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敘寫了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公元184年)到東吳滅亡(公元280年)近100年間,魏蜀吳三國的興亡史,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小說語言很簡練,情節十分緊湊,沒有一絲的拖泥帶水,沒有一點肥皂劇的嫌疑。小說主要寫了近百年間發生的一場又一場的戰斗和一次次外交上的博弈。故事中重點表現的是人物的英勇行為、忠義精神、智慧謀略。
? ? ? ? 關于英勇這點,我們從一個個武將身上可以很明顯體會到,且不說張飛的大鬧長坂坡、關羽的溫酒斬華雄、單刀赴會,趙子龍的單騎救主,就連太史慈、夏侯惇、許褚、馬超、張遼、甘興霸也給人極深的印象,就連在道德上極為令人不齒的“三姓家奴”呂布的轅門射戟也非常膾炙人口。關于智謀,諸葛亮是代表,曹操、周瑜、司馬懿每人的故事都精彩紛呈,也都被大家津津樂道了。
? ? ? 在這里我想重點談談自己對小說“忠義”這點的理解。
? ? ? 忠義——這是作者極力贊揚的精神,這也是令所有人敬佩的品質,因為這是稀缺而人最需要的品質。人本質上首先需要的是安全感,忠義滿足人的這種需要;而且這也是事業成功的必要且重要的條件??墒?,正如《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小說中塑造的一個小人所說:人永不會背叛的是利益。為了利益,夫妻會反目、兄弟可成仇,更遑論其他人。這還只是說的國泰民安的情況下。如果遇到了像三國這樣城頭不斷變幻大王旗的亂世,“忠義”就不僅意味著會失去某種利益,還有身家性命,甚至整個宗族。此時,人的選擇就格外困難,而在這種情況下選擇背叛也比較容易讓人理解和寬容。但,仍然有人選擇了“忠義”——不惜一切!
? ? ? 小說中謳歌的具有“忠義”精神的人最多,遠比武藝高強、神機妙算的人多。為劉漢政權犧牲的王允、董承、耿紀等人;為蜀漢犧牲的姜維、諸葛亮的兒子、孫子,忠于曹魏的、東吳的,甚至至死忠于袁紹、劉表的人都得到了作者的肯定。盡管有很多人的犧牲并沒有實際的作用,但作者還是不吝筆墨描寫了他們的言行,很多還用詩歌表達了敬佩之情。
? ? ? ? 小說主要寫的是關乎國家的興亡大事,但對一些似乎與主線關系不大的小事卻也忙里偷閑地描繪一番。比如三十八回“戰長江孫氏報仇”這段,就插入了孫權的弟弟孫翊被媯覽、戴員謀殺后,孫翊的妻子隱忍著悲傷和仇恨,機智地設計為夫報仇的故事。第一百零七回“魏氏正歸司馬氏”這部分,寫了辛敞面臨司馬家搞的政變不知作何選擇時,其姐辛憲英告訴他“職守,人之大義也。凡人在難,猶或恤之;執鞭而棄其事,不祥莫大焉?!保ㄒ簿褪侨艘矣诼毷兀┬脸ㄟ@才斬關奪門去向曹爽報信。事后司馬懿也嘉其義而不追究罪責。由此可見作者的感情傾向。
? ? ? ? 當然,作者著力表現的是劉關張的兄弟情,,尤其重點塑造的是“忠義”精神的代表——關羽。前文已經說過,這部小說的節奏是很緊張的,但寫到徐州戰敗,三兄弟失散后,關羽不得已暫投曹操這段故事時,節奏就慢了下來,從二十五回到二十七回,用了整整三回的篇幅,濃墨重彩地寫了張遼如何苦口婆心地勸說,關公怎樣仔細約三事才投曹操。又怎樣面對曹操的金錢美女的誘惑毫不動心,甚至曹操賞的衣服都要穿在里面,外面仍要穿劉備送的衣服,怎樣對兩位嫂嫂尊重、恭敬,斬顏良文丑后又怎樣掛印封金離開,最后不得已過五關斬六將的。一系列言行的正面描繪,曹操、張遼等人言行的側面烘托,使一個忠誠、仁義,來的清楚,去的明白的關云長躍然紙上,挺立天地間,讓人不由不感動、敬佩。后來在華容道放走曹操也是其義氣深重的表現。
? ? ? 我們都知道劉關張桃園結義是他們至死不渝的兄弟情的開始,原文是這樣寫的:
? ? ? 飛曰:“吾莊后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于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后可圖大事?!毙隆⒃崎L齊聲應曰:“如此甚好?!?/i>
? ? ? 次日,于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侍旌笸粒瑢嶈b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 ? ? 《三國演義》中對自然環境的描寫不多,尤其是對優美景色的描寫就更少。優美景色的描寫最多的是“三顧茅廬”那段,另一處就是以上這段了。雖然很簡短,但也可以讓人想象到當時場景之美??晌蚁雴柕氖亲髡邽槭裁匆寗㈥P張在桃園舉行結拜儀式呢?張飛并不是一個有情調的人啊。
? ? ? ? 我們都知道世外桃源是陶淵明心目中遠離戰亂的理想王國,那是不是在羅貫中看來,對誓言的忠誠,對職責的堅守,對情誼的不棄,對初心的執著,這種種“忠義”精神就是人類心靈的桃花源呢?無論是可以安居樂業的時代還是戰亂頻仍的苦難歲月,擁有這份忠義之情,人生就有一線希望不會熄滅,就有一絲溫暖值得留戀?,F在這個疫情橫行的時期,不就有很多人正在踐行這種精神嗎?正是有這些人的努力,我們才能堅信現世依然安穩,未來必定可期!
? ? ? ? 愿這忠義的桃花能開三生三世,以致千秋萬世!我想這也是《三國演義》這部書永恒的價值和魅力之一。