿;孩子才把一曲抗戰小歌哼得上口,父母便幻想著他將來喉聲一囀彩聲雷動時的光景,孩子偶然撥動算盤,父母便暗中揣想他將來或能掌握財政大權,同時兼營投買賣。

? ? ? ? 4、大人總說:“樹大自直”,真的是這樣嗎?從小沒有良好的規矩,長大了會有好習慣嗎?這點值得反思。

? ? ? ? ?4、《中年》

? ? ? ? ?1、人到中年,面對很多同齡人都不在,眼前又出現了很多年輕人,覺得很失落和空虛;

? ? ? ? ?2、一些廣告的畫面,也真實講述了中老年人的老態,更加劇了中年人的愁苦;

? ? ? ? ?3、女人到中年,大多不再飽滿豐潤,手腳不靈活,臉上有皺紋和斑點,青春一去不復返;

? ? ? ? ?4、但是,人到中年,有個很大的意義,譬如登臨,更能看清人生的陷阱、絆腳石,前面的路會越來越清晰;

? ? ? ? ?5、總結:人過四十,生活才開始。不要刻意追求外在,真正認識自己,享受生活更加重要。

? ? ? ? 5、《老年》

? ? ? ? 1、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宴會上總有人簇擁著你坐上座,你自然明白這是離入祠堂之日不遠了。上下臺階時常有人在你肘腋處狠狠地攙扶一把……老友幾年不見,見面說不出他的姓名,只覺的好生面善,辦事超過三件,就需結繩,又怕忘了哪一個結代表哪一件事,如果筆之于書,又怕忘了備忘錄放置何處。

? ? ? ? 2、不要哀嘆歲月的流逝,不要自尋煩惱,要看清人生五欲,找到心之所往,如詩意生活。

? ? ? ? 6、關于老年人的心態以及社會對老年的態度的文章:《年齡》《敬老》

? ? ? ?《年齡》這篇文章,先生用孩子的口吻來刻畫出,很多老年人那種對年老的恐慌和自欺,甚至對年齡的諱莫如深。一方面,年老給老年人一種特殊的優越感與被崇拜的虛榮感;另一方面,老年人那種對老之將至的茫然和不切實際地反抗,是那么的荒謬與滑稽。

? ? ? ?《敬老》這篇,先生更是從很小的點來觀看人生百態。開篇用一個吃面的故事,來說明社會對老年人無端的形式主義的崇敬;接著,用社會對老年人送碗的關懷,盲目熱情,而被饋贈者則是無措緊張,而且先生也很誠懇地說老年人沒有什么值得夸耀的,無非就是吃了比年輕人多的飯而已;最后,點題,說明社會上的敬老放錯地方了,對老年的態度偏差了,沒有真正去了解和關懷老人。

? ? ? ?7、困擾很多人的矛盾話題《窮》《怒》《快樂》

? ? ? 《窮》這篇文章,先生用很多細小的事實來刻畫了相對的貧窮。開始,先生闡述了生命前期窮的延續歷程,出身、童年、青少年,這個時候只是與自己、父母相處,沒有感知到窮是什么,窮的定義是什么;接著,對成年以后的人們進行描述,成年以后,社會觀念會對人有二次塑造的影響,這個時候窮人相對比較痛苦,他們了解到他們的貧窮,也知道貧窮是相對而言的,而且還有一些好處;最后,先生從窮與算的關系上,進一步強調窮人的態度。窮不可恥,也不值得夸耀,坦然面對自己的貧窮才是好的心態。

? ? ? ?《怒》這篇文章,先生和我們聊了發怒的人不可愛的地方,那些發怒的人嘴臉忸怩,是不好看的。人發怒的時候也對身體不好,而且還影響人緣分,甚至耽誤人生幸福。先生告誡我們要控制怒,這是一種修行,要磨練。

? ? ? ?《快樂》這篇文章,先生將快樂的緣由做了一個假設,打破我們原本以為的快樂需要很高的地位,名望甚至財富。其實快樂就是源于自己的心境,是否挖掘生活的美好,而且快樂與痛苦是相伴相生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快樂,人們需要用理性的角度去了解快樂,發現快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