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產品經理都忙什么?
A:是這些嗎?收集需求、市場調研 ,反饋分析、數據分析、行業動態分析,策劃和設計產品 ,項目管理。
我們從頭梳理下吧!
需求調研、競品分析、產品架構、需求文檔、項目周期
一 需求調研
需求收集
Q:需求是什么?
A:“什么場景下” + “解決了誰的” + “什么問題”
- 定性
- 行業調研分析報告\業內專家
- 用戶訪談
- 競品分析
- 定量
- 問卷調查
- 運營數據分析
需求提煉
Q:為什么做?
A:提煉真實的需求
- 習以為常的需求經常會被忽略
- 由于認知和表達能力有限,通常無法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
- 特定的場景下,為了迎合,說出違心的需求
需求評估
Q: KANO模型
A: 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發明的對用戶需求分類和優先排序的有用工具
以分析用戶需求對用戶滿意的影響為基礎,體現了產品性能和用戶滿意之間的非線性關系。
- 基本型需求——Must-beQuality/ Basic Quality
也稱為必備型需求,是顧客對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因素的基本要求,是顧客認為產品必須有、理所當然的屬性或功能。
不滿足顧客需求時,顧客很不滿意
滿足顧客需求時,顧客也可能不會因而表現出滿意,即使超過了顧客的期望,但顧客充其量達到滿意,對于這類需求,應該是注重不要在這方面失分,通過合適的方法在產品中體現這些要求。
- 期望型需求——One-dimensional Quality/ Performance Quality
也稱為意愿型需求。是指顧客的滿意狀況與[需求]的滿足程度成比例關系的需求,此類需求得到滿足或表現良好的話,客戶滿意度會顯著增加,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水平超出[顧客期望]越多,顧客的滿意狀況越好。當此類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表現不好的話,客戶的不滿也會顯著增加。
在[市場調查]中,顧客談論的通常是期望型需求
- 興奮型需求—Attractive Quality/ Excitement Quality
指不會被顧客過分期望的需求。對于魅力型需求,隨著滿足顧客期望程度的增加,顧客滿意度也會急劇上升,但一旦得到滿足,即使表現并不完善,顧客表現出的滿意狀況則也是非常高的。反之,即使在期望不滿足時,顧客也不會因而表現出明顯的不滿意
- 無差異型需求——Indifferent Quality/Neutral Quality
不論提供與否,對用戶體驗無影響。是質量中既不好也不壞的方面,它們不會導致顧客滿意或不滿意
- 反向型需求——Reverse Quality,亦可以將 'Quality' 翻譯成“質量”或“品質”。
指引起強烈不滿的質量特性和導致低水平滿意的質量特性,因為并非所有的消費者都有相似的喜好。許多用戶根本都沒有此需求,提供后用戶滿意度反而會下降,而且提供的程度與用戶滿意程度成反比。例如:一些顧客喜歡高科技產品而另一些人更喜歡普通產品,過多的額外功能會引起顧客不滿。
注意點:
- 需求會因人而異;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林黛玉。要做的是滿足目標用戶人群中多數人的需求
- 需求會因為文化差異而不同;如國內的互聯網產品比國外的互聯網產品要做得好
- 需求會隨著時間變化。昨天的期望型需求,甚至魅力型需求,到今天可能已變成了必備型需求。
需要持續調研需求、產品需要持續迭代,與時俱進才能取得成績。而不是照搬過去的、別人的方法或理論。
需求管理
- 需求變更:變更申請、變更流程
- 管理工具:jira\project\aone
二 競品分析
行業分析
- 市場規模
- 用戶規模
- 用戶習慣
- 盈利模式
- 政策情況
產品調研
- 市場層面
- 定位層面
- 背景層面:投資方、上下游、優劣勢、特色
- 產品數據:PV、UV、SUK、下載量(APP)、訂單量、交易量
- 產品形態:功能、交互、視覺
swot分析
[SWOT]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SW,主要用來分析內部條件;第二部分為OT,主要用來分析外部條件
- S (strengths)是優勢
- W (weaknesses)是劣勢
- O (opportunities)是機會
- T (threats)是威脅
三 產品架構
業務流程梳理
從需求出發,講自己想象成用戶,梳理業務流程,用流程圖記錄業務流程
功能架構梳理
基于業務流程,梳理流程中所需數據的來源,進而繪制功能架構
功能模塊拆解
依據數據來源、用戶角色及操作流程實現的目的等將功能架構拆解功能模型
功能模塊設計
依據每個模塊需要實現的目的進行模塊的具體設計
四 產品原型
線框圖
- 功能區之間先級
- 版面位置排版
低(高)保真原型
Q: 什么是原型
A: 產品demo,包含頁面的模塊、元素及交互,便于跟設計、開發人員進行溝通
交互設計原則
- 凡是輸入,必有限制
- 凡是輸入,必考慮輸出
- 凡是成功,必考慮失敗
尼爾森的十大可用性原則
-
狀態可見原則
用戶在網頁上的任何操作,不論是單擊、滾動還是按下鍵盤,頁面應即時給出反饋。“即時”是指,頁面響應時間小于用戶能忍受的等待時間。 -
環境貼切原則
網頁的一切表現和表述,應該盡可能貼近用戶所在的環境(年齡、學歷、文化、時代背景),而不要使用第二世界的語言。擬物化是很好的實踐。此外,還應該使用易懂和約定俗成的表達。 -
撤銷重做原則
為了避免用戶的誤用和誤擊,網頁應提供撤銷和重做功能。 -
一致性原則
同一用語、功能、操作保持一致。 -
防錯原則
通過網頁的設計、重組或特別安排,防止用戶出錯。 -
易取原則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盡可能減少用戶回憶負擔,把需要記憶的內容擺上臺面。 -
靈活高效原則
中級用戶的數量遠高于初級和高級用戶數。為大多數用戶設計,不要低估,也不可輕視,保持靈活高效。 -
易掃原則
互聯網用戶瀏覽網頁的動作不是讀,不是看,而是掃。易掃,意味著突出重點,弱化和剔除無關信息。 -
容錯原則
幫助用戶從錯誤中恢復,將損失降到最低。如果無法自動挽回,則提供詳盡的說明文字和指導方向,而非代碼,比如404。 -
人性化幫助原則
幫助性提示最好的方式是:1、無需提示;2、一次性提示;3、常駐提示;4;幫助文檔
http://www.uisdc.com/nelson-usability-design-principles
視覺設計
- 從立項開始參與討論,了解用戶產品,確定設計調性
- 與產品和交互溝通,確定功能主次,并在視覺設計上表現
- 視覺設計需包含交互的多種狀態
- 負責走查前端工程師的實現效果
五 需求文檔
- 背景說明
- 名詞數據定義
- 功能需求總表(功能名詞、主要描述、優先級、備注)
- 業務流程
- 功能邏輯說明(功能名詞、概述、優先級、使用者、前置條件、后置條件、原型說明、邏輯說明、流程描述、備注)
- 非功能需求(數據統計需求;運營、市場、UI需求;性能、安全、兼容性需求;法務、財務需求;)
- 其他附件(原型、UI稿、及其他)
六 項目周期
- 產品idea
- 需求/競品調研
- 立項評審
- 產品設計
- 交互設計
- UI設計
- 開發評審
- 開發
- 測試
- 上線
- 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