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天學校來了一位家長,一來就眉頭緊鎖,聲音貌似鎮定但是焦慮的情緒已經無法掩蓋:“張老師,您說,我的孩子才五年級,寫作業一下子就寫到了半夜十二點,這可怎么辦啊?”之后我和家長聊起來,原來昨晚孩子因為數學有一道題不會,家長給孩子講了。緊接著又出了一道題,孩子還是不會,這樣反復了四五次,孩子還是有問題,家長勁一上來,直接讓孩子弄到12點了。
? ? ? ? 我就問那孩子一回家就寫作業么?“是的。”那這樣看,其實孩子的學習習慣還是可以的。接著我問:”那您講不清楚,就讓老師給孩子講一下這道題唄。”家長接著說了一句:“不可以,他要是有錯誤老師課堂上批評他怎么辦,我家孩子本來面子薄,學習的興趣也就缺著呢,這樣一來,老師一說,我家孩子就更沒有興趣了。”我不禁啞然,鬧了半天,是怕孩子受批評。我又回想了一下那個孩子來試聽時候的場景,一個胖墩墩的小男孩膽怯地敲開我的門,沒有一般孩子在課堂上快樂的感覺,只是呆呆望著黑板,時不時看著手表,后來我布置作業的時候反復強調自己只是來試聽的。
? ? ? ? 因此我很直接的跟孩子媽媽溝通孩子的問題并不是寫作出現了問題,而是學習興趣缺失,最主要的是沒有學習動力目標,而這背后的根源其實就是源于媽媽的憂慮,也就是過度保護。
? ? ? ? 這個媽媽也說了自己對孩子真是時刻關注,從剛開始孩子出生時就是自己帶孩子,凡事親力親為,非常盡心,甚至害怕其他孩子對孩子有不好的影響,就讓孩子一放學就回家。孩子長大了,甚至孩子和爸爸在一起她都不放心,更別說自己出去聚會啥的,時刻擔心孩子吃不好,作業不好好寫之類的。
? ? ? ? 過度保護其實就是家長對于孩子的保護和養育超過了正常的范疇,繼而不允許孩子犯錯,剝奪孩子犯錯的機會。什么是正常的?就是對于孩子健康,安全,道德這方面予以關注,而在其他方面予以引導就好。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孩子在看書,一個字不認識,于是立馬教孩子,這個字的意思,如何組詞造句,其實為什么不可以直接甩給孩子一本字典呢?大學校園里,新生報到的時候,都是一群在前面走著的孩子后面跟著一群拉著行李箱的父母,其實幫孩子買一張票,送孩子到火車上,你怎么知道孩子不能順利辦好入學手續?在現在的婚姻市場,有多少人洋洋自得地將父母買的房子和房子當成自己的競爭優勢,還在炫耀我父母說我只用把自己操心好了就可以,他們的錢就是留著給我的。大家指望這樣的孩子能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呢?這些一部分源于父母的過度保護。
? ? ? ? ?父母的過度保護有三個體現:1.對孩子本身過度保護2、對孩子過度幫助,總覺得孩子能力不行3、代替孩子做決定。這樣的家長隨時隨地準備充當孩子的保護神,對孩子的投入非常多,但是久而久之自己也會出現很大問題。首先是自己精力吃不消,更因為人的關注力度總是有限的,如果孩子的什么事情你都要關注,不累才怪,而且長時間這樣必然會焦慮,因為孩子慢慢長大,他會有自己獨立的想法的時候,你肯定就會覺得他不聽話了,挫敗感非常大。其次孩子會出現獨立性差,自卑,創新意識弱,而且以后到社會當中,他受挫的能力都會更差一些,進入到家庭中,他也無法履行當妻子或者丈夫的責任。
? ? ? ? ?那么應該如何解決呢?第一,我建議家長應該放開手腳,給孩子更多成長空間,最主要的是給孩子犯錯的機會。有些家長會說,**階段很重要,我不能讓他犯錯,那我想說的是**階段永遠不會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最重要的階段是下一個階段,我們的人生是一個一個里程碑,這個過程的終點將是下一個階段的起點。如果你這個階段想要包攬孩子應該自主去做的事情,那么下一個人生階段呢?這個階段你怕老師罵他,那下一個階段罵他的可能就不只是老師了,是領導,是群眾,是警察,是愛人,是孩子。他可能要受到的挫折更多,第二,要有自己的完美人生。有自己的要努力的事情。我們要永遠堅信,身教最重要,你想讓孩子做的事情,你只需要自己做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